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莉
關鍵詞:雙高;專業群;課程體系構建;智慧財經服務專業群
2019年12月10日,教育部、財政部公布《中國特色高水平高職學校和專業建設計劃建設單位名單》,我國高職院校正式駛入“雙高”建設快車道,專業群建設進入實質、高速發展階段。
一、國內專業群課程體系構建現狀
關于專業群課程體系構建,國內有不少研究。最早、也最為成熟的是“平臺+模塊”課程體系。“平臺+模塊”課程體系,是指在專業群規劃與設置的前提下,由全校公共課程、專業群基礎課程組成的“平臺”課程和由專業必修課程、專業核心課程、專業選修課組成的“模塊”課程構建起來的課程體系。其中“平臺”是保證專業群的基本規格和全面發展的共性要求,體現“厚基礎、寬口徑”,“模塊”主要是實現不同專業人才的分流培養,體現個性。在“平臺+模塊”課程體系的基礎上,國內各教育部門、學者、高職院校紛紛根據具體情況進行改良,提出了不少別具特色的課程體系。目前,最普遍、最流行的是“底層共享+中層分立+高層互選”課程體系。“底層共享”構建基本素質和專業素質課程平臺,“中層分立”構建專業核心課程平臺,“高層互選”構建素質拓展和專業拓展課程平臺。
筆者認為盡管以上研究已被廣泛接受,然仍然沒有完全打破專業群專業之間的壁壘,尤其是“中層分立”模塊,專業和專業之間界限分明。這是因為傳統課程體系更加適合專業群對接產業鏈(產業之間界限分明)和專業群對接崗位群(崗位群之間界限分別)的專業群,而不太適合專業群對接產業群(產業和崗位界限均較模糊)的專業群,更不適合復合型、創新型人才的培養。基于以上背景,筆者從人才培養目標的高度,以“培養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術技能人才”為出發點和落腳點,探索開展“專業群對接產業群”的智慧財經服務專業群“以素質教育為平臺,以技術技能為模塊,以勞動精神為主線”的“平臺+模塊+主線”專業群課程體系。既符合專業群應支撐國家重點產業、區域支柱產業發展要求,又符合培養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術技能人才需要。
二、專業群課程體系構建思路
“雙高”背景下,專業群課程體系構建是一項綜合性的建設項目,涵蓋專業群組群,原有課程體系解構,新課程體系重構,新課程體系實施、評價等多方面,本文以我校智慧財經服務專業群為例說明課程體系的構建思路。
(1)確定專業群課程體系構建需要解決的六大問題。研讀《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關于實施中國特色高水平高職學校和專業建設計劃的意見》《中國特色高水平高職學校和專業建設計劃項目遴選管理辦法(試行)》等文件精神,清楚“雙高”背景對專業群組群和課程體系構建的新要求和新范式。如“專業群定位準確,對接國家和區域主導產業、支柱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重點領域。專業群組建邏輯清晰,群內專業教學資源共享度、就業相關度較高,形成優勢互補、協同發展的建設機制。專業特色鮮明,行業優勢明顯,有較強社會影響力。”“校企共同設計科學規范的專業群課程體系,反映行業領域的新技術、新工藝、新規范,信息技術深度融入教育教學,線上線下課程資源豐富。”通過研讀和分析,準確把握專業群組群和課程體系構建的根本問題——“一核心、二基本、三個點”,即核心理念、基本原則、基本步驟、關鍵點、落腳點、出發點。
(2)確定專業群組群邏輯,形成以“專業群對接產業群”為邏輯的智慧財經服務專業群。分析國家統計局印發的《生活性服務業統計分類(2019)》和《生產性服務業統計分類(2019)》,山東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印發的《山東省生產性服務業發展布局規劃(2018-2028年)》,山東省財政廳、山東省教育廳、山東省科學技術廳印發的《教育服務新舊動能轉換專業對接產業項目實施意見》等重要通知,在專業群調研的基礎上,確定以大數據與會計專業為龍頭、以大數據與財務管理專業、金融服務與管理專業為支柱的智慧財經服務專業群,精準對接以商務服務業、金融服務業為代表的生產性服務產業群。面對山東省新舊動能轉換和生產性服務業發展對生產性服務人才轉型升級需求,專業群人才培養全方位覆蓋產業群內主要業務和關鍵技能。專業群基于人工智能、大數據、區塊鏈、云計算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培養面向出納、會計核算、稅務管理、審計、業財協同業務處理、財務分析、財務管理、鑒證咨詢、社會管家、銀行柜員、信貸經理、大堂經理、客戶經理、證券投資、理財顧問、保險規劃等主要崗位的“精財稅、通管理、懂金融”復合型、創新型智慧財經服務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術技能人才。
(3)在專業調研的基礎上,按照“產業群人才需求調研分析一產業群各產業主要崗位梳理一崗位典型工作任務分析一典型工作任務轉化為行動領域一行動領域轉化為學習領域(課程)”實施路徑對專業群各專業目前課程體系進行解構。從產業群角度出發,對產業群進行人才需求調研。根據調研結果,分析產業群各產業人才需求結構(知識結構、能力結構、素質結構)和特征(高素質特征、技術特征、技能特征),找出產業群各產業主要崗位。對主要崗位工作流程和工作任務進行梳理,將梳理出的崗位工作任務進行重組分析,歸納出崗位典型工作任務。對典型工作任務進行歸納確定行動領域,將行動領域轉化為學習領域(課程),一個行動領域對應著一個或幾個學習領域。
(4)以培養“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術技能人才”為出發點,開展課程體系總體設計,重構“以素質教育為平臺,以技術技能為模塊,以勞動精神為主線”的“平臺+模塊+主線”專業群課程體系。《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總體要求與目標”中明確提出,職業教育要“著力培養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術技能人才”。《雙高計劃》中也明確指出,高職教育要“為中國產業走向全球產業中高端提供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支撐”,要“加強勞動教育,以勞樹德、以勞增智、以勞強體、以勞育美”,要“打造技術技能人才培養高地和技術技能創新服務平臺”等。可見,高素質勞動者體現在勞動者應具備正確的政治素質、良好的身體素質、較強的心理素質、扎實的科學文化素質、出色的創新創業素質、優秀的職業素質等。技術人才體現在勞動者應不斷學習產業、行業中出現的新技術、新工藝、新標準,尤其是以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云計算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熟練掌握新技術在生產性服務產業群中的應用和實踐。技能人才體現在勞動者應熟練掌握產業群所需基本知識,具備一定的操作技能,如會計核算技能、納稅籌劃技能、財務管理技能、投融資技能、企業管理技能等,并在工作實踐中能夠運用自己的技術和能力進行實際操作。按照“高素質+勞動者+技術人才+技能人才”思路,筆者在傳統“平臺+模塊”課程體系基礎上,對專業群所有課程、x個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各種勞動教育形式、新一代新技術等進行重構,形成“以素質教育為平臺,以技術技能為模塊,以勞動精神為主線”的“平臺+模塊+主線”專業群課程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