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湘婉
摘? 要:面對學分制改革的浪潮,體育類院校作為專業院校,其技術類課程專業性強,師資力量及教學資源相對受限,無法直接應用綜合類高等院校的學分制改革經驗,本文針對體育類院校特點,為其學分制改革路徑的探索提出建議。
關鍵詞:學分制;教學管理;人才培養
面對科技高速發展所帶來的的技術沖擊,各行各業都在尋求制度創新來適應新的技術革命,教育領域不可避免的受到經濟技術領域的影響,為了培養我國新時代社會主義發展需要的人才,我國高等教育也在學分制改革中不斷探索,其中體育類院校作為我國培養體育產業人才的重要一環也在探索其學分制改革路徑。
一、我國高校學分制改革現狀
學分制自19世紀70年代在美國大學管理中被廣泛應用,其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既符合經濟社會發展的需求,又利于提高學生的能動性及潛能。在我國高等教育發展的歷程中,北京大學于1918年在蔡元培校長的推動下由學年制改為學分制。而后我國高校受蘇聯影響均普遍使用學年制。不同于歐美國家的學分制改革來自于內生性,我國學分制改革的驅動力主要來源于國家政策的推動。自改革開放以來,為全面深化我國教育領域綜合改革,我國高等教育也在進行具有新時代社會主義特征的學分制改革探索。
二、學年制與學分制的根本區別
學分制作為一種教育管理制度,通過量化學生的學習過程,以衡量學生對學業的完成情況。學年制則通過規定學生學習年限及課程設置,以考核合格為標準,衡量其培養目標完成的進度。學分制又細分為學年學分制、績點學分制、加權學分制、復合學分制、計劃學分制、彈性學分制及完全學分制。學年制計劃性強,目標明確,但無法根據社會發展及學生個人特征進行調整。學分制靈活性強,但對學生個人及高校管理制度配合度要求較高。為適應我國國情,我國高校普遍采用學年學分制,在固定的人才培養方案下根據學校現有資源開設通識課程,規定此部分課程學分,并由學生自主選擇。學年制與學分制教學管理制度最根本的區別在于,學生的學習規劃是否出于個人學習意愿做出的決定。
三、學分制改革的必要性
1.促進學生自主學習意識的培養
對于歐美成熟的學分制教學管理制度,其教學管理制度從高中甚至小學就開始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意識。美國高中課程以模塊式選課制度,鼓勵學生以其未來發展方向為目標進行選課,并設有專門的指導部門,邀請學生家長和老師三方面對學生未來發展做出規劃建議,而后再由學生本人了解利弊做出選課決定。而到了高等教育階段,學生選課時不再由學校及家長出面干涉,充分尊重學生個人決定。
我國目前并不具備完全學分制改革的背景,一是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普遍不強,往往到大學后仍延續高中的學習習慣,并不清楚自己的規劃,而大學的教學管理系統無法想高中一樣,對每一個學生個體學業高度關注,需要學生對自己的學習進行自主規劃。以往在學年制的教學管理模式下,大部分學生只需要按部就班按照課表上課完成考核,即可獲得學位。在學分制背景下,學生需要被動去思考自己的課程安排,對于促進學生思考未來職業規劃是非常必要一個過程。
2.對于我國復合型人才的迫切需要
隨著社會的發展,各個領域都在進行跨學科合作。學分制教育模式,可以最大程度的激發學生的創造力,學生通過選擇自己喜歡的領域進行學習,有機會去融合其原有專業知識,打破思維定式。
3.對于我國高等教育資源整合的需要
學分制教育模式,可打破學校內各專業,甚至一個區域各個高校的教育壁壘。歐洲學分制模式的改革首先來自其Eramus計劃,該計劃通過將歐盟內各個高校聯合,讓學生有一年的時間在歐盟學校內自由選擇學習課程及地點。通過聯盟內的學分轉換模式,有效整合了整個歐盟內的教育資源,促進區域內教育資源的共享。
四、體育類專業院校學分制改革路徑
1.體育類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學分制改革
體育類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在課程設置里可分為專業課及公共課,公共課作為人文教育層面,可在校內進行資源整合,保證校內各專業學分數設置同一標準,課程時間設置在同一時段,以方便學生自主選擇具體課程。其專業課又分為專業技術課及專業理論課,該類課程應在學分制培養方案設置有基礎課程和提高課程。在學生低年級時可根據自身條件及意愿選擇某一領域的基礎課程,修滿基礎課程后可繼續選修提高課程。
2.體育類院校應建立高校聯盟選課制度
體育類院校受其專業的局限性,人文教育課程可聯合區域內普通高校進行教育資源優化,綜合類院校的人文教育類課程勢必比體育類院校豐富,學生可以有機會接觸到更多樣性的課程。對于專業教育方面,針對某一具體運動項目,聯合所有開設該項目專業的體育類高校進行教育資源整合,簽訂合作協議,讓學生在某一學期可選擇去到其他體育院校進行學習訓練,體驗不同的訓練方法,也可從不同角度學習該項目。學生跨校開展選課制度也是學分制改革的另一重要組成部分。
3.教學管理配套制度改革
學分制模式下,無論是學校內部的教學資源整合還是校際間教學資源共享,必須有相應的教學管理制度配合。首先,應有完善的選課制度,并輔以信息技術手段實現。現高校均已普遍對學生的學籍學業等信息進行管理,在技術層面上選課已不是障礙。但選課制度的公平、公正、公開還需要高校不斷完善自己的選課制度來實現。其次,為保障跨校際選修制度,應有統一的學分制定標準,在不同學校選修的課程回到本校后應以統一標準換算為本校學分。最后,學分制在學生管理上還需要
五、結語
我國高等教育學分制改革是不可避免的趨勢,學分制最根本的核心在于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意識,并以各種管理制度輔助整個學分制系統的運行。而對體育院校來說,學分制改革除了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以及完善的教學管理配套制度外,還應該解決專業院校教學資源的局限性。想要真正實現學分制改革,需要政府從宏觀政策層面做好頂層設計,高校根據每個學校不同的情況從實際落實上做好配合工作。
參考文獻:
[1] 丁桂芝, 中國式哲學視角下高校學分制教育教學的困境與對策研究[J], 創新創業理論研究與實踐, 2020.11(21): 97-99.
[2] 張智, 對高校學分制教學管理體制改革的實踐探索[J].教育教學論壇,2020(30):18-19.
[3] 張等菊, 高職院校實施完全學分制改革的行動研究—以 G 校為例[J].高等職業教育探索,2020,19(4):7-12.
[4] 資虹等., 歐洲學分轉換系統對我國高等教育學分制改革的啟示[J], 科教導刊, 2019(1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