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健
摘要: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練能力和創新能力,是當前體育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除此之外,教師要為學生提供必要的自主學習的時間和空間,啟發和指導學生進行創造性學習,教會學生學習的方法。本文闡述了學法指導的含義,說明了學法指導的意義、作用和原則,并詳細介紹了學法指導的方法,以供同仁借鑒。
關鍵詞:主體地位? 學法指導? 意義? 作用? 原則
一、什么是學法指導
學法是指學生學習的方法。學法指導實質上是優化的教學方法,是指教師對學生主動獲得知識與發展技能的學習方法的指導,包括傳授、指導、改進學生的學習策略、學習方法、練習手段等。學法指導要求教師在傳授學生知識技能的同時,傳授學生學習的方法,培養學生學習的能力;要求教師根據學生在學習、練習中存在的問題,研究和制定措施,幫助和指導學生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啟迪學生主動參與體育活動,并學會鍛煉身體的方法,養成鍛煉的習慣,為踐行終身體育打下基礎。
二、學法指導的意義和作用
素質教育是德、智、體、美、勞等方面的綜合體現,能教會學生學會做人、學會學習、學會生存、學會創造。對貫穿人一生的體育來說,學法指導更具有現實意義,它不但可以讓學生在體育教學中掌握基本的學習方法和技能,為現在和將來的創新做好能力上的儲備,而且在接受體育文化的過程中,可以讓學生在精神、智慧、道德等方面受到啟迪,使學生變得高尚與充實。
學習與發展是每一個學生的權利,在參與體育教學的過程中,學生會產生許多需求。如社會交往的需求、成就感的需求等,而體育教學學法指導側重于學生自主、自練能力的培養,激發學生的求知探究欲望,全面發展他們的身體素質,實現由“苦學”到“樂學”,從“學會”到“會學”的根本轉變。
三、學法指導的原則
知識經濟社會的到來,對學校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學校培養出開拓型、創造型的人才。體育教學是學校教育的一部分,同樣肩負著培育人才的重任。因此,在體育教學中,教師不但要傳授學生體育知識、技能,而且要加強學法指導傳授學生學習的方法。筆者認為,教師進行學法指導時,可以遵循以下原則:
1.主體性原則
素質教育提倡教師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獨立性,并在整個教育過程中把學生作為認識和發展的主體,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他們由被動的“要我學”轉變為主動進取的“我要學”,把全面提高學生素質作為教育工作的出發點和歸宿。因此,教師要將過去以教法為中心的教學向以學法為中心的教學轉變,一切從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練能力和創新能力出發,研究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 讓學生學會自導、自律、自檢、自悟,悟出學習的奧秘,使每一個學生學有所得、學有所成,為終身體育打下基礎。同時,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學習需要、興趣、情感等,綜合設計學法內容的組合,從而優化教法。
體育教學中的學法指導強調主體性原則,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練能力,并非是學生想練什么就練什么,想怎么練就怎么練,能練成什么樣就練成什么樣的“放羊式教學”。自主學練必須在教師的激勵和指導下進行,教師要根據體育教學的規律,以及學生的認知能力、情緒變化、意志強弱等,不斷接收反饋信息,再針對性地調整教學目標,改進教學方法,加強學法指導,努力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學習的主人。
2.啟發體驗性原則
學法指導的體驗性原則是指,在體育教學中,教師要掌握激趣的技巧,從教材和學生的實際出發,針對學生的個體差異因材施教,讓每一個學生都能主動獲取知識和運用知識,體驗到自己某一方面的進步,使學生不斷得到發展。
3.創造性原則
學法指導的創造性原則是指,在體育教學中進行學法指導時,教師要運用創新思維和創造技法,注重培養學生思維的多向性、靈活性、流暢性、科學性。在體育教學實踐中,教師經常會遇到這樣的問題:學生不按照指導亂做一通。此時,教師必須耐心、寬容,才能指導學生更好地完成學習任務。
四、學法指導必須注意的兩個轉變
體育教學中的學法指導必須突出以人為本的思想,強調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教師的作用歸根結底是為了激發學生內在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實現從“要我學”到“我要學”、從被動學習到主動學習的轉變。其中,最關鍵的是教師如何辯證地處理好兩者之間的關系,真正做到讓學生在教師的激勵和指導下,學會健體,養成終身體育的習慣。筆者認為,學法指導必須注意兩個轉變:首先,要轉變師生關系;其次,要轉變教學觀念。
1.轉變師生關系
在體育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尊重、關心和理解學生,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讓學生得到全面發展,讓課堂充滿生命活力,讓班級勃勃生機。只有如此,才能塑造融洽的師生關系,營造和諧的教學氛圍,使教學獲得最佳效果,使學生實現由“學會”到“會學”的轉變。
2.轉變教學觀念
在新時代背景下,如果教師仍然按照“傳遞—接受”的方式進行教學,將會被時代淘汰。新形勢促使教師在教學中要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轉變教學觀念,要在教會學生如何鍛煉的方法上下功夫。
體育教學具有活動范圍廣、體驗性強的特點,體育鍛煉又具有嚴謹的科學性,所以在體育教學中,教師要讓學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讓學生根據已有的知識和對動作規律的理解進行嘗試性練習,大膽去探究、創新,主動發現問題,提高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學生嘗試練習前后,教師要給予針對性指導,對普遍存在的問題或動作的關鍵處進行詳細講解,讓學生在體育學習中充分享受快樂。
五、學法指導的方法
學法指導的方法主要有自學輔導法、問題啟發法、異步指導法、激勵創新法、合作競爭法、意志訓練法、練習處方法、范例遷移法。下面,筆者著重介紹前面四種方法:
1.自學輔導法
自學輔導法的主要步驟是自學—質疑—精講—演練,目的在于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特別是創新思維和獨立思考問題的習慣。學生一旦通過自學掌握了知識、技能,就會激發他們知識探求的動力,對以后的學習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
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先復習已有的知識和動作技術,然后讓學生自學,在嘗試練習中發現問題,提出質疑。接著,教師用簡潔、形象的語言做小結。最后,學生結合圖片進行探究性練習,加以消化。自學輔導法實現了從“技能—學生”到“學生—技能”的轉變,對學生以后的發展具有深遠的意義。
2.問題啟發法
問題啟發法是指,教師創設問題情境,提出問題,啟發學生運用已學過的知識和技能去尋求答案,即以學生解決問題的過程為載體,突出誘導學生探究解決問題的方法與思路,證實結論的正確性,其基本思路是提出問題—思考探索—討論分析—歸納總結—應用提高。問題啟發法不僅能訓練學生運用知識的能力,還能使學生保持濃厚的學習興趣,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探究精神。
3.異步指導法
異步指導法強調學生學習的個體化與教師指導的異步化的有效統一。為了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張揚學生的個性,挖掘學生的潛力,教師必須采用不同的方法,力求學生學習的個體化與教師指導的異步化得到有效統一。其基本結構是布置學習內容—啟發思考—練習嘗試—鞏固提高。
4.激勵創新法
激勵創新法是指,教師為鼓勵學生運用原有的知識、技能完成自主練習的目標而設置的方法,目的是鼓勵學生積極進取地學習,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激勵創新法既激活了學生的思維,活躍了課堂教學氣氛,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又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意識,讓學生在嘗試中獲得了精神上的快樂與滿足。
綜上所述,教會學生學習、掌握科學鍛煉身體的方法,是實施素質教育的基本要求。在體育教學中,教師必須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練能力,但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并不意味著不要教師的指導,而是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體育教師應不斷學習,不斷更新觀念,不斷拓寬知識面,不斷提高業務水平,掌握成多元化的教學策略和技巧,以適應教育發展的需要。
參考文獻:
[1]杜全振.學法指導的滲透藝術[J].學校體育,2000(1).
[2]沈建.體驗性:學生主體參與的一個重要維度[J].中國教育學刊,2001(2).
(作者單位:江蘇省贛榆中等專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