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欣
摘 要:鋼琴彈唱課程是音樂課程體系中實踐性和實用性較強的一門課程,在學前教育專業中開設該課程非常有必要。彈唱技能是職業技能當中的必備能力,因此應加強高校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彈唱實踐技能的訓練,在教學中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職業技能的培養。文章從音樂課程體系出發,對學前教育專業鋼琴彈唱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展開探討,并提出相關教學改革建議。
關鍵詞:教學改革;學前教育;鋼琴彈唱課程;高校
當前高校學前教育專業的音樂課程大都由音樂學院教師承擔,更具有音樂技能訓練的專業性,卻并不完全適用于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鋼琴彈唱課程是學前教育專業音樂課程中的重要課程,具有較強的實用性和職業導向性,對高校學前教育專業彈唱課程教學體系的改革進行探討將有助于優化幼師教師隊伍,提升教師的藝術素養。
一、音樂課程體系概述
高校學前教育專業現階段的音樂課程主要由學校音樂學院的教師擔任,且由于各學校學科設置及師資力量不同,所開設的課程相應有所不同。通常學前教育專業開設有基本的樂理、視唱、鋼琴、聲樂、舞蹈等相關課程。在鋼琴、聲樂、舞蹈等基本能力的培養中,開設相應具有綜合實踐性的藝術教學實踐課程,如幼兒歌曲彈唱、幼兒舞蹈創編、奧爾夫音樂教學法等課程。從課程性質上來講,彈唱、創編、奧爾夫教學法等課程具有較強的職業技術實用性和藝術綜合創造性,也是學前教育專業需要重點學習掌握的基本職業技能。總體來看,對于學前教育專業來說,從基本理論到基本技能再到實踐實用性課程,已經具備相對完善的課程體系,能夠讓學生進行系統學習。但是,就具有一定的即興性和創編性彈唱課程來說,學生需要具有和聲、曲式、編配、即興、聽辨、音樂風格審美等基本音樂能力,才能全面扎實地掌握具有一定實踐性和即興性的幼兒歌曲彈唱技能。
二、學前教育專業鋼琴彈唱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教材數量不多,良莠不齊
在現階段適用于學前教育專業的彈唱教材數量不多,良莠不齊,從教學目標到教學方法不盡相同。有些教材以簡譜為例,對于學前教育專業學生鋼琴彈奏能力要求過低,采用無旋律伴奏的方式,伴奏類型單一,極為簡單,歌曲伴奏效果不佳,不足以達到教學審美的要求。彈唱中彈的部分雖有所簡化,無旋律伴奏織體卻加大了唱的難度,某種程度上來說彈唱音樂中旋律的缺失和不足更加影響音樂的完整性表達。有些教材以線譜為例,從有旋律伴奏到無旋律伴奏都有涉及,采用較為常用的兒歌伴奏織體類型,由易到難,教學過程中可以根據學生情況循序漸進。但在編配理論的編寫中沒有根據學前教育學生樂理知識掌握情況進行詳盡的論述,導致學生在使用教材的過程中,容易直接將其作為鋼琴譜進行練習,不利于編配創造能力的培養。
(二)學生缺乏實踐創新與運用能力
就現階段而言,由于缺乏系統的音樂訓練,缺乏音樂專業氛圍和音樂思維,很多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綜合藝術素養不足,對音樂的理解、運用能力及自身要求有所局限。學生容易將鋼琴彈唱學習作為鋼琴技能學習來完成課程任務,彈唱的教學容易演變成為有伴奏譜才會彈的簡易鋼琴彈奏課,無法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無法真正培養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即興彈唱技能,影響其今后在工作崗位中的應用和發展。
(三)課程教學體系有待完善
現階段我國高校在音樂課程教學中十分注重實踐能力的培養,尤其是歌曲彈唱這類實用性較強的課程。根據學前教育學生音樂綜合能力和基礎知識較為薄弱的特點,在實踐課程中為學生構建基本彈唱理論體系是十分必要的。在實踐性較強的課程中,教師往往容易忽略理論基礎的學習,導致學生缺乏和聲曲式等編配基本理論知識概念,對彈唱課程中的編配與演奏概念模糊。在教學體系中適當加入和聲、曲式、美學等內容,對學生明確彈唱概念具有方向性意義。
三、課程教學改革的幾點建議
(一)聽覺思維能力培養
由于學前教育學生音樂理論積累不足,理論基礎薄弱,在幼兒歌曲彈唱技能教學中應注重對其聽覺思維能力的培養,包括和聲的感知能力、曲式結構中樂曲走向的聽覺感知能力的培養。學前教育專業雖開設了較為全面的音樂基礎理論課,但不涉及和聲曲式這類較為深入和專業的學科課程,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學生音樂思維能力和編配創造能力的提升。音樂是聽覺的藝術,首先需要具備聽覺的思維能力,才能在音樂旋律的走向中找到彈唱編配的方向。
(二)音樂情緒感知力及想象力培養
音樂擁有各種不同的風格類型,不同類型的音樂蘊含有不同的情緒情感,正確把握音樂風格和音樂情緒是彈唱中選擇恰當織體與和聲進行的關鍵。在教學過程中大量接觸不同情緒情感的作品,使學生獲得多種情感體驗,如優美、雄壯、歡樂、悲傷等情感體驗,進一步觸發其音樂想象力、音樂形象思維能力,有助于激發學生彈唱過程中的創造性思維,提高藝術素養。
(三)音樂審美能力培養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中,第一條就提出了要以審美為核心。音樂所表現的美的層次是有差異的,幼兒歌曲彈唱課程不僅是具有實踐性的實訓技能課,也是從彈唱及編配的角度進行的音樂審美課程。以審美為核心的基本理念應貫穿于音樂教學過程,將音樂藝術的審美體驗滲透在基本技能的學習之中,在培養學生實踐能力的同時培養其審美能力。只有正確區分美與不美,伴奏織體選用的優與不優,在學習和編配中本著精益求精的態度和對音樂美的不斷追求投入音樂的學習訓練中,才能真正喚醒學生內在的音樂感知力,使其在即興彈唱的課程中得到新的提升。
(四)加強移調訓練
在教學中進行簡單歌曲常用調的移調訓練也是十分必要的,但以往的課程由于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綜合藝術能力的局限和課程理論難度,教師在授課的過程中往往跳過移調內容。移調能夠讓學生更加明晰彈唱課程中鋼琴彈奏部分與鋼琴專業基礎訓練的區別,準確定位課程方向。在移調訓練中,按調式循序漸進進行訓練,明確和熟悉各調式和聲,訓練右手同一旋律各調式的移調,降低右手移調難度,使學生更加清楚地區分各調式和聲。在課程訓練中培養學生彈唱伴奏移調能力,能有效提高學生在實際工作中應對不同的歌曲、不同音區音域的彈唱伴奏能力,提高學生將來在教學中的臨時應變能力。
(五)注重經典作品的學習
在鋼琴彈唱課程教學中,注重經典作品的學習和彈唱是十分必要且關鍵的。經典兒歌實用性強,傳唱度高,在學習當中學生對熟悉音樂的感知能力相對較強。對耳熟能詳的經典兒歌進行教學有助于降低課程的難度,增加基礎編配理論知識的攝入,易于學生學習理解彈唱課程。經典作品之所以能作為經典流傳,是其自身具有較高的藝術特點和社會價值,其旋律朗朗上口,百聽不厭,對其進行學習和反復練習更能激發學生探索彈唱編配的興趣,增加學生學習過程中的成就感,從而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同時,經典兒歌的彈唱伴奏編配版本較多,學生可參考查閱的資料較豐富,有助于學生自行對比和探索同一兒歌的不同編配特點,增強課程學習的自主性,提升其即興伴奏的能力和藝術素養。
(六)職業能力意識培養
藝術課程在學前教育課程中占有重要地位,教師的美育素養及藝術素養通過藝術教育的過程直接或間接地影響著兒童的藝術教育。幼兒歌曲彈唱是兒童教學中互動性及應變性較強的一項基本技能,要求教師要及時關注學生的音樂教育情況,如注意力不集中、找不到律動或歌唱音域不適等情況。教師在彈唱課程的教學中可以通過滲透一定的實例或實景訓練,增強學生職業技能訓練的自主意識,提高課程教學成效,使課程教學具有一定職業導向作用,使學生學習有更具體的目標和計劃,更加自主和高效。
四、結語
文章從音樂基礎素養和音樂能力方面對課程教學進行了探討,從藝術聽覺感知、職業導向性等方面提出相關建議,將藝術性思維滲透貫穿在課程教學體系之中,在潛移默化中提升高校學前教育專業鋼琴彈唱的即興能力,提高其職業能力和綜合藝術素養,更好地為社會輸送人才。
參考文獻:
[1]李娜.高師鋼琴教學課程體系建設的思考[J].吉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6(9):136-137.
[2]任陸.高校鋼琴即興伴奏課教改策略分析[J].北方音樂,2012(10):112-113.
[3]仝軍,潘潔.高職學前教育鋼琴即興伴奏教學的實踐探索[J].音樂創作,2016(12):176-178.
[4]張群明.幼師音樂教學課程體系建設之思考[D].南京:南京藝術學院,2008.
[5]柯朝穎.高職學前教育專業鋼琴彈唱教學的創新研究[J].齊齊哈爾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19(4):133-135.
作者單位:
鄭州工業應用技術學院音樂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