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 要】微課介入到初中物理課堂教學中,可以助力物理課堂的課前引入新穎巧妙有“趣”意;課中引導輕松愉悅、有“新”意;課后拓展有“深意”。這樣的課堂可以讓枯燥乏味的物理概念變得生動活潑,抽象晦澀的定理原理變得形象生動,并全面提升學生的物理核心素養。
【關鍵詞】核心素養;課前介入;探究意識;理解能力;創新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7?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006-7485(2021)27-0112-02
Core Literacy Micro-Classes Help Junior High School Physics Classroom Teaching Innovative Strategies
(The 11th Middle School,Lanzhou City,Gansu Province,China) JIN Jianxin
【Abstract】The introduction of micro-classes into junior high school physics classroom teaching can help the introduction of novelty and ingenuity in the physics classroom before class, which is "interesting"; the guidance in the class is relaxed and joyful and has "new" meaning; and the expansion after class has "deep meaning". Such a class can make boring physics concepts lively, abstract and obscure theorems and principles become vivid, and comprehensively enhance students' core physics literacy.
【Keywords】 Core literacy; Intervention before class; Awareness of Inquiry; Comprehension ability; Innovation strategy
一、課前巧妙介入,助力課堂教學新穎、有“趣”意
微課介入初中物理課堂教學已成為常態。一線物理教師或高瞻遠矚,或小處著眼,將微課巧妙介入初中物理課堂中,不僅為物理課堂添加了不少亮點,而且豐富了課堂資料。尤其是利用微課介入課前引入,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更為關鍵的是培養了學生的理解能力。這樣,有利于學生核心素養的培育,有利于物理視野的拓展,有利于實踐能力的提高和人文精神和價值的回歸。
(一)微課介入巧妙,激發學習興趣
微課,作為“微”思想的新生事物已經在有些領域“落地生根”,其魅力引人注目。它和初中物理課堂的密切合作使教師的課堂教學如魚得水,教學環節流暢自如。尤其是在課前引入階段,教師巧妙地將微課融入其中,使課堂形式豐富新穎,學生對學習興致盎然,對所學新知識充滿了期待,將會滿懷信心投入學習中。這樣的介入,貌似一筆帶過,卻起到二兩撥千斤的作用,可謂是事半功倍。
比如,八年級物理“杠桿”的知識點教學中,課前引入三分鐘微課“阿基米德說,‘給我一個支點,我能撬動地球”的動畫解說,在“滑輪”知識點講授之前先引入升國旗的慢鏡頭,或者就是家里面學生司空見慣的“窗簾起落”的微視頻,貌似就是“微”不足到的日常小事,僅僅只是幾分鐘的回放,卻能激起學生最佳的求知欲望。由此會引發學生的思考:原來杠桿貌似平常,“力量”卻如此之大,原來滑輪的作用這么大,原來我們的生活中有這么多的物理知識。當枯燥的物理知識一旦與生活“接軌”,就會激活學生的興趣因子,當學生一旦對知識充滿興趣,必定會主動投入學習中,效果不言而喻。
(二)微課資料新穎,激活探究意識
微課的介入使學生眼前一亮,學習興趣倍增。物理課堂由此少了些許墨守成規,多了一些靈活創新;少了些許枯燥乏味,多了一些靈動活潑,加上教師對微課資源的合理甄選和新穎呈現,使學生醍醐灌頂,或制造新的懸念觸發更為精彩的課堂風景,或引發學生對新學知識的思考,以至于學生對“機械”的物理課堂充滿了濃濃探究意識。
比如,在初中物理教學中,有關物理學原理的史料也比較多,教師要選取最典型的、學生最感興趣的史料制作成微課作為新課的切入點。只要所甄選的資料貼近新課內容且新穎有趣,就會激活學生的探究意識,促使他們更加關注即將新授的內容。在“浮力”知識點的教授中,課前介入“阿基米德洗澡發現浮力原理 ”的故事,在“靜力學和動力學”的學習中介入阿基米德和伽利略就“力與運動”關系的爭論故事,在“飛機為什么能飛上天”的學習中介入“萊特兄弟發明飛機”的故事等,這些資料既貼近所學知識點,又新穎有趣,史料的引入,更多體現的是一種物理精神和物理品質的融入,這將會激起學生主動探究物理原理的興趣和意識,豐富學生的物理核心素養,進而朝著更深的物理密林前進。
二、課中合理介入,助力課堂教學輕松、有“新”意
微課介入初中物理課堂教學中,應該少一些平鋪直敘,多一些輕松愉悅;少一些形式主義,多一些豐富有趣;少一些固定的答案,多一些靈活的解答;少一些制作技巧,多一些真實高效;少一些教師的單項灌輸,而多一些師生的合作探究。如此,創新、創意的物理課堂就不至于是“紙上談兵”,發展學生的物理核心素養也就不至于是“空中樓閣”。
(一)合理介入微課,教學輕松愉悅
眾所周知,初中物理課堂容量大、課堂節奏快,對中學生來說是一種新的挑戰,對教師來說,也是一種考驗。微課介入初中物理課堂教學中并非任何情況下都可以,還要注意微課“登臺亮相”的最佳時機。如果不分時機就隨意介入,那樣只會扼殺學生的創新意識,又何談物理核心素養的培養?對此,教師需要多一些耐心,先讓學生自主建構,自主反饋,然后再讓微課“亮相”,課堂才能輕松,效果才能倍增,素養才能提升。
比如,在“滑輪”知識點的學習中,在講授完相關理論知識之后,需要列舉一些生活中用到滑輪的例子。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回答補充并讓微課介入:吊車、起重機用到了滑輪組,可以改變力的大小,達到了省力的目的;汽車修理廠為了省力,利用滑輪組將汽車吊起來;家里的晾衣架則用到了定滑輪的原理來改變力的方向等實例雖然熟悉,但是其中的理論原理學生未必理解,就在學生對此“一頭霧水”之際,教師適時介入微課,讓瓶頸問題“豁然開朗”,免去了教師的諸多舉一反三,減少了不必要的“口舌之累”。這樣,既讓微課發揮了最大正效應,同時也最大程度助力學生探究并理解物理知識。
(二) 資料豐富有趣,課堂真實高效
課前微課的巧妙介入,使物理課堂活潑、靈動,有效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加上微課資源的新穎,學生的探究意識得以激活。課堂中微課的合理介入,使課堂輕松愉悅,瓶頸問題迎刃而解,學生物理素養成倍提升。與此同時,微課資料不能枯燥乏味,要豐富有趣,真實高效,以此為教學助力,為課堂增色,這才是微課之本意,這才是物理課堂之所需。
比如,在“運動與靜止”知識點的學習中,為了豐富微課資料,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師可以甄選一些和物理知識有關的古詩文融入微課,使物理知識形象生動,助力學生理解晦澀的物理定理。“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 是唐代詩人李白的名句,其詩看上去“貌不驚人”,實則意境開闊,氣象雄偉,更為重要的是其中暗含了物理學中“參照物”的理論原理。“青山出”說明了青山在運動,隔江對峙的天門山,似乎正迎面向詩人“走”來,可是山為什么會“運動”呢?因為作者選取了“船”作為參照物,才感覺到山是“走”的,之所以說孤帆也會“運動”,是因為作者以詩中的“青山”作為了參照物。這樣富有詩意的微課資源,加上合理的介入時機,不僅使學生興致盎然,課堂亦顯得真實高效,充滿了人文氣息,這正是新課改背景下物理課堂教學的美好愿景。
三、課后拓展介入,助力課堂教學厚重、有“深”意
對于微課在初中物理課堂中的介入,課前介入至關重要,課中介入不可或缺,對于課后的拓展介入更是不容小覷。因為它是課堂的延伸,是知識的內化和印證,同時也是學生能力素養的提升途徑。由此可見,這樣的微課是不斷“成長”的,它不僅帶給學生更多的探索契機,而且給他們提供無盡的學習空間,對于學生物理核心素養的落地生根,無疑是極為有利的。
對于“核心素養”這個熱詞,大家已經耳熟能詳了,對于“微課”這個新生事物,也由之前的重視技能技法到現在的關注人文底蘊。它的巧妙介入,既解決了傳統物理課堂費時低效之困擾,又有效解決了核心素養在學生學習中落地生根之大計;它不僅僅是把教師從枯燥的題海訓練中解脫出來,而且課前、課中和課后的合理介入,使物理課堂輕松愉悅、真實高效,使學生的探究意識得以激活而興致盎然。教師在微課資源的甄選方面,可以是生活中的常見現象,也可以是一個有“爭議”的觀點,或者就是一個物理學史小故事,以此激活學生的探究潛能,培植初中生的物理意識和創新精神,進而提高學生的物理核心素養,有助于他們適應當下社會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江細鳳.新課程下基于學科核心素養的初中物理教學新方向探究[J].新課程(下), 2019(01).
[2]冷一靜.論初中物理教學中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策略[J].考試周刊,2018(37).
作者簡介:金建鑫(1986.10-),男,漢族,甘肅蘭州人,本科,一級教師,研究方向:中學物理。
(責編? 侯? 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