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彥鵬
【摘? ? 要】在初中美術欣賞課程中,不僅需要學生掌握一定的欣賞技巧,更加重要的是要注重培養學生的美術素養,陶冶情操,提升其內在的文化修養。為此,教師要綜合運用情境教學方法,為學生創建真實的教學情境,活躍教學氛圍。本文主要講述了情境教學法在初中美術欣賞課中的合理應用策略,旨在進一步提升教學效率,促進學生綜合修養的提升。
【關鍵詞】情境教學法;初中;美術欣賞課;運用
中圖分類號:G633.955?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006-7485(2021)26-0135-02
Rational Application of 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 in Art Appreciation Class of Junior Middle School
(Shiquan Junior High School, Anding District, Dingxi City, Gansu Province,China) FENG Yanpeng
【Abstract】In the junior middle school art appreciation course, students are not only required to master certain appreciation skills, but more importantly, it is necessary to focus on cultivating students' art literacy, cultivating sentiment, and enhancing their inherent cultural accomplishment. For this reason, teachers should comprehensively use 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s to create a real teaching situation for students and activate the teaching atmosphere. This article mainly describes the reasonable application strategy of the 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 in the junior high school art appreciation class, aiming to further improve the teaching efficiency and promote the improvement of students' comprehensive accomplishment.
【Keywords】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 Junior middle school; Art appreciation Course; Application
通過情境教學法的應用,能夠在課堂上為學生營造濃厚的藝術氛圍,充分融合生活中的事物、場景等,把抽象的美術欣賞知識轉化為形象化的事物,拉近學生和美術作品的距離,促使他們感知藝術創作氛圍,強化學生對美術作品的深度理解和領悟,對于培養學生較高的美術欣賞能力和藝術修養具有重要意義。
一、角色扮演情境,培養審美情趣
藝術來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藝術是在生活基礎上抽象而來的,含有一定指向性意義的作用。由于初中學生年齡還比較小,生活閱歷和經驗不豐富,邏輯思維能力還不完善,因此在美術欣賞課中難以對藝術作品的內涵以及藝術手法進行深入的理解和領會。針對這種情況,初中美術教師可以幫助學生創設表演情境,讓學生對美術作品中的人物等元素進行角色扮演,體驗真實的情境,同時拉近了藝術作品和學生的距離。通過這種方式,學生可以對藝術品的創作意圖以及創作者在其中傾注的思想情感進行全面的認知和領悟。例如,在欣賞秦兵馬俑藝術作品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經典的士兵動作進行模仿和角色扮演。在具體的表演之前,教師要先向學生介紹秦兵馬俑的創作歷史背景,或者是播放相關的影視作品以及戰爭聲樂等,為學生進行更加深刻的認知提供支持。在學生對秦兵馬俑的圖片進行欣賞后,教師可再結合其歷史背景,引導學生對自己印象深刻的圖片進行解讀,描繪士兵的具體形態,嘗試分析士兵的思想活動。通過這種方式,教師可以讓兵馬俑走進學生生活,壓縮了歷史時空對藝術欣賞的限制,讓學生走進了古戰場,從內心體會到戰爭的殘酷性,從而更加具有身臨其境的感知體驗。教師為學生創設表演情境,讓學生掌握一定的美術欣賞經驗和技能,要重視引導學生用心體會,引發其內心的共鳴,使其思想情感與藝術作品的情感產生碰撞,促進其內在藝術修養的提升。
二、融合生活情境,強化情感體驗
藝術和生活是離不開的。教師加強藝術欣賞與生活的聯系和融合,能夠讓學生對生活的哲學具有更加深刻的認知,對于培養其藝術審美素養極有幫助。例如,在欣賞梵·高的《向日葵》藝術作品時,教師可以在教室放置一盆向日葵花,讓學生進行實物欣賞,感知向日葵生命的活力。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對梵·高的《向日葵》藝術作品進行欣賞,從而能夠讓學生對作品中表現出的溫暖、積極向上的情感具有更加深刻的感知。在作品中,花朵向陽而生,花蕊鮮明火紅,花瓣在陽光的照射下光芒四射,作者用厚重的筆觸描繪出生命的運動感,讓看的人精神為之一振。教師通過這種方式,實現藝術和生活的有效結合,能夠讓學生對藝術所表達的生命力進行領悟。再如,在欣賞《蒙娜麗莎》藝術作品時,教師可以先介紹作品的創作背景:是作者在蒙娜麗莎經歷的喪子之痛之后所畫。為了讓學生對這種情感有更形象化的感知,教師可以先引導學生對自身在生活中的經歷進行回憶,或者是播放相關的影視片段,培養學生悲戚的情緒,然后再引導學生觀看喜劇片段,引發學生笑。這種從悲到喜的情感過渡,能讓學生對蒙娜麗莎的微笑中含有的深切情感感同身受。教師通過為學生創建生活情境,不僅可以引導學生對藝術作品中的情感具有深度體會,而且能夠充分融合學生的生活經驗,強化其情感認知,對于培養學生的藝術素養和創造力具有重要意義。
三、綜合利用教具,端正學習心態
多種多樣的教學工具是開展美術教學的重要輔助器材,能夠實現教學形式和教學內容的多元化,讓學生產生深刻體驗。多媒體信息技術的應用能夠為學生提供更加直觀的藝術教學。例如在欣賞《清明上河圖》的藝術作品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信息設備為學生播放歷史背景紀錄片,也可以播放《清明上河圖》動畫版,讓學生對作品中描繪的熱鬧街市場景產生全面的認知,深刻感知北宋時期商業的繁茂景象。此外,教師還可以利用剪紙的方式引導學生對美術藝術進行欣賞。剪紙和美術具有異曲同工的效用,利用剪紙的教學方式,能夠讓學生基本掌握繪畫的構圖以及結構設計技巧,而且在有趣的剪紙過程中,能夠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其藝術修養。另外,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走出教室,走進大自然,近距離和大自然進行接觸,親近大自然,拓展其藝術思維,提升其情感感知能力,這對于提升學生的藝術欣賞水平很有幫助。
四、有效提問情境,提升思維能力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首先要制定科學的教學目標,并在此基礎上為學生設置相關問題,通過問問題的方式,引導學生逐步掌握美術藝術欣賞技巧,并在學習中有的放矢,使學習過程更加具有針對性。在思考問題和回答問題的基礎上,還可以鍛煉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思考能力,以及樹立獨立解決問題的意識。例如,在教授和色彩相關的知識時,教師可以讓學生提前準備好色彩顏料,并提問:“藍色和黃色混合在一起會變成什么顏色?”在這個問題引導下,學生把黃色顏料和藍色顏料進行混合,獲得綠色顏料。然后教師接著問:“這是為什么呢?”引導學生結合已學的知識對問題進行思考和解答。在此期間,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展開積極的討論,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
五、多元評價情境,提升創作熱情
初中生在心理和情感上都比較敏感,迫切希望得到周圍人,尤其是教師的認可,再加上美術藝術欣賞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學生學習起來比較難,這時候教師對學生進行積極性的多元化評價,不僅可以增強學生自信心,而且能夠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綜合素質水平的提升。
對藝術作品的欣賞沒有固定的答案,“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因此教師在對學生的藝術欣賞結果和能力進行評價時,盡量不要對其進行直白的批評,要注重用委婉的語言進行鼓勵和激勵,讓學生充分認知到自己的優勢和缺點,從而更加具有針對性地學習和提升。此外,教師要結合不同學生的不同水平,采取分層評價的方式,尊重學生的個性發展。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創作,并在班級內舉辦繪畫展,為學生提供更加廣闊的展示平臺。
六、結語
綜上所述,美術是利用靜態的藝術手法表現出事物的動態美感的藝術。如果教師單純是以單一枯燥的教學形式展開教學,不僅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還可能導致其對學習出現抵觸情緒,不能真正掌握美術作品的鑒賞技巧和內在的藝術修養。因此,教師要綜合運用情境教學法,引導學生在真實的情境中感知藝術的內在魅力,激起其內在的情感認知能力,讓其深切體會到藝術作品中傳達的思想情感,這對于提升學生的綜合藝術品位和鑒賞能力很有幫助。
參考文獻:
[1]楊如意.淺談初中美術欣賞課教學中情境教學法的應用策略[J].讀寫算,2020(07).
[2]王芳.情境教學法在初中美術欣賞教學中的應用[J].美術教育研究,2020(03).
[3]劉寶剛.淺談初中美術欣賞課教學中情境教學法的應用策略[J].家長,2020(01).
[4]郭文君.情境教學法在初中美術欣賞課中的應用[J].西部素質教育,2015(07).
(責編? 張? 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