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燕
摘 要:小學音樂是小學教學體系的重要構成之一,能夠有效啟發學生的音樂審美意識,陶冶學生情操,培養學生的音樂核心素養。為了提升小學音樂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教師應根據音樂歌唱教學內容,關注學生的歌唱學習感受,構建歌唱教學情境,引導學生逐漸感受歌曲內涵,體會歌曲情感,從而使學生更好地掌握歌曲歌唱技巧,學習歌唱方法,讓學生在學習歌唱的過程中形成相應的音樂素養,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本文從多個角度入手,對小學音樂教學中有效提高唱歌教學的方法進行了深入探究。
關鍵詞:小學;音樂教學;唱歌教學;情境創設
【中圖分類號】G61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8877(2021)24-0131-02
【Abstract】Elementary school music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components of the elementary school teaching system,which can effectively inspire students' music aesthetic consciousness,cultivate their sentiment,and cultivate their core music literacy.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primary school music classroom teaching,teachers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students singing learning experience based on the content of music singing teaching,construct a singing teaching context,guide students to gradually feel the connotation of the song,and experience the emotion of the song,so that students can better master song singing Skills,learning singing methods,so that students can form corresponding musical literacy in the process of learning singing,and promote students' all-round development. This article starts from multiple angles,and deeply explores the methods of effectively improving singing teaching in elementary school music teaching.
【Keywords】Elementary school;Music teaching;Singing teaching;Situation creation
隨著新課程改革進程的逐漸深化發展,小學音樂教師愈發關注音樂課程教學過程,關注學生在音樂課程中的學習過程與學習效果,如何建設高效音樂課堂模式,已經成為小學音樂教師重點思考的問題。在實際過程中,教師要立足于學生群體,把握音樂教材中的歌唱課程內容,分別從情境構建、歌唱感受、歌唱規律、歌唱情感等角度入手,分析音樂歌唱課程調整關鍵點,優化課程教學過程,融入情境實踐活動,讓學生一邊感受歌曲情感一邊學習歌唱,從而掌握歌曲的旋律變化與情感表達,提升學生的歌唱能力,讓學生感受歌唱的樂趣,以此激發學生的參與積極性,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1.豐富唱歌教學情境創設手段
融入真情實感,是提升歌曲演唱效果的重要手段,而人只有在特定的情景中才能更好地產生情感,因此,在小學歌唱教學中,教師應注重教學情境的創設,使學生能夠在相應的情景中產生豐富的情感,與歌曲產生情感共鳴,從而顯著提升教學效果。基于小學生的身心發展和認知特點,以下兩種情景創設手段具有較好的實踐效果。
第一種是利用多媒體設備進行教學情境創設。以蘇少版一年級《動物說話》課程教學為例。授課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學設備展示“鴨子”“小貓”“青蛙”“小狗”等常見動物的卡通圖片,然后,帶領學生依次模仿上述動物的叫聲,使學生了解不同動物的聲音特點。完成上述教學環節后,教師可以在大屏幕上展示“大森林”背景圖片,以“動物舞會”為主題,營造出“不同小動物相聚開舞會”的教學情境,在教師伴奏的基礎上,學生扮演自己喜歡的小動物,利用多樣化的“叫聲”進行歌唱教學。
第二種是利用玩具進行教學情境創設。以蘇少版二年級上冊《拍皮球》課程教學為例。在授課過程中,教師可以向學生展示“籃球”“乒乓球”“網球”“橡膠皮球”等多種球類玩具,然后邀請學生依次拍上述球類玩具,感受不同球類拍打聲音的差異,并盡可能演唱出拍打聲音,如:“籃球——砰砰”“乒乓球—啪啪”“網球—噗噗”“皮球—嗒嗒”等。引入不同的球類玩具,為學生營造出真實的“拍皮球”教學情境,不僅有助于學生了解教學內容,還能夠通過靈活的變化,有效培養學生的節奏感和發生能力,提升唱歌教學效果。
2.培養學生唱歌自信心與能力
小學高學段的學生已經逐漸進入到變聲期,在進行小學歌唱教學的過程中,容易出現“跑調”“失音”等現象,同時,小學生普遍又非常在意他人對自己的評價,期望在教學過程中能夠經常受到教師的表揚。因此,作為小學音樂教師,應在充分理解學生上述身心發展特點的基礎上,通過科學的方式,引導學生正視存在的問題,幫助其樹立良好的歌唱信心。在唱歌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盡可能避免學生產生學習挫折體驗,通過巧妙運用教學語言和手段,豐富學生的歌唱學習體驗,提升其學習成就感、激發學習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