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義菊
摘 要:通過語文教學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是語文教育的一項重要任務。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的決定指出:要進一步改進德育教育的方式,寓德育于各學科的教學中。而語文學科“工具性與人文性相統一”的特點決定了它在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中具有得天獨厚的條件。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首先教師要加強自身道德素養;其次,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再次,采用多種途徑滲透德育教育;最后,聯系實際,在課外活動中進行德育滲透。
關鍵詞:小學語文;德育;教育;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673-9132(2021)29-0067-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29.033
小學生正處于生理和心理發展的關鍵時期,具有較強的可塑性。從小對他們進行德育教育,有利于他們形成健康、健全的人格,養成良好的道德品質,獲得全面的發展。語文學科具有“文道結合”的特點,本身就蘊含著豐富的德育教育資源,語文教學的任務不僅是讓學生掌握語文知識,獲得一定的語文能力,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素養。小學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要指導學生學會和運用祖國的語言文字,培養語感,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文素養,引導學生逐步養成良好的思想品質和健全的人格,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因此,語文教師要結合小學語文的特點,在教學中靈活地滲透德育教育,達到既“教書”又“育人”的目的。本文根據多年教學實踐,分析了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的重要性,探討了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的措施,希望能為語文教學與德育教育相融合這一課題提供借鑒意義。
一、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從語文教學的角度來說,預設課程目標往往涵蓋三個方面,即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這其中就包括學生的德育教育內容。在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的同時,能夠讓學生對知識有更深層次的理解,有利于其把握文章的主旨,特別是對學生來說相對抽象的古代詩詞,如果學生只是停留在熟記的層面而不清楚其思想情感,便難以產生共鳴,而給學生講清楚其中蘊含的思想感情,學生的感悟就會更深。
從語文學科涵蓋的內容來看,它涉及的很多內容都與我們優秀的傳統文化密切相關,語文教材節選的文章,非常具有代表性,是對學生進行理想信念教育、傳統文化教育和價值觀教育的重要途徑,讓學生感受中華歷史之美、文明之美、地理環境之美、人文財富之美等,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這也體現了語文學科落實“立德樹人”的教育方針,符合新時期小學語文教育的要求。
二、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的措施
(一)教師要加強自身的道德素養
“學博為師,德高為范。”教育是一項育人的工作,教書育人不應僅體現在教學中,而是要在言行舉止中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這對于教師的個人要求很高。特別是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發展,教師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承擔的角色有了新的定義,那就是教師是課堂教學的主導,這種主導不僅是知識層面的,還涵蓋思想道德上的教育與引導。新的要求需要教師主動提升自己,適應新的角色。
首先,教師要強化學習意識并且落實到行動中。學習是提升道德修養的重要途徑,教師要學習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用先進理論指導工作。
其次,教師要重視師德修養,提高自身師德水平。要躬身實踐,實踐是認識的基礎,也是教師加強自身道德素養的重要途徑之一。教師在社會實踐中能夠知美丑、識善惡,才能培養自身良好的道德品質。通過實踐中的感受和體會,進一步深化教師對道德素養的認識,從而提高教師的道德素養。
最后,教師要學會反思。教師的道德素養是其自身修養的一部分,需要教師自我鍛煉、自我反思。教師只有堅持對個人教育教學和言行舉止進行不斷反思,才能及時發現自身在道德修養方面存在的不足或者是自身存在的缺點,這樣才能夠實現教師的自我更新和成長,從而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教師要反思自己的行為與職業道德理論要求的差距,反思自己與周圍其他教師和先進模范人物的差距,努力完善自己。
(二)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
現行的小學語文教材中選取的大多是文質兼美的古今中外名篇,這些課文中蘊含著豐富的德育因素,不僅能使學生獲得豐富的語文知識,還能使學生獲得多種文化的熏陶。例如《黃山奇石》《桂林山水》《日月潭》通過優美的語言描繪了祖國的大好河山,讓學生通過文本的學習受到美的熏陶,培養學生對祖國山水的熱愛之情;《雷鋒叔叔,你在哪里》讓學生了解歷史,感受英雄人物形象,培養學生關心他人、樂于奉獻、樂于助人的良好品質;《中國美食》激起學生了解中國美食文化的興趣,培養他們熱愛祖國傳統文化的情感。但是有些德育因素往往比較隱晦,表達不夠明顯,這就需要教師認真分析教材,深入挖掘語文教材中蘊含的德育因素,只有這樣才能明確德育的目標。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學習和了解教材中的感人事跡和體現出來的高尚的道德情操,使學生受到感染和教育,從而激發學生熱愛生活、熱愛祖國、勇敢進取、真誠守信的道德品質。
(三)采用多種途徑滲透德育教育
1.在識字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
識字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也是對學生進行德育滲透的有效手段。在識字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領略漢字之美,培養他們熱愛漢字、熱愛祖國漢字文化的情感。還要挖掘字、詞、句中的人文因素,讓學生在掌握字、詞、句的同時,體會并理解其中蘊含的真、善、美的價值取向。在寫字環節,教師要引導學生領略漢字的“構造美”。著名書法家朱守道曾說:“書法藝術具有克服人的急功近利和浮躁等不良習氣的功能,學校應重視寫字教育。”教學生寫字即是教學生做人,引導學生寫規范字,有利于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培養學生誠實、規范、正直的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