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美玲
【摘? ? 要】在小學生學習語文的過程中,教師不僅需要分析文本來進一步幫助學生加深對知識的理解,還需要通過使用朗讀教學的授課方式。教師應該培養小學生通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讓學生在朗讀的過程中可以眼睛、嘴、頭腦同時工作,加深小學生對文章詞句的印象與理解,有助于提高小學生的語文朗讀能力以及語文綜合素養。
【關鍵詞】小學語文;朗讀教學;應對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2?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006-7485(2021)26-0167-02
A Brief Analysis of the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Reading Aloud Teaching in Primary School Chinese
(Baishui Central Primary School, Longhai City, Fujian Province,China) CHEN Meiling
【Abstract】 In the process of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learning Chinese, teachers not only need to analyze the text to further help students deepen their understanding of knowledge, but also need to use the teaching method of reading aloud. Teachers should train elementary students to read texts emotionally, so that students can work with their eyes, mouth, and mind at the same time during the process of reading aloud, deepen their impression and understanding of the words and sentences of the article, and help improve their Chinese reading ability and comprehensive Chinese literacy.
【Keywords】Primary school Chinese;Reading aloud teaching;Coping strategies
在目前的小學語文教學的過程當中,培養小學生的朗讀能力并不是僅僅指的是學生可以通順地閱讀文章,還需要小學生通過對文章內容有充分的理解后帶入自己的情感進行朗讀,可以在朗讀的過程中感受文章細膩的表達與語言文字的魅力,更好地掌握作者寫文章時的思想情感。
小學語文教師應該著重培養小學生對課本中語句以及用詞的理解能力,對語文文章中內容進行深入分析,只有理解了文章的中心主旨和想要表達的思想,才能把文章讀得更加有感情。教師可以在平時多給小學生提供一些讓他們自主閱讀以及練習寫作文章的機會,這些方法都可以幫助小學生在平時多多積累,從而提高朗讀課文的能力。
一、小學語文朗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首先,在小學語文教學的過程當中,教師沒有為小學生普及朗讀文章的最終目的是什么。很多小學生只是按部就班地完成教師發布的朗讀任務,造成學生無法以充沛情感去朗讀文章,并且經常使用同一種朗讀方式,過于單一。很多小學的教師只是要求小學生在朗讀課文的時候要大聲閱讀,但是忽略了對情感抒發,這種浮于表面的形式化閱讀很難幫助小學生在語文朗讀教學中提高自己的朗讀能力,閱讀能力也不會得到很好的發展。在小學語文朗讀的教學中,語文教師與小學生都沒有意識到朗讀的重要性,最常使用的傳統教學模式就是教師講課,學生被動的聽,這種教學方法非常不注重小學生的參與程度,更沒有機會和教師探討知識以及進行相關的互動。因此,教師一定要在平時的授課過程中重視培養小學生的語文朗讀意識,引導學生怎樣正確、帶有感情地去朗讀課文,怎樣在朗讀當中合理抒發自己的思想感情,從而將學生自己對語文課文的理解與情感充分融入朗讀當中。
其次,在目前的小學語文朗讀教學當中,教師所采用最多的仍舊是讓小學生進行機械化、單一化的朗讀方式,這種朗讀方式的弊端在于讓小學生長期缺乏感情去朗讀文章,很難對朗讀的文章產生理解與共鳴,無法對文章的中心思想進行深層次的掌握。培養小學生的語文朗讀能力的最重要的目的就是讓學生可以通過朗讀文章來體會作品當中蘊含的情感。但是過于形式化的朗讀方式會導致小學生的閱讀思維受到很大的局限性,難以使小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和朗讀能力得到提高。小學語文朗讀教學當中并沒有給予小學生充足的朗讀的時間。大部分小學語文教師在每個星期要上多少節語文課,每節語文課要上多長時間都是根據學生的要求去實行的。因此,對于小學語文教師來說,完成多少課時是有指標任務的,這就導致了很多教師為了完成指標任務,在平時上課的時候爭分奪秒地為學生講授課本上的知識,反而沒有時間分配小學生進行相關的朗讀教學。即便在語文課當中都拿出幾分鐘的時間讓學生朗讀課文,其效果也是大打折扣,從根本上無法解決小學生朗讀能力提高的問題。
最后,在語文朗讀教學的過程中,小學生經常采用單一朗讀模式也會直接影響語文課文的朗讀效果。小學生在處于小學這個學習階段充滿了強烈的好奇心,他們的思想和思維發展也非常有特點,因此教師應該抓住小學生這種學習特點,幫助學生提高學習語文的興趣,不斷更新語文教學模式,用新的教學方法來刺激學生的大腦,吸引他們學習的注意力。小學語文朗讀教學中,由于教師對朗讀教學不夠重視,總認為朗讀僅僅是學習語文知識當中的一個小環節,這樣的教學理念會使小學語文朗讀教學浮于表面。對于小學生來說,朗讀只是教師布置的任務,只需要完成任務就可以了。對于教師來說,朗讀也是因為學校規定的教學任務,定期發布給學生就完成要求了。因此,這樣的朗讀教學不能對實際的語文教學起到有效的幫助。
二、提高小學語文朗讀教學質量的應對策略
首先,小學的語文教師在朗讀教學中應該幫助學生明確朗讀的根本意義與最終目的。為了可以讓學生通過語文文章的大聲朗讀以及投入感情的朗讀來提升閱讀課文理解能力。教師在培養小學生語文朗讀能力的過程中需要讓學生明白,一定要主動思考朗讀過的文章中的內在含義。比如在上課過程中,教師可以要求小學生通過朗讀題目去猜測文章可能描述的內容,然后在學生朗讀課文的過程當中去驗證自己的猜測是否正確。在語文課堂結束的時候,教師可以讓學生淺談一些關于自己朗讀課文之后的理解和想法,促進學生對整篇文章思想感情的回顧。
其次,小學生通過對于語文課文投入自己的情感朗讀可以幫助他們對文章的基本內容有一個系統的分析,同時也可以更好地把握整篇文章的中心思想。教師可以培養小學生可以聲情并茂地朗讀課文,在朗讀的過程中達成與文章作者深入的思想交流。朗讀教學其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讓小學生在自己朗讀文章的過程中,轉變朗讀角色來抓住課文中想要表達的中心思想。教師培養小學生語文朗讀教學的過程當中,要多多引導學生在朗讀時與文章作者進行情感交流,從學生的現階段身心發展從出發,貼近小學生善用的思維習慣去思考問題,讓他們可以利用自己的判斷與認識去理解文章中所要表達的情感,這樣學習知識的記憶點會更加深刻。
最后,在小學語文朗讀教學中,朗讀形式過于單一讓小學生進行朗讀課文的時候常常缺乏興致,因此,為了可以更好地激發出小學生的朗讀積極性,全情投入文章的朗讀中,教師就應該采用多種朗讀教學的方式幫助學生提高他們對朗讀課文的興趣,同時在激發小學生朗讀興趣的時候可以利用高效的課堂教學作為引導,來保障語文朗讀教學的順利推行與應用。因此,在語文課堂中應用朗讀教學方法時,教師一定要重視小學生在這種朗讀教學方法中所能收獲的個人能力培養。很多小學生的性格非常活潑好動,很難將注意力集中到學習上,這樣也直接影響了語文課堂授課的質量。所以,小學的語文朗讀教學應該采取多樣化的教學方式去吸引小學生的注意力與朗讀興趣。教師可以在課堂上開展一些朗讀競賽,以這種有趣的形式調動小學生參與積極性。
三、結語
綜上所述,小學語文中朗讀的教學對于學習語文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朗讀教學在語文課堂中的應用不僅可以很好地培養學生對語文詞句的理解,還可以提高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因此,教師應該著重培養小學生朗讀能力,引導學生在朗讀文章時對文章的內容充分的把握與理解,提高語文教學的整體質量,不斷創新教學方式,讓學生更加注重與文章作者之間的思想交流,可以將自己的情感融入的朗讀過程中,更好地提升小學生綜合素養。
參考文獻:
[1]唐文榮.讓語文課堂充溢瑯瑯書聲——淺談小學語文朗讀教學的有效性[J].考試周刊,2018(13).
[2]史朝暉.經典誦讀需要經典設計——小學語文誦讀教學實踐探索[J].小學教學研究,2018(02).
[3]楊帆.基于課程標準的小學語文朗讀教學的策略初探[J].當代家庭教育,2018(03).
作者簡介:陳美玲(1979-),女,漢族,福建龍海人,本科,一級教師,研究方向:小學語文朗讀。
(責編? 吳? 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