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軍
摘要:本文根據美術課程標準并結合教學實踐,針對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造才能進行了探究。致力于更新教育理念,轉變教師角色,實現教學方式方法的變革,以達到美術課堂教學的最優化,提高美術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讓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審美、學會創造,成為具有創新能力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關鍵詞:創造才能;創新思維;課程標準;大膽地表現;不斷探求
一、變“靜”為“動”,變“平”為“立”
教學內容力求新穎、趣味性強,把教學內容“靜態”和“平面”,變成“動態”與“立體”。充分調動和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在教學方法和手段方面豐富、生動、多樣,利用豐富多彩的現代化教學設施和技術條件,強化學習內容的啟發性與趣味性,同時引導學生沿著不同的途徑,突破傳統思維習慣和模式,產生大量的變異見解,有意識地促進學生從多方位、多角度地思維操作,以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以適應新時代發展的要求。如在上湖南美術出版社的第一冊美術教科書第20課《小小食品店》時,我以打破常規的單一模式,充分利用了現代化教學設施和技術條件。在第一環節創設情景時,我打扮成導游的樣子,帶全班同學去參觀美食節,這時屏幕上不斷出現各式各樣誘人的糕點,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之后教師通過投影儀示范完成一種食品造型,再請學生上臺示范做一個與老師不一樣的食品造型,結果學生一個一個都躍躍欲試,接下來才是全班同學動手制作自己喜歡的食品,最后為了讓學生真正從內心深處愛上美術,我讓學生下座位互相欣賞同學之間的作品,評出哪件作品最好,為什么?評出最優秀的美食家,糕點大師傅,并給予一定的獎勵,結果整堂課的學習氛圍非常濃,大家是在玩中學、在學中玩。藝術教育的目的是使人在創造的過程中,變的更富有形象思維能力和創造能力,而不管這種創造力將施用何處,假如孩子長大了,而由他的美感經驗獲得較高的創造力并將之應用于生活和職業中,那么藝術教育的一項重要價值目標就已達到。
二、變“難”為“易”,變“呆”為“活”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也是美術學習的基本動力之一。教學中我們可以嘗試從以下幾個方面激發學生對美術學習的興趣。第一,降低學科知識和技能的難度和要求,充分發揮美術教學特有的魅力,使課程內容與不同年齡階段學生的情意和認知特征相適應,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第二,創新是美術的精神,藝術貴在創新,學生階段是思維和認識活動最活躍的時期,他們善于接受和吸收新生事物,熱情大膽,敢作敢為,在他們身上,創新意識往往處于潛在狀態,需要不斷挖掘,教學中應將美術課程內容與學生的生活經驗緊密聯系在一起,使學生在實際生活中領悟美術的獨特價值,即由單調、枯燥變為活潑。第三,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教師應注意保護學生的獨特個性,并給予自由發揮的環境和空間,促進學生形成寶貴的藝術個性和創造素養,鼓勵學生立足于自身實際,將自己的內心世界以獨特的方式大膽地表現出來。
三、變“苦”為“樂”,變“一”為“多”
新的課程標準,強調了教學評價的重要性。課標中,對評價的基本理念,評價標準,評價的范圍,評價的主體,評價原則,評價方式都有較明確的要求。蘇霍姆林斯基說:“成功的歡樂是一種巨大的情境力量,它可以促進兒童好好學習的愿望”。因此教師應確立正確的作業觀,改革考試評價制度,作業的內容應突出開放性和探究性,作業的形式應體現新穎性和多樣性,作業的評判應重視過程性和激勵性。大名鼎鼎的沃爾特.迪斯尼小時的經歷就值得我們引以為戒,他上小學時,曾把老師布置的作業“盆花”的花朵畫成人臉,葉子畫成手,這神奇的幻想非但沒有得到稱贊,反而得到老師嚴厲批評,差點讓這位藝術家早年夭折。
四、變“教”為“學”,變“被”為“主”
新課程對老師的教學行為提出了許多新的要求。教師作為學生主動建構知識的幫助者與促進者,在教學中要改變過去片面強調知識傳授的方式,形成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由重“教”向重“學”轉變,由重結論向重過程轉變,由單向信息傳遞向立體多向傳遞轉變,為此教師要努力做到超越教材、超越課堂、超越自我。新時代要求教師應具備多元化知識結構,一專多能的能力,會運用多學科知識解決所任學科教學中的問題,只有這樣才能有更多的機會為學生創設學習情景,引發學習興趣,引導學生自主學習、主動學習、探究學習。例如《三原色與三間色》一課,在認識三原色之后,我讓學生自由地將任意兩種原色進行調配,試一試能調出哪些新的色彩來,并要求學生做好記錄,把原本教師在課堂上要教的內容丟給學生,讓他們自己去發現三間色是怎樣來的。這樣比教師單一的講解和示范效果要好很多,學生也由被動的接受者變成了主動的學習者與實踐者。所以,教師應努力使自己成為一名創造者,不斷探求新的教學方法,創造出富有個性的獨特的新穎的教學方式,力爭使更多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作為美術教師我們不僅要努力學習,充實自己,還要加強業務訓練,不斷創造出自己的藝術作品,在學生面前塑造出“創造”的榜樣。著名的教育家奈斯比特指出:“處于偉大的知識經濟時代,我們最需要的是創造力……” 。在大力倡導創新教育的今天,美術教學應該發揮出它所具有的獨特作用,一切教學工作都應圍繞于服務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給學生提供一個在各方面錘煉、提升自己的舞臺,使他們在藝術海洋里遨游的同時,又能學會表達、交流、溝通,學會學習、學會審美、學會做人、學會創造。
參考文獻:
[1]張琳琳. 美術教育中創新思維能力培養的有效途徑研討[J]. 藝術科技, 2016, 29(010):394.
[2]夏妍. 培養創新思維能力——美術教學的目標[J]. 美術大觀, 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