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宇
【摘要】處在成長時期的小學生在學習數學時仍呈現出意識和能力都不足的特點。所以,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借助數學和實際生活之間的聯系,幫助學生更好、更充分地認識和理解數學,進而讓他們的數學素養得到有效提升,是當前小學數學教師研究和探討的重要課題。本文就將以小學四年級數學為例,探究教學生活化的實踐形式。
【關鍵詞】小學數學;四年級;結合生活;教育意義;實際舉措
引言:
將教學與生活相結合是一種有效的教學方式,具有顯著優勢,不僅能夠方便學生理解,輔助學生學習、記憶,還能提高教學效率,引導學生自主學習、主動探究。研究小學數學教學與生活結合的策略,是提高數學教學質量,使學生養成良好學習習慣的關鍵。
一、小學階段的數學教學與生活相結合的教育意義
小學階段的許多知識都與日常生活有著密切的關系,對于數學科目而言,加減乘除是日常生活交易中必不可缺的技能,大到買房買車,小到鍋碗瓢盆,在交易的過程中都少不了運算。對于處于小學階段的學生而言,只有打好了堅實的基礎,才能夠在今后的數學學習中減輕負擔,更好的深入知識。
將數學知識與生活相結合能夠拉近教與學之間的距離,教師在將生活融入教學時,可能會選取一些日常生活比較常見的事物進行舉例,學生對教師所選取的事物也是十分熟悉的,通過此舉在一定程度上也減輕了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距離感,讓學生覺得教師及數學知識不再是“高高在上”的,而是遍布在自己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以自己日常的思維去進行數學知識的思考,從而更好的理解并掌握知識。
將生活與數學教學相結合不僅能夠使知識更為學生所接受,并且能夠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利用生活中常見的事物舞抽象的數學知識相結合,從而使問題更能為學生所接受,更好的進行理解,從而更好的進行解答。將生活事物應用于數學教學,使學生產生親切感,從而也更位積極的去學習相關知識。
學習數學知識是為了更好的應用數學知識,將生活融入教學,可以讓學生感受到原來晦澀的數學知識也能夠解決日常生活中實際的問題,使得數學不再只是一門存在于課本上的學科,而是“走”出了書本,“步”入了生活。
二、將生活與小學數學教學相結合的實際舉措
(一)根據學生日常進行教學情境的設置
數學充斥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但教師要根據學生的日常進行教學情境的設置,從而讓學生更為直觀的去思考問題。教師可以從學生的日常進行考慮,從每個學生的共同點進行出發,探尋學生的特點,從而進行教學情境的初設。
以四年級《乘法交換率》這一課為例,教師在金星實際教學之前,了解到班級學生在跑步時都是根據每排五人,一共九排進行隊伍排列的,教師便可對此設置問題,詢問學生班級人數多少人,之后,由于跑完步后學生要做課間操,課間操的隊列是在原來的基礎上進行散開,每排九人,一共五排,教師便可再讓學生計算班級人數,最后得出兩個算式:5×9=45、9×5=45,接著,教師可以讓學生觀察這兩個算式有什么不同,學生回發現在這兩個算式中只是前后因數換了位置,最終的積是沒有發生變化的,從而體現了知識點乘法的意義:因數位置的變化對最終的積是沒有影響的。通過講學生日常中的跑步、課間操因素融入教學,從而使學生更好的對知識進行了解,提升教學效率。
(二)與日常生活相結合進行課前任務設置
數學知識在一定程度上來講是抽象且難以捉摸的,因此就需要教師用日常生活隨處可見的因素進行還原,讓學生感受到原來知識的原型就存在于生活之中,從而更好的進行學習。
就比如在學習四年級《三角形》這一課時,教師便可布置課前任務,然后學生自行去找尋生活中三角形形狀的物體,并總結三角形得特征。通過尋找學生可能會發現面包店的面包是三角形的,家中的鬧鐘是三角形的,馬路上的提示標志也是三角形的,通過觀察學生會發現三角形是由三個邊構成的,兩個邊比較短,另一邊比較長等特點,在學生進行敘述之后,教師便可進行補充,三角形是由三個邊構成中,兩邊之和大于第三邊,不過三角形也存在等邊三角形,即:等邊三角形的三個邊是相等的,以及等腰三角形:相對應的兩條邊是相等的。通過讓學生自行找尋生活中存在的三角形,從而讓學生明白圖形都不是抽象的,在日常生活中都能夠找到與其相對應的事物,從而在興趣的促使下通過知識與生活的聯系加強自身對于數學知識的掌握,從而達到更好的學習效果。
(三)注重適當性 選取學生理解的生活角度
數學知識在生活中的運用范圍廣闊,在進行例子選取時,要注重一定的適當性,要從學生所能理解的生活角度進行選取,比如在學習四年級《平均數和條形統計圖》這一課中,教師在選取例子時就要注重適當性,不可挑選一些統計全班年齡平均數等學生操作起來較為困難的方面,可以讓學生自行尋找生活比較常見的角度,如對家人中喜歡喝牛奶或喝可樂的人數進行統計,從而利用學生所能理解的生活角度進行知識的滲入,從而使學生更好的理解并掌握知識。
三、結束語
針對小學數學教學來講,將生活融入其中是十分有必要的,通過將數學知識與日常生活相結合,從而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知識就在身邊,從而在日常生活中也會處處留心數學知識的存在,將數學思維融入日常生活中。通過講生活融入數學教學,則能夠在一定程度上促進數學教學,用生活所存在的事物去替換課本中晦澀難懂的知識概念,從而讓學生在實踐中去感受數學知識,更好的去理解數學知識,再深入理解之后更好的掌握并運用知識,從而達到素質教育的真正目的。
參考文獻
[1]王海英.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淺談[J].學周刊,20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