黃鶴
摘要:傳統教學觀念對教師有著很深的影響,這些影響使音樂教育工作者的教學方式、教學理念形成固定模式,課堂教學過于古板生硬,從而導致學生對課堂教學的內容喪失興趣。課堂教學改革的推動和實施,促使音樂教學工作者對自己的工作做出反思,原本枯燥單一的教學方式已經滿足不了學生對于音樂知識的需求。因此,教育工作者應改變已經陳舊的節奏訓練方式,認識到節奏訓練對于學習音樂的重要性,對節奏訓練的方式和內容進行發掘,將學生對音樂的審美能力提升到新的高度,促進學生綜合素養的發展。
關鍵詞:初中音樂;節奏訓練;訓練策略
在初中階段,音樂是一門必修課。有效開展音樂教學,既能豐富學生的校園生活,也能增強學生的音樂賞析能力。節奏是音樂的靈魂,其教學尤為重要。當前,教師大多采用傳統方法,致使學生訓練興趣不濃。常言道:"興趣是學習的推動力。"學習動力不足,學習效果自然不佳。要想打開這個局面,需要教師明晰節奏訓練意義,依托實際情況設計訓練策略。
一、初中音樂節奏訓練意義
音樂是人們抒發情感的重要載體,但如果沒有節奏作為支撐,音樂只不過是一個空殼[1]。當下,初中音樂教育以欣賞為主,既沒對學生情感進行引導,也沒有給學生提供暢所欲言的機會,使得他們無法準確把握音樂內涵,音樂能力自然無法提升。現階段,不少教師認識到節奏訓練的重要性,但受限于方法經驗缺失,致使教學效果并不理想。在音樂課堂上,教師給學生發布指令,學生只需按照指令操作,缺乏一定的主動性。長此以往,學生對音樂學科的興趣就會消失殆盡。在音樂課堂上,教師會以教材為基礎,采用簡單方法開展訓練,如拍手、識譜等。這種做法會招致一個后果,即嚴重打擊學生的積極性,使得他們將節奏訓練視為任務。更有甚者會抵觸節奏訓練,訓練效果可想而知。不同于小學生,初中生已經擁有一定的自學能力。從實際情況來看,教師過于強調學生地位,卻忽視了學生的自主發展。為扭轉這個局面,需要開展節奏訓練。在訓練中,增強學生的體驗感。當學生與作品情感產生共鳴后,學生的參與熱情就會變得高漲。無需教師多言,教師就會自主開展練習。久而久之,學生的音樂賞析、創造等能力就會顯著提升。
二、初中音樂節奏訓練策略
1利用合作學習的方式進行音樂節奏的聯系
音樂節奏感并不是人人都擁有和具備的,除了一少部分先天具有節奏感的人們,剩下的都是需要通過特定的訓練來進行培養的,這也就是對初中階段的學生進行節奏感訓練的重要性[3]。教師在進行初中音樂節奏感訓練的時候,應該讓學生采取合作學習的方式,這樣的形式可以激發出學生學習音樂節奏的興趣,更好的幫助教師開展教學工作。比如,在學習《前門情思——大碗茶》這一節課的時候,教師可以讓學生分成不同的小組,需要注意的是要確保組間同質,組內異質的原則,這樣才能保證教學的效果和質量。在進行知識傳授的時候,教師將整段曲子進行劃分,每一個小組負責完成一個部分,這樣可以增進大家感情的同時,進而訓練學生關于音樂的節奏感。
2使用靈活多變的節奏訓練方式,增強學生對音樂學習的興趣
只有靈活多變、生動有趣的課堂,才能調動學生的參與積極性,使學生能更快更好地吸收知識。教育工作者在課堂中引入靈活多變的節奏訓練方式,能夠使學生感到放松,緩解學生對于學習樂理知識的緊張情緒,讓學生以最放松的狀態去體會音樂魅力,同時也增強課堂互動,激發學生對音樂知識的求知欲,活躍課堂氛圍,提高教學質量和課堂效率,促使學生綜合素質提高。老師可以組織學生討論,讓大家共同探討和發掘生活中的節奏,可參與度高,同時增強學生的主動性。老師也可以帶領大家看一些有節奏性強的音樂劇,讓大家對其進行賞析,可以讓學生學習一些非常有節奏的舞蹈,既可以調動學生積極性,帶動更多的學生參與,也可以讓學生在舞蹈中跟隨節拍、學習節拍。可以使學生在新穎的教學中達到節奏訓練的目的,教師也可以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
3在聽力訓練中采用多種方式伴奏音樂
通過運用伴奏音樂,能夠極大的提升學生的節奏感。伴奏音樂教學是把身體當作樂器,通過拍手、抖腿等身體擺動所進行的訓練,能夠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音樂節奏、動作的和諧發展、創造性思維能力的發展。通過教學生用各種肢體語言表達各種流派、特點、內涵的音樂,不僅增加了學生對音樂的理解,還極大的提升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進行更好的音樂學習。
4結合樂器演奏開展節奏訓練,有效提升音樂素養
樂曲的展示離不開樂器的輔助,二者相輔相成,在樂器的輔助下樂曲仿若有了生命般,學生們在欣賞的過程中會有更加深刻的感悟。為此,教師可以在音樂課堂上設置實踐課程,將一些常見的樂器帶到課堂上,結合課本中的樂曲進行教學,讓學生在學習樂器的過程中了解音樂中的節奏。
例如,在教學《非洲鼓樂》時,在課堂上教師為學生展示非洲的樂器"鼓",同時在課堂上為學生演繹非洲的民樂,讓學生感受鼓樂帶來的魅力,每個學生都表現出極大的熱情和積極性,接著,教師為學生詳細地講解鼓樂的特點和打擊方式,講的過程中配合鼓樂打擊吸引學生的注意。然后將時間交給學生,讓學生們嘗試訓練,并創造自己喜歡的鼓樂。這樣的課堂設計符合學生們的心理需求,伴隨著鼓樂的不斷嘗試打擊,學生對于節奏感的掌握和理解有了更加充實的積累,這對于學生的節奏訓練有著直觀的影響。同時實踐課程的創設也符合初中生的心理,促進了學生的主動融入,也加深了其對音樂作品的正確理解。
5在日常生活中開展節奏訓練
實際上,音樂節奏不僅僅存在與音樂課堂中,更是存在于廣泛的日常生活中。因此在初中音樂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將節奏訓練遷移到日常生活中,幫助學生在生活化的節奏訓練中感受音樂節奏的魅力。
例如,在音樂課堂上,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生活中的"節奏"加以細心留意。通過對生活中各種"節奏"的觀察,感受節奏的廣泛性、多樣性和趣味性。具體引導方式如下:"同學們,其實音樂節奏和我們的日常生活是緊密聯系的,你們發現了嗎?",學生答:"沒有!"。教師繼續提問,那請大家回憶一下,媽媽穿高跟鞋走路的聲音、用菜刀切菜的聲音、小鳥在樹上喳喳叫的聲音,是不是都有不同的節奏呀?",學生思考,而后醒悟:"是的!"。如此,通過引導學生對日常生活的觀察,即可進一步實現對學生的節奏訓練。
結語
總而言之,音樂基礎知識的學習對于學生綜合素養的提升有著十分重要的影響,而良好的音樂節奏訓練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感悟樂曲的樂理,讓學生融入到音樂課堂教學中。為此,需要教師主動的嘗試和改變,從學生的角度出發,結合課本中的樂曲知識以及先進的教學資源對課堂進行多元化的設計,不斷地加強音樂節奏訓練,不僅可以鍛煉學生音樂欣賞水平,也能提升學生自身的藝術氣息。
參考文獻:
[1]張進.針對初中音樂教學中節奏訓練的實踐研究[J].北方音樂,2018(05):185.
[2]馬晶.淺談初中音樂教學中的節奏訓練方法[J].北方音樂,2018(17):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