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冰杰
摘 要:在當前小學閱讀教學的開展過程中,部分教師尚未完全意識到互聯網+技術對于課堂教學的重要作用,其在應用互聯網+技術過程中的誤區,使得小學語文教學開展的效果較為有限。因此本文在明確互聯網+與語文閱讀教學融合必要性的基礎上,歸納當前互聯網+技術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應用的誤區同時,探究高效利用互聯網+技術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質量的措施,以期為小學語文閱讀的教學提供參考。
關鍵詞:互聯網+;小學語文;閱讀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673-9132(2021)28-0141-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28.070
在互聯網+技術與教育行業的融合背景下,其與語文學科的融合既可以改善語文教學的課堂開展方式,也可以有效地滿足新課改背景下提升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需求。對于小學階段的語文教學開展而言,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主要依賴于教師課堂教學的開展。
在實際的互聯網+技術應用過程中,由于多方條件的限制,部分語文教師在閱讀教學中應用該項技術存在一定的誤區,因此,為了有效地促進小學語文閱讀質量的提升,要通過對于現存問題的歸納來明確其教學開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通過針對性措施的提出來有效地提高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應用互聯網+技術的質量。
一、閱讀教學中應用互聯網+技術的必要性
在互聯網+技術的快速發展下,其有效的溝通、便捷的方式、多樣化的內容等都可以為教育行業的發展提供基礎,在改變當前傳統教學方式的基礎上實現教學觀念的轉變,促進教育行業的變革與發展。互聯網+交互性的特點可以有效地滿足新課改背景下學生主體地位的教學要求,通過人機交互的方式促進學生在閱讀教學過程中主動開展日常語文學習,而其呈現形式的多樣性也可以為學生獲取知識提供多種學習方法。通過視覺、聽覺的全面刺激,促進學生在課堂上積極進行知識的獲取,提高其課堂信息獲取量的同時,促進其在課堂上掌握更多的閱讀知識。語文作為基礎學科的一種,閱讀教學在新課改背景下逐漸呈現出多樣化的教學需求,面對不同內容,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開展也應主動探究多樣化教學的形式。通過互聯網+技術的有效應用實現不同的教學要求與教學目標,促使學生在閱讀教學的過程中進行知識的高質量獲取,提升整體閱讀教學的開展質量與教學效率。
二、閱讀教學中應用互聯網+技術存在的問題
互聯網+技術由于其應用的優勢,在語文教學的過程中被廣泛地應用,但在實際語文閱讀教學的過程中,雖然應用互聯網+技術成為普遍的教學方式,但其日常應用的開展仍存在一定的方向偏差,其中存在的問題大致可以歸納為以下幾個方向。
(一)互聯網+技術過度使用
部分教師由于在互聯網+技術的應用過程中存在應用觀念上的誤區,在其日常語文閱讀教學的開展過程中,教學的各個環節都大量地使用了互聯網+技術。對于語文教學來說,基層教學的開展既依賴于傳統的教學手段,同時也應進行現代教育方法的應用,而過度使用互聯網+技術就使得部分教師教學時單方面地重視技術的應用,忽視了語文教學的實踐。
部分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摒棄了傳統板書的形式,單純以多媒體技術的方式進行課堂知識的簡單播放,使得其課堂教學的開展并未充分突出教學目的與教學重難點。無針對性的教學形式使得學生在課堂學習的過程中難以準確地獲取關鍵性的語文知識。同時部分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通過錄音的形式進行范文的朗讀。雖然可以提供給學生更多美的感受,但是由于錄音的形式缺乏肢體、表情等外在動作,音頻播放無法有效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同時也無法引導學生的閱讀思維。
(二)課件制作過于華麗
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應用互聯網+技術更多的是進行課件的展示,而互聯網+技術作為教學輔助手段的一種,部分教師由于對于課件展示效果過分看重,在備課與課件制作的過程中花費了大量的時間與精力來進行動畫的制作與展示。整體的課件展示存在諸多的圖片、文字,在整堂課的教學過程中,學生不斷地接受到來自聽覺、視覺的感官刺激導致學生無法對于課堂內容進行主動的思考,影響了學生對于知識的獲取效果。同時,部分教師在應用互聯網+技術的過程中,為了充分展示多媒體技術在教學中的優越,其課堂教學的開展尚未對課時進行有效的安排與設計。課堂開展與課堂設計的不完整,使得學生在實際學習的過程中無法循序漸進地接納知識,該種違背學生學習規律與學習習慣的做法影響了互聯網+技術在閱讀教學中的開展效果,同時也無法有效發揮多媒體技術的應用優勢。
(三)忽略交流
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下,教師通過語言表達以及規范板書的形式,逐步地向學生傳遞知識,同時吸納學生的主動反饋,這樣可以使學生在日常學習的過程中掌握良好的學習習慣。而在互聯網+技術的應用過程中,部分教師將課堂的精力更多地放在計算機的操作上,其知識的直接展示與學生的被動接納使得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交流逐漸減少,在互聯網+技術的應用過程中,學生通過對于圖片視頻的簡單理解,使得其對文本缺乏深層次的感知,無法有效發揮互聯網+技術輔助教學的作用,影響了實際教學的開展。
三、閱讀教學中應用互聯網+技術的措施
對于當前形勢多樣的互聯網+技術而言,其與閱讀教學的融合有著多樣性的展示方案與展示手段。面對不同的閱讀教學內容,教師可以選用不同的互聯網+技術應用方向,有效提升閱讀教學的開展效果。
(一)激發學生閱讀興趣
在互聯網+的快速發展下,教育領域逐漸與現代教育信息技術進行了深度的融合。作為現代化教學手段的一種,互聯網+應用于教學實踐中可以有效地改進現代教育的教學效果,而在其與語文學科的融合下可以有效活躍整體的課堂教學氛圍,提升語文教學的質量。在互聯網+技術的應用背景下,互聯網+便捷的互動功能使得教師可以實時掌握到學生的預習情況,因此教師在課堂的任務布置階段,可以提前要求學生進行閱讀文本的預習。通過學生對于學習任務的完成情況來指導其課堂教學的開展。課前學習任務的布置可以使學生在不受限制的時間、空間下,運用多樣性的方式進行文本內容的自主學習。在開放性、自主性的學習環境下,培養學生信息技術能力的同時也可以鍛煉其自主探究的學習習慣。為了使學生在課前的預習背景下高質量地開展課前的預習活動,教師可以通過微課的形式向學生進行課堂內容的初步展示,使其在趣味動畫的微課背景下,形成對于閱讀文本的閱讀興趣,提高其對課堂文本理解的同時,促進課堂閱讀教學開展的有效性。最后利用互聯網+平臺高效的互動交流模式,教師可以在學生課前預習的過程中,促進學生群體間的交流與合作,使其在任務完成的過程中,積極地學習不同學生的優勢,在學生交流與碰撞的過程中進行思維的啟發。同時教師也可以通過學生間的互動交流,了解學生的預習情況,從而提高課堂教學開展的針對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