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欣


【摘要】? ? 目的:探究在乳腺癌改良根治術患者延續護理中應用“互聯網+”的效果。方法:回顧性分析我院在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期間接受治療的乳腺癌改良根治術患者共84例,隨機將其分成對照組和實驗組,每組42例患者。對照組42例患者均實行常規延續護理方法,實驗組42例患者均實行“互聯網+”聯合常規延續護理方法,最后觀察兩組患者的依從性和護理滿意度。結果:對照組患者依從性評分(2.38)遠低于觀察組評分(3.52),由此可見,在延續護理中運用“互聯網+”能明顯提高患者的依從性,對照組患者護理滿意度(64.28)遠低于觀察組評分(95.24),由此可見,在延續護理中運用“互聯網+”,使得臨床護理滿意度得以提高,兩組患者資料均無明顯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實驗組患者的依從性和護理滿意度均遠高于對照組,起到良好的護理效果,在臨床上值得借鑒。
【關鍵詞】? ? “互聯網+”? ? 乳腺癌改良根治術? ? 延續護理? ? 應用效果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Internet +” in the continuous nursing of patients with breast cancer undergoing modified radical mastectomy. Methods a total of 84 patients with modified radical mastectomy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9 to June 2020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The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experimental group, with 42 patients in each group. 42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conventional continuing care, 42 patient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Internet +” combined with conventional continuing care. Finally, the compliance and nursing satisfaction of the two groups were observed. Results the compliance score of the control group (2.38) was much lower than that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3.52). It can be seen that the application of “Internet +” in continuing care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compliance of patients, and the nursing satisfaction of the control group (64.28) was much lower than that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95.24),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 < 0.05). Conclusion the compliance and nursing satisfaction of patient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re much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which has a good nursing effect and is worthy of clinical reference.
Key words: “Internet +”; Modified radical mastectomy; Continuing care; Application effect
近年來,乳腺癌發病率逐年升高,目前已成為全球婦女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乳腺癌是全球常見的惡性腫瘤,據統計乳腺癌已經躍居惡性腫瘤的首位,醫療技術的不斷發展,使越來越多的乳腺癌得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乳腺癌治愈率明顯提高,惡性腫瘤并發癥影響了患者的生存質量[1-3]。個體化綜合治療是現代乳腺癌規范化治療的基本原則。手術治療、化療、放療、內分泌治療、靶向治療以及免疫治療等治療手段,大幅提高了乳腺癌的療效,乳腺癌正變成一種可控的慢性疾病。目前,乳腺癌的主要治療手段還是以手術為主[4-5]。2019年《健康中國行動》提出利用互聯網的多元化形式,促進“互聯網+精準健康科普”,達到保障人民健康,建設健康中國的宏偉藍圖[6]。創新科學技術的不斷提升,互聯網通信技術的不斷革新,移動終端普及。越來越多的人熟知了解移動無線醫療這一全新概念。為了大大提高對于乳腺癌改良根治術患者的進行上肢肢體功能康復訓練和下肢鍛煉時的依從性。在提高普通外科護理工作效率的同時也促進乳腺癌術后健康功能的恢復,本次研究“互聯網+”聯合延續護理的實際效果。
一、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回顧性分析我院在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期間接受治療的乳腺癌改良根治術患者共84例,隨機將其分成對照組和實驗組,每組42例患者,均為女性患者。對照組患者平均年齡為(48.76±2.35)歲,觀察組患者平均年齡為(47.23±2.86)歲。兩組患者資料均無明顯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
1.2.1對照組
對照組患者在出院后常規印刷一份院后的康復手冊,康復手冊大概內容包括居家飲食、康復鍛煉等方面的延續護理指導。
1.2.2實驗組
在對照組基礎護理的同時應用“互聯網+”開展延續護理具體如下。成立延續護理小組,組員由3名經驗豐富的主管護師組成,主要負責平時公眾號的日常維護,指導就診醫院醫生患者及其病人家屬可以通過微信掃描醫生微信下方二維碼,進入公眾號。指導醫院工作人員患者出院后跟蹤管理。通過查找文獻,制作延續護理的健康宣教文稿,完成推送。每周定期向患者推廣乳腺癌健康教育知識,推送的健康宣教包括:
1.由于對乳腺癌缺乏全面地了解,患者在了解自身病情的同時,往往會將疾病與死亡聯系起來。他們對危及生命的疾病深感恐懼[7]。此外,他們還懷疑預后的效果,擔心乳房形狀的丟失和費用,使患者表現出明顯的焦慮、抑郁、焦慮和恐慌。對此,護理人員和患者家屬要了解患者的痛苦,了解患者疾病和住院手術的巨大壓力,多推送積極的健康信息,根據患者的個性、文化程度、個人背景和心理需求,有針對性地進行網絡心理咨詢,對患者有同情心,以積極的態度完成治療,使患者從沉重的精神壓力中解脫出來,鼓勵患者正視疾病。
2.營養護理由于營養風險是影響預后的重要因素,因此提供充足合理的營養是增強機體免疫功能、促進機體康復的關鍵。尤其是目前,對患者的有效營養支持已逐漸由輔助治療轉變為重要治療。因此,家屬應鼓勵患者多吃高蛋白、高熱量、高維生素的飲食,以維持正氮平衡,促進傷口愈合[8]。
3.乳腺癌手術對女性尤其是年輕女性的心理影響很大。患者還可以通過網絡相互分享經驗和恢復期康復經驗分享聯系。出院后,患者可隨時閱讀微信或官方賬號了解并查找患者上肢關節功能康復訓練主要步驟的相關圖片、視頻、講解。功能鍛煉能有效幫助患者建立信心,幫助患者度過心理調整期。通過早期功能鍛煉的護理干預,乳腺癌患者術后焦慮、抑郁等心理障礙的發生率明顯降低。
1.3評價標準
患者依從性:根據患者在院外主動配合鍛煉的依從性進行評分。1分表示“完全不依從”,2分表示“偶爾依從”,3分表示“基本依從”,4份表示“完全依從”。
患者護理滿意度:通過對患者的回訪中,讓患者對本次護理服務進行評分。低于3分表示不滿意,基本滿意在3-4分區間,患者非常滿意記為5分。
1.4統計學方法
臨床護理數據采用 SPSS22.0處理,計量資料采用 t 檢驗,比較采用 χ2 檢驗,以P<0.05認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二、結果
2.1兩組患者數據依從性對比
對照組患者依從性評分(2.38)遠低于觀察組評分(3.52),由此可見,在延續護理中運用“互聯網+”能明顯提高患者的依從性。如下表1所示:
2.2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對比
對照組患者護理滿意度(64.28)遠低于觀察組評分(95.24),由此可見,在延續護理中運用“互聯網+”能明顯提高患者的護理滿意度。如下表2所示:
三、討論
近年來,醫療技術與醫療服務水平的不斷提高,使得乳腺癌患者的生存率和生存時間得到了延長[9]。乳腺癌患者手術后只是疾病治療的一小步,更重要的治療手段需要患者實施自我管理,同時患者及家屬需要掌握更加詳細的康復健康知識以及院后豐富的教育方法。目前臨床傳統的健康教育模式還停留在電話隨訪及術后復查階段,受臨床人力不足的局限,這種延續護理方式效果也不理想[10]。通過“互聯網+”等多種形式的宣教護理,實現線上線下護理服務高效結合的同時,也突破了傳統護理的時空局限性。多種途徑的促進患者自我疾病管理的實現。延續護理應用互聯網平臺,通過圖片、文字、音頻、視頻等多方法的優勢,融入到患者自我管理[11]。乳腺癌手術對女性心理影響極大,尤其是年輕女性,通過互聯網能有效幫助患者樹立信心,幫助病人度過心理調適期??傊?,對乳腺癌術后患者實施互聯網健康理念的康復護理模式,可明顯改善患者早期康復護理和功能鍛煉的效果,減少術后并發癥發生率,降低患者的痛苦 ,能夠有效提高患者生存質量,有利于促進患者術后康復。
綜上所述,互聯網+多媒體時代,改變了延續護理教育的模式,在多種方式下豐富了健康教育的形式和內容,提高了院后護理服務,增進了患者康復。
參? 考? 文? 獻
[1]孫可欣.鄭榮壽.張思維,等.2015年中國分地區惡性腫瘤發病和死亡分析[J].中國腫瘤,2019,28(1):1-11.
[2] 邵志敏,沈鎮宙,徐兵河.乳腺腫瘤學.復旦大學出版社,2013.
[3] Bray F, Ferlay J,SoerjomataramI,et al. Global cancer statistics 2018: GLOBOCAN estimates of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worldwide for 36 cancers in 185 countries[J]. CA Cancer JClin.2018 Nov;68(6):394-424.
[4]鄭榮壽,孫可欣,張思維等.2015年中國惡性腫瘤流行情況分析[J].中華腫瘤雜志,2019(1)∶19-28.
[5]鄒振亞.許翠萍.虛擬現實技術在乳腺癌患者康復管理中的應用研究進展[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9,35(13):1032-1035.
[6]健康世界編輯部.健康中國行動推進委員會發布《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年)》[J].健康世界,2019,26(12):8-9.
[7]王冉,吳冰,左苑春.基于互聯網的住院患者健康宣教云平臺的應用[J].國際護理雜志,2019,38(6):758-1761.
[8]趙文娟,朱燕梅,等.基于微信平臺的圍手術期干預在乳腺癌全程個案管理中的應用[ J]. 中國普通外科雜志,2020,29(5):630-634.
[9]韓娜,劉延錦,粟英,等.乳腺癌術后患者院外功能鍛煉依從性及其影響因素的研究[J].中華護理雜志,2017,52(3):267-270.
[10]王玲,余雋,易燦輝,等.網絡視頻健康教育對乳腺癌婦女手術后延續護理效果的影響[J]當代護士,2020,27(30):166-168.
[11]范蕓蔚.鄭文琴.聯合微信群的同伴教育模式在乳腺癌 PICC 置管患者的應用研究[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20,5(26):180-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