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瑞來
摘 要:小學語文作為小學教學中一門非常重要的學科,它不僅能夠讓學生對我國的傳統文化有著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認識,還能夠有效鍛煉學生的綜合能力,進而促進學生在其他學科上的學習。而STEM教育理念就是在近年來所新提出的一種新型的教學理念,這種理念的核心思想是在對學生的教學過程當中進行多學科的相互融合教育。教師可就如何將STEM理念和小學語文教學有效結合進行探究,并提出相應的有效策略來促進現如今小學語文教學的發展。
關鍵詞:STEM教育理念;小學語文;教學模式
中圖分類號:G62?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673-9132(2021)28-0101-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28.050
小學語文作為小學教學當中的一門非常重要的學科,它不僅能夠讓學生對我國的傳統文化有著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認識,還能夠有效鍛煉學生的綜合能力,進而促進學生在其他學科上的學習。近年來,隨著我國新課程改革的不斷進步與發展,小學教學如今更加注重學生對于知識的理解,將學生作為小學教學過程當中的主體。而作為一項在近年來被新提出的新型教育理念,STEM教育理念的主要核心思想就是對各個學科知識進行有效融合,然后對學生進行融合性的教學。STEM 的教育理念其實是一種深入淺出的教學理念,要求對學生進行教學的教師能夠擁有足夠的綜合性思維,在對學生進行教學的過程當中能夠運用各種各樣的形式對學生進行因材施教的教學,這樣學生會感覺教師的教學不僅生動有趣,并且極具生活化,能夠讓學生對于學習更加感興趣,進而能夠極大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并能夠自主地去進行學習和探索。這種教育理念對于教師有著非常高的素質要求,首先需要教師能夠對知識的積累達到一定的高度,并且還能夠具有跨學科的綜合運用能力,并且需要具有十分發散的思維模式去對學生進行教學。接下來本文就將對STEM理念和小學語文教學的結合進行分析和探討。
一、STEM教育理念的內涵和作用
STEM教育理念主要指的是教師在進行教學教育的過程當中需要將教學內容和其他的學科進行綜合性的教學,需要教師在進行教學的過程當中對于所出現的其他學科的相關知識進行及時的引申,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對于其中所涉及每一個相關內容都能夠有一個非常清晰的認識和理解。因此,STEM 教育理念最為核心的思想就是綜合二字,教師在進行日常的教學活動中不能夠只是每天按照單一老舊的方式去對學生進行教學,需要通過多方面的相互補充、支撐,不拘泥于以往單一的教學模式,才能夠很好地突破傳統教學模式的弊端,在現代化的教學當中,按照傳統單一化的教學模式無法對學生在學習的過程當中所存在的各種疑問進行及時的解答,嚴重阻礙了學生學習過程當中的視野擴寬,進而抑制學生對于未知事物和知識的探索欲望。
其實STEM教育理念在日常生活當中也是十分實用的。在日常生活當中很多的問題都是無法用一種單一的方法就能夠解決的,而是需要進行多方面、多領域的相互結合和支持才能夠有效地去解決問題。比如說在兩小兒辯日當中,孔子作為一位文學大家、被后世所尊稱的圣人,卻因為沒有了解到足夠的物理知識而遭到兩個孩童的嘲笑,所以很多問題都是需要綜合多方面的思考,進行多個學科的互相支持才能夠找到有效的解決辦法。
二、在小學語文教學運用STEM教育理念的優勢
其實現在很多學校還是采用的以往傳統的教學方式進行教學,因為很多教師都還是按照以往傳統的教學理念去進行,沒有新的教學理念能夠打破教師對于以往傳統理念的認知。現如今傳統教學的方式其實已經不能夠適應新課標下的小學教育,但是之所以小學教學的問題和弊端沒有得到有效的解決,就是因為缺乏新的科學教育理念來改變教師和學生對于語文教學的看法,從而對自己的教學方式進行及時的調整。而STEM教育理念和以往傳統的教學理念最大的區別,就是STEM教育理念的根本是在教學的過程當中要注意各個學科的交叉融合,在教學的過程當中要有效打破單一教學模式的束縛,改變以往傳統教育當中脫離實際只注重課本的實際情況。所以將STEM教育理念和新課標下的小學語文教學進行有效的結合能夠對現如今的小學語文教學模式帶來巨大的改變,不僅能夠促進我國小學教育模式在未來的進一步發展,還能夠有效的培養學生在學習過程當中的創新思維能力和實踐能力,挖掘小學語文教學的新模式。所以為了能夠更好地促進我國小學語文教學的發展以及對學生未來的發展,學校應當充分加強對于STEM教育理念的重視,同時教師在進行小學語文教學的過程當中要充分結合STEM教學理念,采用合適有效的教學策略對學生進行綜合性的教學,充分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和自主學習的能力。
三、如何在課堂上正確運用STEM進行教學
(一)以學生為中心
在對學生進行小學語文教學的過程當中有效深入STEM教學理念,不僅能夠對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和觀察能力進行有效提高和強化,還能夠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充分學習STEM教育理念的綜合思想,幫助學生學會從多角度多方面地認識和解決問題,并通過進行多學科綜合融合的教學方式讓學生養成多維度思考問題的習慣。將STEM教育理念在小學語文教學當中合理應用能夠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當中不僅只是去學習其中相應的知識,更是去教導學生在學習理解事物所具有的本質。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需要將學生作為教學的主體,對于學生的教學不再是以往那種帶有目的性的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要能夠去充分打開學生的思維空間,只有將學生作為教學的根本目的才能夠充分有效地促進學生的綜合素質進行全面的提升。
例如,當教師在教學朱自清的《匆匆》這一篇文章的過程當中,首先可以讓學生自己去預習這篇課文,并帶著“我們的日子為什么一去不復返”的問題進行預習,讓學生通過這個問題去對文章進行多角度多層次的理解。這樣學生在學習的過程當中會將自己作為課堂當中的主人翁,會去通過問題和對時間的理解去思考這篇文章所具有的本質問題,而不是僅僅由教師在課堂上對學生講解于本篇文章有關的相關知識點。又或者說當教師需要講解文章所寄托的精神情感的時候,在對做作者的時代背景資料進行講解的時候可以讓學生跟著教師一起去搜集和作者相關的時代背景資料,讓學生在收集資料的過程當中去深刻體會作者當時所處的時代背景和政治環境,從而站在作者當時的角度理解和分析作者文章當中所想要表達的精神世界,了解作者在文章當中為何會展現出這樣的彷徨和不安,但又一直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苦苦掙扎、從不放棄的思想和情感,經過自我發散思考過后學生會更加能夠體會作者想要表達的思想情感,只有讓學生以主人翁的意識去進行學習才能夠讓學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語文學習的樂趣,并且只有經過這樣的思考和學習學生的發散思維和創新能力才能夠得到顯著的提高,同時能夠讓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也得到有效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