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光元 鄒雪瓊
摘要:隨著時代的發展,教育的不斷改進,新課改對小學科學教育提出了相關要求。通過對實際教學中的方式方法進行創新,來提升小學科學教育的教學成果。所以,下文對小學科學教育的創新式的教學模式提出相關的策略,以此來提升小學科學教育的整體提升,僅供參考。
關鍵詞:小學科學教育;興趣激發;探究激勵;方法措施
前言
在教學過程中,教學方式的引用對于課堂的質量和最終的教學成果,有著重要的影響。如果只是一味的講解書本中的知識點,這樣的方式已經不能滿足當今學生的需求了,這就需要老師在教學方式上選擇改革與創新,以此來找到適合學生發展的需求。所以,老師應該積極的探索適合學生的教學方式,這也是目前新課改的主要要求。
一、對小學生興趣激發的方式
1.轉變老師的教學思想
小學老師要從教學理念上開始轉變,去掉以往教學中古板、保守的教學理念,要多新的教學理念多去嘗試與探索,尤其是現階段使用最廣泛的信息化教學方式。小學老師要提升對新的教育理念的興趣,在興趣的基礎之上,養成了運用新模式的習慣。對于老師來說,新的教育理念不是怪獸,切不可對此感到恐懼,要逐步的對新式教育產生熟悉感,把新式的教育模式加入到實際的教學中去,在實際教學中發揚新理念的觀點,在實際操作中獲得進步。
2.貫徹以生為本的理念
在新課改的相關要求下,逐漸的選用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在實際的教學課堂上,主要是以學生為主體,老師只是一個引導者和組織者[1],學生是接受知識的一方,但是他們通常不能完全的理解老師所講解的知識點,所以,一個有效的課堂最主要的就是要促進學生更好的理解老師講述的知識點,提升學生對課堂知識點的吸收。目前階段,有一部分老師,對于學生在學習中犯得錯誤,沒有進行正確的引導,只是對學生批評,這樣的情況并不能改掉錯誤的發生,還會讓學生對待學習更加的消極,久而久之,學生就會厭倦這一學科的學習,最終也就影響了整個課堂的教學質量。這樣的情況對于小學生來說,是非常的不好的,老師應該在這個問題上,多加關注,要在科學教育的課堂上,以學生的主體地位為主,提升對學生指導與服務的意識。 老師在課堂上的講課節奏以及老師的備課方向,應該緊跟著學生的實際情況做出改變和調整,最大程度的加入學生的學習思維以及學生的學習習慣,站在學生的視覺下,展開對問題的思考,布置相關的任務。由于小學生的實際經驗有限以及學習能力欠缺,所以在展開學習的過程中,會出現相應的錯誤,老師對于學生的錯誤要正確看待。學生出現錯誤的時候,老師要和學生展開交流,通過交談發現學生犯錯誤的主要原因,只有這樣,才能從本質上改變學生的錯誤。
3.培養學生良好習慣
小學生的自律性一般是比較低的,他們很難做到嚴格規范自己。所以,老師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不能只一股腦的講解知識,要把學生看做是課堂的主體[2]。學生都有自己的固定思維,這也就決定了學生的固定的學習方式,他們在學習的時候,也會按照這個思路展開學習,所以,在這一過程中,老師要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并且對此嚴格規范,帶領學生對這一節所學的知識進行歸納與梳理,以防學生產生抵觸的心理。
4.引用實驗課激發學生興趣
科學實驗在實際的科學教學中,非常的常見,老師在進行實驗創作的過程中,會創設出一些問題情景,以此讓學生全身心的參與到問題的研究中,將視覺以及聽覺、實際操作能力結合在一起,這樣的方式有助于問題的深化。前提是老師所展開的問題,一定要符合科學知識的內容以及定律,問題要具有科學性以及準確性,不然的話,很容易對學生產生誤導,讓學生產生邏輯上的混亂,這樣的情況下,學習效果也就降低了。小學科學是以邏輯能力以及思維能力為主的,班級里的學生,他們對知識的接受能力以及學習能力都具有差異性,在實際的教學中,老師要依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展開教學,有條件的話,可以給學生進行一對一的指導,以此來體現以生為本的主要理念,另外,課堂上的教學活動都要以學生的實際情況為主,依據學生情況展開討論。
二、小學生探究激勵的方式
1.與實際生活相結合
小學科學知識和我們的實際生活是緊密相連的,小學生一般都具有好奇心,他們出于對新鮮事物的好奇,而展開的自主探索。所以,老師在課堂上教學的過程中,要把書本知識和日常生活結合到一起,以此來深化學生對書本知識的理解,還能有效的激發學生自主的探索書本知識的相關資料,并且找到相關答案,這也就提升了學生對于科學的興趣和愛好。比如說在學習“校園生物大搜索”的時候,老師可以舉辦一個活動,就是對學校里的生物進行觀察以及做好相關的記錄,老師可以帶領學生對一些比較大的生物做觀察,比如花草、樹木等,還可以從一些小的角度進行觀察,比如說校園里的小動物,螞蟻、蜜蜂等,讓學生在不同的視覺下進行觀察與探索,結合生活式的教學模式,降低了科學的學習難度,一方面提升了學生的積極性,還提示了學生的自信以及對事物的觀察的能力。
2.教學中引進先進設備
目前階段。隨著時代的發展,科技的進步,人們對于信息獲取的方式越來越廣泛,在這些信息中滲透著大量的科學知識,老師可以帶領學生對這一部分進行挖掘和探究。多媒體的技術設備可以促進小學生對科學知識展開積極的探索,以及對科學知識進行歸納,老師對于學生的歸納做出相關的補充,這也就提升了學生的自主學習的能力。比如說在學習“一天的垃圾”這一節內容時,老師可以先在網絡上找到與垃圾相關的圖片或者是視頻,制作成一個完整的課程資料,配上相關的文字語言,在課堂上使用多媒體對學生們進行展示。學生們在看完這一視頻之后,可以闡述自己的觀點,接著老師可以提出相關的問題,讓學生們回答。比如說:同學們,你們知道垃圾對我們生活的環境造成了哪些影響嗎?垃圾一共可以分成哪幾類呢?等等,這樣的教學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總結語
以上就是,在小學科學教育中,對學生的興趣激發以及對科學進行探究式學習的方式方法提出的相關策略。首先老師要改變自己的教學理念,培養好學生的學習習慣,讓學生對科學知識產生興趣,在課堂上把書本知識與實際的生活結合在一起,促進學生更好的理解書本知識,教學中引進先進的設備,豐富課堂的書本內容,活躍課堂氣氛,以此來提升學生在科學學科的有效學習。
參考文獻:
[1]趙建芹.論小學科學教育興趣激發與探究激勵的有效方法[J].學周刊,2021(18):115-116.
[2]曹慶明. 小學科學教育興趣激發與探究激勵的有效方法[C]. .科學教育與科技創新后備人才培養.:上海市青少年科普促進會,2013:129-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