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興梅
摘 要:隨著時代發展教育的改革,小學閱讀與寫作教學的融合日漸受到人們的關注,有效的寫讀融合教學可以提高學生語文核心素養和語文應用能力。在實際語文教學活動中,我們經常遇到學生胡編亂造、無話可寫、文章不流暢等諸多問題,原因在于學生年齡較小,沒有豐富的閱讀積累和生活經驗,本文結合筆者多年語文教學經驗,淺談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將寫作教學與閱讀教學如何進行有機地融合,意在為其他小學語文工作者提供思路。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閱讀教學;寫作教學;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673-9132(2021)28-0153-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28.076
小學語文教學的主要目的是幫助學生獲得語文基礎,提升學生的語文運用能力,進而提高學生情感表達能力。作文是學生運用語文知識表達個人想法和描繪多彩世界的主要途徑,可以幫助學生表達內心的情感,發泄內心消極情緒,是小學生語文綜合素質的綜合體現,而閱讀又是幫助學生積累語文詞匯和優美修辭的重要方法,是小學生正確認識世界的主要途徑,二者之間并不相悖。若教師將二者結合起來,可以讓學生通過閱讀積累寫作手法,通過寫作回想閱讀內容,進而達到提升小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的目的。
一、創新教學手段,促進學生寫讀融合
在小學語文教學活動中,教師在設計教學目標時應該體現寫讀結合,優化學生的閱讀材料,完善寫讀結合教學理念,把教學內容進行逐一分解,一節課程一個基礎點,進而達到寫讀互補的教學目的。為了更好地把握教學方向,加深學生對于知識的掌握程度,教師可以以“寫”輔“讀”,學習閱讀文章時,教師可以讓學生把文章中優美的詞句抄寫出來,并進行朗讀,對語句的描寫手法進行分析[1];學習故事文章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對文章進行概括描寫,描繪出主要的故事內容和人物思想,寫出文章的主旨思想;學習古詩詞文章時,可以讓學生將文章改寫成散文,把自己的情感添加進去;部分文章存在留白部分,教師可以鼓勵學生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對文章進行短文續寫,巧妙設計教學活動可以優化寫讀結合效率,避免千篇一律的作文形式。
教師也可以通過適合的教學資源,讓學生在寫作時鍛煉閱讀能力,讓“讀”輔“寫”,學生在寫作四季題材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在寫作之前收集自己喜歡的閱讀資料,然后有感情地朗讀;學生在寫作人物傳記時,教師為學生提供大量的人物事跡,引導學生對人物進行整體評價;學生在描述事件時,教師可以提前與學生進行交流溝通,了解學生喜歡做什么事情,根據事物推進教學活動,與學生進行積極的雙邊溝通,給學生增加寫作的靈感,明確突出寫讀結合的根本意義,教師若在教學活動中找不到合適的教學資源,可以適當進行課外擴展,幫助學生避免填字湊數、缺乏靈感的寫作弊端,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和寫作興趣[2]。
二、引導學生進行體驗閱讀
每一個學生都是祖國的花朵、國家的棟梁,不論是寫作還是閱讀,教師都應該注重學生的個性發展。雖然教師需要對學生進行知識培養,但也不能強行灌輸學生語文知識,抹殺小學生的精神世界,這就需要教師有豐富的語文知識儲備量,有熟練的“啃書”本領,利用書中海量的知識內容獲得學生的認可,引導學生發現語文的樂趣。
其實,大部分語文教師對讀書都是十分有興趣的,在“啃書”中能夠找到自己的快樂,而學生更喜歡動態的生活活動,對于靜態的“啃書”一般都是避而遠之,這時教師就要知難而上,帶領學生發現讀書的樂趣,進入書中廣闊的天地,只要學生在書中形成自己的想法,就能夠有所創作。這個過程更像是一種“時空體驗”的過程,書中包含了古往今來的各種思想家、教育家的想法,各種世界上離奇古怪的生活知識、深奧的物理知識、化學知識,能夠滿足不同學生的各種學習需求,而且,讀書可以提升學生的個人情感,小學生正處于發育的黃金階段,這個階段是構成學生個人思想和道德品質的關鍵時期,讀書可以發散學生的個人思維,開闊學生的胸襟,豐富學生的人文知識,讓學生在現實生活之中正視自己的位置,當學生把“啃書”當作一種習慣時,就可以將自己的感受通過寫作充分地表現出來,這就形成了最初的表達思想[3]。同時,學生還可以通過“啃書”與讀者產生心靈共鳴,聯想自己身邊的人和事時會有更多的想法,借助他人的經驗彌補自身的不足,這樣學生又會有更深一層情感體驗,進而變成寫作素材和情感素材。
三、在閱讀中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
教師還可以充分發掘單元范文示范的功能,將課文閱讀教學與作文范文教學進行有機融合。教師在作文教學活動中,不僅要讓學生借鑒范文的寫作手法,還要聯系之前的學習文章。在新課改的小學語文教材中,我們發現新教材都是以單元的形式展示給學生,每個單元都有很強的獨立性,單元最后的作文練習與單元文章有很強的聯系性,故此,學生要善于運用單元課文的寫作手法,對于單元文章中的優美語句和內容進行重點閱讀研究,但閱讀研究不是教學的全部,學生還要學會仿寫。教師可以讓學生寫出本單元自己喜歡的文章內容,而后教師幫助學生進行篩選甄別,最后讓學生在不轉換修辭手法的情況下添加自己的情感進行仿寫。葉圣陶先生曾經說過“閱讀是寫作的基礎,閱讀做好了,寫作也就不愁了,”因此,在寫作之前學生要進行充分的閱讀,而作文范文不論是片段還是全篇內容都對學生有著良好的示范作用,在寫作練習教學活動中,學生在完成單元復習后,教師可以利用閱讀范文構思學生的寫作思維,抓住習作的主題,避免學生出現跑題的現象,同時,教師要注重發揮學生的創造力,將寫作的內容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相互連接,擴展學生的選材范圍。
俗話說“不積小流,難以成江河”,可見積累對于學生是多么的重要,學生的語文作文若沒有積累很難達到一定高度,故此,教師要幫助學生進行習作積累。每次學生在仿寫完后,教師都要讓學生將它們整理到一本筆記本上,引導學生進行知識積累,培養學生形成收集好詞好句的習慣。教師不僅可以讓學生抄寫課內知識,還可以鼓勵學生抄寫課外知識,并在課堂上與其他的學生進行分享。但是部分學生由于年齡較小,對于教師的諄諄教誨視而不見,缺少思想基礎,難以教育、管理,為此,對于這部分學生可以降低積累的要求。學習能力強的學生可以讓他們將看到的好詞好句進行抄寫,了解語句出處,而學習能力一般的學生,教師可以讓他們從不常見的生字詞開始積累,了解字詞含義和讀法,讓教學任務更加貼近學生的實際學習能力,階段性地激發學生的學習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