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宇飛 丁蕓 孫祥德
摘 要:藥物分析課程作為藥學類本科專業的核心專業課程之一,旨在培養學生具備藥品全面質量控制的觀念及相應的知識技能,為藥品研究、生產、供應和監督管理工作奠定專業技能和職業道德基礎,課程本身具有明顯的價值傾向,蘊含著豐富的思政元素。新鄉醫學院藥物分析課程教學團隊提出了“育人全過程、立體多維度、評價多元化”的課程思政實施策略,并在該策略指導下實施了具體的課程思政實踐。
關鍵詞:課程思政;藥物分析;教學改革
2020年5月,教育部印發的《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為全面推進課程思政建設明方向、劃重點、定規則,把課程思政從工作要求轉化為政策實施表和行進路線圖,從部分地區、高校的探索轉化為全國所有地區、所有高校的制度性工作,要求覆蓋每一位教師、每一門課程。新鄉醫學院藥物分析課程教學團隊積極投身課程思政建設,結合藥學專業和藥物分析課程自身特點,積極探索藥物分析課程思政的實施策略并進行了教學實踐,取得了良好的教學及育人效果。
一、藥物分析的課程特點
藥物分析是利用分析測定手段,發展藥物的分析方法,研究藥物的質量規律,對藥物進行全面檢驗與控制的科學,是藥學類本科專業的一門核心專業課,也是藥學科學的重要分支學科,為藥品的安全、有效和質量可控保駕護航,被喻為藥學的“眼睛”。因此,藥物分析課程在藥學類專業人才育人教育中有著重要地位。
在目前的專業課程思政教學中,大多圍繞科學精神、家國情懷、職業素養等方面進行提煉和挖掘。藥物分析課程體系中,包含了化學分析法、儀器分析法等各種分析方法及在不同類藥物的質量分析中的應用,在這些方法的原理和應用中,同樣富含馬克思主義哲學、科學精神、家國情懷等思政元素。此外,藥學專業和藥物分析所研究的對象——藥物及藥品,是關乎人民生命健康的特殊商品,“量”和“質量意識”是藥物分析課程育人中的特色和核心價值體現。因此,在向學生傳授相關專業知識和技能的同時,做好思想教育和價值引領工作,培養出既具有優秀的知識結構,又具有良好的職業品德和素養的優秀人才。
二、藥物分析課程思政教學的設計
(一)深入挖掘藥物分析的課程思政元素
“思政”與“課程”的關系,應當是“如春在花,如鹽在水”,而非“眼中金屑,米中摻沙”。要避免將德育內容生硬楔入專業課程的傾向,兩者不應該是機械組合而應該是有機融合、相互促進、協調發展。我們緊緊圍繞堅定學生理想信念,以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愛人民、愛集體為主線,圍繞政治認同、家國情懷、文化素養、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憲法法治意識、職業發展觀等,充分挖掘藥物分析課程中的思政元素,創新教學方法,引入熱點時政,系統進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中國夢教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法治教育、勞動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幫助學生在學習專業知識的同時,掌握事物發展規律、通曉道理、豐富學識、增長見識、塑造品格,在教學中使學生充分認識到自身所肩負的重任,牢記職業使命、遵守職業規范、恪守職業道德。
根據《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要求,深入梳理教學內容,結合課程特點、思維方法和價值理念,在教學中把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的教育與科學精神培養結合起來,培養學生探索未知、追求真理、勇攀科學高峰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已完成的課程思政設計包括藥物發展史與傳統中醫文化、虎門銷煙的海水浸化法與中國近現代史、癌癥靶向藥物治療與電影《我不是藥神》、抗體藥物的提取過程與電影《戰狼Ⅱ》、《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的實施與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關系、藥檢報告的出具與職業道德建設等。課程思政的教學應用主要主要包括以下三種類型:
一是“無聲融入,有機結合”,即能夠直接作為教學內容的部分,將思政元素有機融入課程教學,達到潤物無聲的育人效果。例如:在講述喹諾酮類藥物的分析過程中,引入屠呦呦團隊歷經數年,研究了超過2000種中藥后終于發現青蒿素的艱難歷程,把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的教育與科學精神的培養結合起來,提高學生正確認識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激發為國家學習、為民族學習的熱情和動力。
二是“多元統一,協同育人”,即在課程的重難點部分融入馬克思哲學原理等思政元素,使學生加深對專業和思政知識點的理解識記,實現知識傳授、價值塑造和能力培養的多元統一。例如范式方程中分子擴散項與傳質阻力同流速之間的關系是一對矛盾,當流速較小時分子擴散項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并影響分離效果的好壞,當流速比較高時傳質阻力成為影響分離效果的矛盾的主要方面。又如色譜柱填料粒徑對色譜系統的影響涉及部分與整體之間的辯證關系,關鍵部分的變化會影響整體系統的變化,所以若色譜柱粒徑過小雖然能大大提高分離效果,但需要更新整個色譜系統,需要用更高壓的色譜泵、更精細化的填充技術和更高靈敏度的檢測器,從而導致成本過高。再例如各論部分的各類藥物的分析中,其分析方法的確定取決于藥物的性質,而性質取決于藥物的結構,藥物結構—性質—分析方法這一藥物分析知識體系的主線,無不體現著內因與外因、現象與本質、質量互變等辯證唯物主義的哲學思想。
三是“總結收尾,提升站位”,即作為課程內容的總結部分,向學生強調要注重學思結合、知行統一,增強學生勇于探索的創新精神、善于解決問題的實踐能力,賦予專業課程實現價值引領的重任,“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切實體現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比如,在分析方法的驗證部分,向學生強調將來在實際藥物分析的工作中要懂得根據自己學過的專業知識和藥物的結構等因素,具體情況具體分析,以便構建出合適的分析方法。
通過上述三種課程思政教學方法,能夠讓學生更深刻地理解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內容,實現思政與專業之間的融合,在同一個課堂上實現價值塑造、知識傳授和能力培養的有機統一,通過專業課程與思政課程的同向同行,有效解決專業教育和思政教育“兩張皮”問題。
(二)藥物分析課程思政的考核與評價
課程思政教學效果的考核是課程思政教學改革的重要內容。就課程思政評價本身而言,需要將學生的認知、情感、價值觀等內容納入其中,體現評價的人文性、多元性。我們在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環節,都設計了課程思政教學效果的考核內容。
形成性評價:藥物分析實驗課程的內容是依據現行國家藥品標準的完全分析模式進行的。在實驗過程中要求學生按藥檢工作的要求書寫原始記錄并出具檢驗報告。這種情境化的教學方法一方面能夠讓學生親身體驗實際藥檢工作的過程,另一方面,原始記錄的規范書寫及出具真實有效的檢驗報告是一名藥檢人員必須具備的職業素養和職業道德,因此課程將原始記錄與檢驗報告的書寫要求納入學生平時成績,作為學生考核的重要指標之一。
終結性評價:本課程在期末考試中把思政與知識考核相結合,在試卷中增加體現課程思政的試題。例如,每個學科都有各自特點,通過一個學期的學習,你認為藥物分析學科的特點有哪些?從這些特點出發,要從事藥物質量研究與控制工作,需要具有哪些素質?學生回答這一題目,就要理解藥物分析這一門課程解決問題的思維方式和方法論,要理解從事藥物分析相關工作所必須具有的職業技能要求和職業道德底線。這種題目將專業內容和思政內容有機結合,用于考核學生愛崗敬業的職業品格,實現立德樹人的目的。
(三)藥物分析線上課程思政平臺的建設
在已有課程思政建設基礎上進一步拓展,充分挖掘專業教材、課程內容和教學渠道的時代性,結合青年大學生身心特點,開辟線上思政新路徑,打破課堂教學“孤島效應”,擴展教學時空外延,借助網絡平臺和智能手機的交互功能,讓專業課教師的課程思政“有聽頭、有看頭,更有學頭”。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原有的教育形式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線上開展課程思政教學成為新形勢下的新途徑。我們建立起超星學習通藥物分析線上課程,選擇特定時間節點在平臺上發布相關話題,與學生在線上就藥學專業相關內容展開討論,能夠有效地實現專業知識與課程思政的育人效果。例如,在國際禁毒日前夕發布關于虎門銷煙的話題,教師首先帶領學生回顧清政府委任林則徐在廣東虎門集中銷毀鴉片的歷史事件,之后“拋出”問題,引導學生討論為什么虎門銷煙要采用生石灰加海水的方法,啟發學生考慮以鴉片為代表的生物堿類藥物的相關化學性質。再例如,設置“文學藥學交叉題”,在增加課堂學習趣味性的同時,向學生普及文史通識,開闊知識面。唐代詩人盧照鄰是“藥王”孫思邈的學生,曾向孫思邈請教治病開方的道理。教師在平臺上展示盧照鄰代表詩作,在講解藥史的同時讓學生了解傳統詩文。愛國題材電影《戰狼Ⅱ》中涉及的抗體藥物的提取方法;現實題材電影《我不是藥神》中涉及的靶向藥物的設計和原理等。這些話題思政元素豐富,富有時代氣息,涉及歷史、政治、傳統文化及時政內容,且都與藥學專業知識密切相關,學生在討論這些話題的過程中既能夠很好地理解專業知識,又能夠培養藥學人應有的使命感和責任感,踐行學以致用的教學理念。
(四)“全員、全方位、全過程”的課程思政建設
藥物分析課程歷經多年的改革,始終堅持“以學生為中心”的育人理念,在全心指導學生專業課程學習之外,始終秉持“教書毓德、全程關注”的教育理念,關心關注學生的生活、學習和職業規劃,讓嚴肅嚴謹的專業學習多出一份暖心的牽掛和濃濃的人文關懷,真正踐行“全員、全方位、全過程”的育人要求。例如:新學期伊始舉辦師生座談會,就校園生活、專業適應、學業計劃、就業前景與新生交流;每學年定期策劃舉辦學生考研答疑會,課程教師與學生進行現場面對面答疑解惑,根據學生意向搭建考研輔導平臺、整理提供考研輔導復習資料,為進入研究生面試的學生提供復試備考指導,監督學生每天任務完成情況,助力學生考研;長期追蹤畢業生的工作和學習情況,關心他們走出校園后的人生是否“開局平順”。在開學日和畢業季等特別的時間段,邀請畢業生寫下畢業后的職業經歷和人生感悟,并制作成視頻留作紀念,通過這樣的溝通方式,使畢業生對母校和學院的感情得到了進一步的升華,而在校學生看到師兄師姐的鼓勵后,對自己未來的學習和工作也會有更加堅定的信心。
三、結語
課程思政是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專業教育的創新,是實現價值塑造、知識傳授及能力培養三位一體的人才培養目標的有效途徑。本課程的思政教育將繼續深入挖掘“課程思政”元素,提升教師的專業素質和思想教育能力,貫徹“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理念,從大處著眼,從小處入手,豐富教學方法實現專業和思政兩者的協同效應,培養出有擔當、有責任感的藥學人才。
參考文獻:
[1]劉立業,周鴻立,王慧,等.《中國藥典》在藥物分析實驗教學中的應用[J].化學教育,2017(4).
[2]崔蘭沖.藥物分析學課程思政的研究與實踐[J].教育教學論壇,2019(29).
[3]陳桂娟.“藥物分析”課程思政建設思路及實踐[J].教育教學論壇,2020(30).
[4]馮梅,曹輝,李曉輝.以思政案例為載體的高校課程思政教育教學初探[J].中國高等教育,2020(15).
[5]王岳喜.論高校課程思政評價體系的構建[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20(10).
責編:嘉 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