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甫
摘要:當前,小學數學教學中可以發現學生計算馬虎的情況普遍存在,而且非常頑固。計算馬虎并非偶然,而是有著深層次的原因,尤其是心理層面的原因和習慣層面的原因。本文從這兩個方面出發,研究計算馬虎情況的規避是非常必要和非常有意義的。
關鍵詞:小學數學;計算馬虎;規避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1)-29-195
計算馬虎是小學生最常出現的錯誤。尤其是低年級學段,我們在學生的錯題中可以發現因為計算馬虎而出現的占絕大多數。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規避學生計算馬虎的情況,成為了我們的當務之急。筆者認為,學生出現馬虎,一方面是學生習慣的問題,一方面則是心理的問題。我們應該從這兩個方面入手認真分析,切實規避學生的計算馬虎情況。
一、從心理上糾正計算馬虎的問題
(一)訓練學生感知水平
從小學生的身心發展情況來看,其在聽覺方面水平較為突出,然而也并非所有小學生都是如此,亦存在部分小學生聽覺發展較為遲緩的情況,此種情況便會導致這部分學生的學習效果不佳。我在自己的課堂當中進行過聽算練習測試,結果發現存在少數學生無法跟上測試進度的現象,其他學生聽了一遍便可以進行作答,而這幾個學生則需要聽好幾遍。而且我發現這并非是這幾個學生不夠用心,完全是因為其聽覺發展遲緩所導致的問題。除此之外,小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性十分顯著。部分學生在知覺的發展方面較其他學生較為遲緩,由此使得其在進行數學計算題練習時慣常會出現抄寫錯誤的情況,當教師問其原因,其通常會解釋為沒有看清楚內容。我注意到,這些學生所抄錯的數字十分相似,如“9”和“6”,實際原因便是這些學生在知覺發展水平方面僅僅停留在粗略的整體認知層面。考慮到前述情況的存在,數學教師應當在實際教學當中有意識地訓練學生的感知水平,如組織這些學生多進行對比練習,通過這樣的練習方式,促進這些學生感知水平的逐漸提高。
(二)提高學生注意力
很多小學生的注意力集中時間比較短,專注力不足,因此在計算過程中常常會分神,導致出錯。比如,我們可以發現,在很多試卷中學生的前面的計算題正確率普遍比中后部分的正確率高,這就是因為學生計算時間長了會產生急躁、疲憊等情緒,注意力不集中,看不清題目。因此,教師應該多做一些提高學生注意力和專注力的訓練,也要注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設計練習題從內容到形式都力求做到新穎別致,趣味性強,給學生以永遠的新鮮感覺,牢牢地抓住學生的注意力,使之保持穩定,從而提高計算的質量。
(三)關注非智力因素的影響
我在數學課堂授課過程當中曾經發現存在這一類學生,其數學基礎不差,運算解題的速度也很快,不過每每計算得出的結果都是錯誤的。究其原因在于,這部分學生對待學習的態度過于草率,其思維活動極易受到自身情緒變化以及外部因素的影響,進而表現出意志力不夠堅定的問題,這便使得其在進行解題計算時往往自信滿滿,但在盲目追求解題速度的同時,卻忽略了解題質量。而且這些學生往往會因為自己領先于班級其他學生完成了教師所布置的解題任務而洋洋自得。對于這樣的學生,教師必須關注其非智力因素所帶來的影響。也就是說,教師應當首先肯定其積極作答的態度,同時耐心地幫助其分析出錯的原因,以此在不挫傷這些學生積極性的前提下,幫助其更好的進步和提高。
二、從習慣上培養學生認真的習慣
(一)引導學生認真仔細地閱讀習題
很多學生拿到試卷后就急于做題,并沒有仔細地閱讀試題,這非常容易導致馬虎。因此,教師應該引導學生養成認真閱讀試題的習慣,要一邊讀,一邊思考,同時把重要的信息記錄下來。比如,把已知的數據標示在題目的圖上。切記,題目沒有讀完,不能妄下結論。這樣一遍讀下來,基本也就只需要一遍,有用的信息都進入自己的腦海,如此便很難出現計算馬虎的情況。
(二)培養學生工整演算的習慣
在對數學習題進行計算時,諸多計算步驟均需要在草紙上完成,而相當多的學生在草紙上所謄寫的內容十分混亂,這樣便極易使其在分析計算步驟時發生舛誤。因此,數學教師必須在日常教學過程當中提醒學生要注意演算工整,這樣方可最大限度地減少錯誤的發生。
(三)督促學生養成反復檢查的習慣
多數學生都沒有養成反復檢查的習慣,通常是做完之后就覺得大功告成,其實其中的馬虎錯誤并沒有發現。為此,教師應該督促學生養成反復檢查的習慣,要求學生做完一道題目后,根據自己已有的經驗,結合本題的結果,判斷一下結果的合理性,回頭仔細檢查一下剛才的計算過程。
(四)培養學生計算時深挖根源的習慣
教師在教學當中應引導學生深挖根源,仔細研讀題目的要求,并回顧所學習過的相關知識點,以此來拓展和豐富自己的解題思路。這樣便避免了學生在接觸數學習題時出現無從下手的情況。
總之,小學數學教師要發揮引導、指導以及監督的作用,幫助學生養成正確的學習態度以及認真細心的能力,從而提高數學計算準確率。
參考文獻
[1]陳學林.將“粗心”和“馬虎”趕出小學數學課堂[J].南北橋,2016(8):100-101.
[2]馬甜.小學數學教學中“小馬虎”的對策[J].考試周刊,2018(65):178-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