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清
摘要:《初中英語課程標準》提到英語教育必須進一步創新,提升教學效率,讓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提升。因此,教師在開展教學工作的時候應將學生放在最重要的位置,通過多元化、有趣的教學方式來激發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通過這樣的方式推動學生自主學習,提升其英語素養,讓英語教育更具實效性。然而,教師必須意識到,因為基礎資源和師資力量的影響,農村初中英語教學的開展遇到很多問題,教學成績不佳,同時教學的實效性也不強,所以,如何優化農村初中英語教學體系,提升其實效性,是目前需要解決的問題。
關鍵詞:農村初中;初中英語;有效性;方法策略
由于教學條件的限制,農村初中英語教學面臨著嚴峻的考驗,一些學校的師資力量較為薄弱,阻礙了教學活動的開展。因此,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根據農村初中英語教育現狀,有效整合教學資源,豐富教學形式,引導學生主動探究英語知識,使其形成良好的自主學習習慣,以實現英語學習能力的提升。
一、創建英語語言環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良好的語言環境對學生英語學習非常重要,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全身心投入教學活動中,從而提高學習效率。語言環境的建立需要師生共同努力,應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課堂學習活動,組織學生進行對話練習、英語寫作等,營造開放式的學習環境,從而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
例如,在講解“How much are these socks?”一課時,本課主要以“服裝”為主題,需要學生掌握“T-shirt、socks、trousers、shorts、big、shoe、need”等詞匯,并學會日常交流用語。為了激發學生的課堂參與意識,教師可以通過實物、圖片等展示方法,引導學生學習關鍵詞匯。同時,將學生劃分為若干學習小組,鼓勵學生大膽進行對話設計和練習,使學生能夠運用“How much is this T-shirt?/ How much are these socks?/What color is it?/What color are they?”進行問答。在此過程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適當調整練習模式,確保學生得到有效的鍛煉。此外,教師可以融入多元化教學方法,開展口語表達競賽、創設情境演繹等,以最有效的方法激發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
二、注重學生實際情況,提高學生自學意識
學習習慣對于學生的學習效果有很大的影響。教育家烏申斯基說過:“良好的習慣乃是人在他的神經系統中存放的資本,這個資本會不斷增值,而存放者一生都會享受著他的利息?!币虼?,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對于學生的學習有很大的幫助。教師必須按照學生的特點,對其開展教育。由于農村環境的限制,大多數學生對英語學習存在抵制心理。在課堂教學活動中,為了更科學地實施教學計劃,教師應從學生的認知能力和興趣愛好入手,把握學生的學習狀態,通過引導增強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同時,教師應認真觀察學生對英語學習的態度,幫助學生樹立學習目標和計劃,規范學生的學習行為,促使學生養成良好的自主學習習慣。
例如,在講解“What were you doing when the rainstorm came?”一課時,本課話題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教師可以從學生的日常生活切入,創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引導學生回憶生活中經歷的暴雨天氣。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鼓勵學生自主歸納關鍵信息,同時進行小組互動交流,相互分享學習經驗,共同探究閱讀中不懂的問題。通過這種教學形式,可充分彰顯學生的主體地位,使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翁,潛移默化增強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和能力,從而實現英語綜合能力的提高。
三、關注英語語法講解,增強學生語言能力
語言能力是指運用語言的能力,是指在社會情境中通過基礎技能,即聽、說、讀、寫等方式進行表達和理解的能力,主要包括語言技能、語言知識和思維層次等。由于初中學生在英語方面正處于起步時期,即使經過小學階段的學習,語言基礎仍然比較薄弱。所以,培養初中生的語言能力,最重要的是幫助學生扎實基礎。積累豐富的語言知識,從而實現由量變到質變的過程,而閱讀恰好可以給學生積累知識提供途徑。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重視詞匯和語法的講解,這是閱讀教學的基礎任務。與此同時,讓學生運用新學習的詞匯和語法組—個句子,以此培養學生的語言能力。
例如,在講解“What does she look like?”這一課時,教師先給學生分析課文中的詞匯、語法等知識,如顏色詞匯“brown”“red”“purple”以及“What color is the...”“What does she/he look like?”等句型。在講解這些知識的時候,教師盡可能使用情境教學法,結合具體的語境或場景進行講解,這樣便于學生理解和記憶。在分析完單詞、語法之后,教師讓學生用這些新學的詞匯和句型展開對話交流,或是讓學生進行情景表演,或是教師創設問題情境。比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給學生呈現出一張黃色短頭發的女孩照片,然后問學生“What color is her hair?”“Does she have long hair?”等句子,引導學生說出相應的詞匯和句子,一方面幫助學生鞏固知識,另一方面發展學生語言能力。
綜上所述,雖然農村初級中學英語在教學的過程中會受到很多條件的限制,但是方法總比問題多,只要教師和學生能夠共同努力,在教和學的過程中不停研究、探索,就一定能夠找到提高英語教學質量的方式方法。
參考文獻:
[1]李靜.農村初中英語的入門教學探究[J].新課程·下旬,2018(1):76.
[2]葉積寧.趣味教學在邊境地區農村初中英語教學中的應用[J].中外交流,2018(7):261-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