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會瓊
摘要:在開展小學數學科目的教學工作時,應為學生融合黨史教育教學元素,提升學生愛國情懷,塑造學生正確的思想觀念。在數學教學項目中,包括數字運算、空間圖形認知、日歷認知等,極具實操性與生活性,建設學生的黨史教育思想,有助于提升數學科目教學層次。為此,數學科目融合黨史教育思想,勢在必行。
關鍵詞:小學數學;黨史教育;數學探究
本文以黨史教育元素為研究對象,探索其在小學數學教學工作具有的積極作用,分別從教師自身黨史素養、教學融合黨史教育思想、教材挖掘黨史教育元素三個視角,全面落實黨史教育教育工作,發揮數學科目的教學價值。
一、數學教師自身黨史素養建設
黨史教育教學在小學階段實施時,應考量學生年齡的接受能力,不適宜采取理論授課形式,應提升講授的自然性,促進學生在日常教學活動中,逐漸對客觀事物建立正確的認知,形成科學的價值觀念,加強學生黨史素養塑造效果。在實際開展教學活動期間,教師應以為人師表為原則,加強自身黨史素養的建設,以期為學生成長樹立榜樣形象,借助教師自身行為樹立學生正確的思想觀念。比如教師在展示板書、PPT課件時,應以板書整潔、邏輯清晰為主,以此為學生樹立嚴謹的對待學習態度,提升學生對數學課的肅穆感。
我們應用“一體化”的方式講黨史,既體現了“精準滴灌”,又始終一以貫之。數學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必須精準抓住不同年齡學生的認知起點,開展有效的教學設計和實施。小學的課,以感性認知為主,在感性中隱含著理性,通過豐富的材料展現和場景設計,讓孩子們充分感受“紅”的燦爛,深刻理解“紅”背后的重大象征意義,積極寫下和說出對“紅”的期盼和向往,從小埋下愛黨愛國的種子;課堂教學中,教師有意識地引導孩子們走出相對純粹的感性,在教學設計中更多地融人了理性元素,并且把價值認同和行動表現結合起來,讓學生結合自身的生活感悟,用自己的話語體系,聲情并茂地講好“紅色”的故事,抒發對黨史的理解和對黨的熱愛,當好小小黨史“宣傳員”。
二、數學教學工作中融合黨史教育元素
在小學數學教學任務中提升黨史教育元素的融合效果,以客觀發展規律為基礎,樹立學生正確的思想觀念。借助數學知識的內在規律,增強學生問題解決能力,使其具有優異的創造思維。在此基礎上,數學教師應結合科目的教學需求,塑造學生愛國思想,增強學生審美能力,從多方位視角全面塑造學生黨史教育思想,促進學生健康成長。基于主體需要下的黨史學習教育才是有價值的,能夠令人產生肯定的、積極的情感體驗的愛黨愛國教育。小學階段,兒童作為黨史學習教育的對象,是一個社會化進程最為快速、最為復雜、最為豐富的群體。其政治社會化一般以政治認同、政治歸附、政治忠誠、政治服從等帶有情感性色彩的政治認知和感情培養為主要內容,以直觀的、感性的、形象的政治事務和政治行為作為學習對象,以服從和直接模仿為學習方式。
在教學過程中,數學任課教師可采取靈活性教學措施,比如小組合作談論、自主測量等方式,提升學生數學學科素養的同時,融合黨史教育思想。在講解加法運算時,教師可為學生收集破舊材料,比如飲料瓶子,為學生一人分發5個瓶子,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討論加法的運算過程。在學生掌握加法的運算方法時,教師將瓶子收回,與此同時,為學生設計思考問題,即“破舊材料作為教學工具的好處”。借助破舊材料的應用,優化教學道具的成本支出,為學生樹立勤儉節約、資源充分利用的思想,使其在日常生活中減少資源浪費行為,塑造學生環保黨史教育思想,達成教學融合黨史教育元素的教育目標。在學習日歷時,在學生掌握日歷的內容基礎上,教師為學生講解節日含義,以傳統節日為切入點,提升學生黨史教育思想的建設效果,促進其傳承優秀文化。比如學生對重陽節的傳統文化存在疑問,教師可為學生展示重陽節的相關圖畫,借助圖畫中的信息,樹立學生對傳統節日的正確認知,使其在節日中形成尊師重道的黨史教育思想,提升數學與黨史教育教學融合的教育效果。在講解數學概念時,如若學生之間存在理解困難的,教師應采取小組討論形式,讓小組成員表達自身對概念的理解,以此提升學生對數學概念的理解能力,借助靈活性教學方式,結合教學教材的實際教學需求,以學生表述作為新的教學助力方式,加強數學概念的理解效果。學生在討論過程中,有助于提升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訓練效果,建立學生之間的團隊協作思想,從小組合作方式延伸集體觀念,樹立學生對班級集體的熱愛,使其逐漸形成優質的愛護班級、團隊意識,以此達成黨史教育教學目標。
三、在數學教材中挖掘黨史教育元素
現階段,小學數學在教學過程中,教材中設計了為數不少的黨史教育元素,具有黨史教育教學的豐富性。為此,數學教師應科學加以利用,提升學生對教材內容的解讀能力,增強教材黨史教育元素的教學效果。加強數學教材與黨史教育元素的融合,有助于提升數學黨史教育教學效果,發揮黨史教育元素的教學功能,促進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價值觀念。
教師講解時間計量單位,即“時、分、秒”。教材內容為學生展示了背景資料,教師可充分借助教材內容為學生開展黨史教育元素的挖掘。教師可為學生設計教學方案,在微課資源中為學生引入北京奧運會的時間倒計時短視頻,由此引申國家首都的相關內容,借助奧運、紅色文化等內容,塑造學生愛國情懷,建立其對升國旗儀式的肅穆感,使其正確認知自身佩戴紅領巾的內涵,提升學生對紅領巾的愛護,減少紅領巾亂扔、啃咬等現象發生,發揮數學黨史教育教學功能。綜上所述,在小學數學課程進行程序中,數學科目任課教師應有效完成黨史教育思想的融合,在教學過程中以自身黨史素養為學生樹立榜樣,為學生開展頗具黨史教育功能的數學課堂,有序提升學生黨史教育思想建設效果,使其形成優異的思想品質。
參考文獻:
[1]趙曉燕.現實性數學教育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價值[J].新課程,2020(43):30-31.
[2]何豐國.芻議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滲透黨史教育教育的策略[J].學周刊,2020(27):75-76.
[3]習近平.在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的講話[J].新長征,2021(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