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育鴻
摘 要: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視野的拓展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運用科學有效的教學策略,對教學進行有效延伸。通過課外的學習拓展,學生才能擁有更豐富的學習體驗,思維才能更加靈活,語文素養才可以得到有效提高。因此,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學習實踐,結合小學語文教學的課外延伸,讓學生在課外進行閱讀、寫作練習、社會實踐,使學生在自主探究學習過程中實現課本知識與課外知識的有效結合,從而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外拓展;有效融合;教學實踐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8877(2021)23-0057-02
【Abstract】In elementary school Chinese teaching,the expansion of students' vision requires teachers to use scientific and effective teaching strategies in the teaching process to effectively extend teaching. Through extracurricular learning expansion,students can have a richer learning experience,more flexible thinking,and effective improvement of Chinese literacy. Therefore,teachers should combine the extracurricular extensions of elementary school Chinese teaching according to the students learning practice,allowing students to perform reading,writing exercises,and social practice outside of class,so that students can effectively combine textbook knowledge with extracurricular knowledge in the process of autonomous inquiry and learning. Improve students' comprehensive Chinese literacy.
【Keywords】Elementary school Chinese; Extracurricular development; Effective integration; Teaching practice
在小學語文學科教學過程中,教師的教學不能只局限在課堂和教材。這樣無法滿足學生的實際學習需求,這也影響學生綜合素質的有效培養。在小學語文學科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從文本出發,注重教學的拓展和延伸,以開闊學生思維,引導學生積累豐富的語言知識,陶冶學生情操。讓學生在課外學習過程中,汲取更豐富的營養,提高自身的語文素養,全面提高小學學生的綜合素養。
1.引導學生參與課外閱讀擴展學生視野
課外閱讀是學生語文學習拓展最為常用的一種方式。在現階段的小學語文學科教學過程中,更注重學生閱讀興趣培養,從而擴展學生閱讀面,增加學生閱讀量,提高學生閱讀能力。通過課外閱讀,學生不僅可以了解更多語文教材之外的知識內容,還可以聯系課外閱讀內容,深入理解語文知識,提高學生閱讀理解能力。由于現階段語文教師非常重視學生的課外閱讀,學生的知識面得到了有效的拓展,學生也養成了自主學習的良好習慣。但在當前的教學環境下,教師也需要不斷有所突破,引導學生結合課堂所學知識內容進行課外閱讀,讓學生保持良好學習習慣,提高學生課外閱讀能力
(1)引導學生精讀深入理解文本內容
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重視立足文本,引導學生有意識走進文本。這樣才能夠與作者產生情感共鳴,更深入的理解文本,體會文本所要表達的內容,讓學生擁有更深刻的學習體驗。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抓住重要內容,引導學生精讀。在學生進行精讀的基礎上,適當的進行知識拓展和延伸,讓學生深入了解文本,充分理解閱讀內容,擁有不同的學習感悟。例如,在學習《寓言二則》,學生分別了解了《亡羊補牢》和《揠苗助長》兩則成語故事,并且通過這兩個成語故事懂得了其中蘊含的道理。成語故事以簡單的文字給學生表述了豐富的知識,并教會學生做人道理。當學生學習完這篇文章之后,教師可以給學生推薦一些有趣的成語故事,讓學生拓展閱讀進行教學延伸,并且讓學生在課余時間自己尋找有趣的成語故事閱讀。教師在課堂上,讓學生將自己所收集到的有趣成語故事分享給大家,學生之間相互溝通交流。這樣學生就可以積累更多的成語故事,讓學生擁有豐富的知識底蘊。通過這樣的方式,學生不僅可以輕松理解課文內容,還可以在課余時間積累豐富的課外知識,為學生之后的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當然在學生學習過程中,教師不能只滿足于,讓學生理解知識的表層意思,要根據學生的學習習慣和認知特征,引導學生深入學習經驗閱讀。并引導學生進行適當的交流和討論,幫助學生深層次的理解文章的內涵,進行適當的課外拓展閱讀,增加學生的知識儲備量,讓學生可以真正的走進文本理解課文內容。
(2)注重文章表達深層次情誼之處,豐富學生情感體驗
一般情況下,語文教材當中的文章都是通過文本內容,表達出作者的豐富情感。在新課程改革環境下,更加注重小學學生的情感體驗,以此培養學生正確價值觀念。因此,在小學語文學科教學中,教師需要從教材知識出發,立足文本引導學生體會文本當中的情感內涵,組織學生參與形式多樣的閱讀活動,讓學生在深入閱讀的過程中,可以擁有更豐富的情感體驗。例如,學生在學習《和時間賽跑》,文章講述了作者因外婆的逝世而非常悲傷,之后在父親的啟發和引導下,學會了與時間賽跑,最終自己也懂得了珍惜時間的重要性。作者通過文章表現出了醇厚情感,在樸實當中擁有無窮的力量,讓學生明白珍惜時間的重要性。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拓展閱讀。教師詢問學生閱讀之后的收獲,當學生閱讀完文章之后,都非常積極的發表自己的看法。當學生有了一定的體會之后,教師在引導學生深層次閱讀,并讓學生在課余時間尋找與課文內容相關的文章進行閱讀,以增加學生對所學知識內容的理解,使學生的情感得以升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