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永斌 鄭智勇



【摘 要】 當前經濟金融化趨勢下,實體企業金融化問題進一步凸顯,表現為金融工具在財務報告中重要程度的提升。公允價值作為金融工具最相關的計量屬性,揭示了金融工具的風險和價值。公司治理通過影響金融工具的信息環境,從而影響了金融工具公允價值計量的真實性。因此,為切實解決我國企業金融工具相關會計實務問題,實現與國際財務報告準則的持續全面趨同,按照要求修訂了金融工具的相關會計準則。關注2014年CAS39和IFRS9趨同的時代背景,基于2015—2019年30家金融行業上市公司的面板數據,通過構建公司治理的指標體系,從整體和分層對金融工具的公允價值層級相關性進行實證研究,讓投資者和市場參與者更好地利用公允價值做出經濟決策,改善綜合治理水平和信息透明度,實現資源的有效配置。
【關鍵詞】 公司治理; 金融工具; 公允價值; 層級相關性
【中圖分類號】 F230?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5937(2021)19-0043-08
一、引言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金融部門膨脹和生產部門萎縮,經濟金融化趨勢明顯。資本的逐利動機使得企業將更多資金從日益衰落的制造行業投向有利可圖的金融行業,造成高風險企業借助影子銀行融資與低風險企業的金融化現象,“資金空轉”和“脫實向虛”成為當前企業金融化面臨的主要問題[ 1-2 ]。因此需要尋找適當的經濟政策抑制企業金融化,防范和化解經濟風險,引導金融回歸服務市場的本質。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指出,“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必須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深化金融體制改革,增強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
實體企業金融化在財務會計領域具體表現為金融工具在財務報告中重要程度的提升[ 3 ]。20世紀70年代以來,金融工具不斷創新和發展,其潛在的金融風險不斷增加。而后發生的全球性金融危機,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公允價值信息的決策有用性。實體企業的金融資產短期配置能夠緩解其融資約束,改善財務狀況,而長期配置則擠出了固定資產更新改造、技術創新和新產品研發的資金,并因“風險傳染效應”導致風險上升[ 4 ]。
金融工具作為公允價值最主要的計量屬性,如何通過公允價值計量,降低金融工具分類與計量的復雜性并提高會計信息的透明度成為當前尚待解決的主要問題。2014年7月,IASB發布了IFRS9。為切實解決我國企業金融工具相關會計實務問題,實現我國企業會計準則與國際財務報告準則的持續全面趨同,2017年4月財政部發布了CAS22、CAS23和CAS24的修訂等金融工具相關會計準則,這些準則的實施對規范金融工具會計處理,促進企業加強風險管理,提升金融工具信息披露透明度發揮了積極作用,保持了與IFRS9的趨同。2019年中國會計學會金融會計專業委員會對金融發展和會計規則問題進行了深入的學術探討,強調公允價值估值的獨立性和為誰估值的問題,對公允價值納入會計計量體系的問題進行了系統性的梳理和反思[ 5 ]。
公司治理通過影響金融工具的信息環境,從而影響了金融工具公允價值計量的真實性。良好的公司治理環境是金融工具公允價值計量的基礎,金融工具公允價值計量有助于提高公司治理效率,而股權結構、董事會特征、監事會特征和經理層特征等公司治理變量能夠有效提高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質量和財務透明度,減少投資者之間的信息不對稱,改善公司治理綜合水平。
本文關注2014年CAS39和IFRS9趨同的時代背景,基于2015—2019年30家金融行業上市公司的面板數據,通過構建公司治理的指標體系,從整體和分層對金融工具的公允價值層級相關性進行實證研究,讓投資者和市場參與者更好地利用公允價值做出經濟決策,改善綜合治理水平和信息透明度,實現資源的有效配置。
早期的學者研究主要集中在公允價值是否具有層級相關性這一問題上,2010年后關于此問題的研究數量少一些,且國內學者對公允價值的實證研究主要從2006年新的企業會計準則頒布之后開始,大多支持公允價值能夠提高會計信息質量。此后大部分研究多是單獨研究金融工具是否具有層級相關性或者僅僅是研究公司治理背景下的公允價值計量是否具有層級相關性,較少有人將金融工具公允價值的分層計量結合我國特殊的公司治理背景進行研究。本文的貢獻在于:一方面,結合當前企業金融化的社會環境和公司治理背景,對金融工具公允價值計量進行實證研究時,引入了公司治理機制作為調節變量考察公司治理機制在減少信息不對稱方面的作用;另一方面,具體細化到各金融行業進行分組回歸,以研究公司治理背景對各金融行業層級相關性的影響程度,并提供合理解釋,這也是對相關研究文獻的豐富和補充。
二、理論構建和研究假設
公允價值是金融工具最相關的計量屬性,也是衍生金融工具唯一相關的計量屬性。公允價值會計的產生正是為了更好地進行金融工具計量。由于公允價值是一種面對市場的動態計量,可以很好地適應市場價格波動頻繁的影響,而金融工具具有較高的流動性和風險性,采用公允價值計量可以為預期使用者提供決策有用的財務信息,更好地對過去、現在和未來金融工具變動情況作出預測。對公允價值進行分層計量和披露顯著增強了我國資本市場中投資者對公允價值的信心,并且顯著提高了公允價值資產的價值相關性。王雷和李冰心[ 6 ]認為對公允價值進行分層計量和披露,顯著增強了我國資本市場中投資者對公允價值的信心,并且顯著提高了公允價值資產的價值相關性。因此提出H1:CAS39實施后金融工具公允價值計量具有顯著的整體層級相關性。
CAS39明確將公允價值的三層級按輸入值劃分,并以公允價值層級來確定輸入值的優先順序,即公允價值層級由其輸入值所在的最低層級決定,而與估值技術無關,因此應當最大程度地使用相關的可觀察輸入值,并最小程度地使用不可觀察輸入值(如圖1)。公允價值是以市場為導向的計量,市場環境首先影響市場數據的可獲得性,其次影響公允價值計量的三個層級。鄧永勤和康麗麗[ 7 ]研究發現公允價值層次信息整體上具有價值相關性,隨著計量層次的降低,第一、第二、第三層級公允價值資產的價值相關性逐漸降低,而第一、第二、第三層級公允價值負債的價值相關性沒有顯著差異。Marc等[ 8 ]研究發現擁有高比例金融工具的公司采用公允價值第二和第三層級計量時往往對估值表現出系統性的保守,以試圖減少投資者的低估,其中部分原因是政府機制和公司內在的盈余管理動機。因此提出H2和H3:各層級金融工具公允價值計量的資產負債具有層級相關性并逐層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