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可心 王鄭
摘要:近年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逐步得到重視,“課程思政”作為新形勢下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環節,本文結合土木類專業特點,從課程內容及專業精神等方面探討了土木類專業融入“課程思政”的探索和實踐過程,并且分析了“課程思政”的價值導向及后續建設方向。
關鍵詞:課程思政;立德樹人;高等教育
中圖分類號:G64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3315(2021)6-143-002
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樹人,思政教育作為高等教育中素質教育的重要一環,具有覆蓋范圍廣、影響號召力大的特點,在高校中構建完善的“課程思政”體系,可以為高等教育提供踏實的觀念基礎,高校全面開展思政教育已成為新形勢教育改革下的根本任務之一。土木類專業的主干學科是:力學、物理化學、工程導論等,其主要培養對象為能在房屋建筑、道路橋梁、給水排水和地基處理等領域從事規劃設計、建筑施工、管理研究等工作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1]。在此類專業的專業課中推進課程思政建設,可以極大程度上點燃學生的家國情懷、社會責任感和建設國家的專業熱情,從而更好地實現育人和育才的有機統一,有助于提高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技術型人才儲備。對于“課程思政”實質的探索與研究,不僅要做到表面涉及范圍之廣,更要做到內涵推廣之深,將思想政治教育與普通課程全方位融合。
一、“課程思政”的提出背景及具體內容
“課程思政”是指將思政教育融入除思政課之外的廣大課程內容中,構建全員、全程、全方位育人格局的形式,使思想政治理論課與專業課同步開展,將“立德樹人”作為教育根本任務的一種綜合教育理念[2]。早在2014年,上海市教委提出要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的教學理念,明確教育改革方向和重點突出對象,其目的在于把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學科知識體系有機結合,將“思政教育”全面滲透到學校教育及教學全過程中。加強和改進高校思想政治培育工作,事關如何創辦大學、事關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是否后繼有人,這是一項必須重視的政治任務,也是一項重要的教育戰略工程。2020年,教育部印發《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其中指出,課程思政建設要在所有高校、所有學科專業全面推進。2020年6月,教育部組織召開全面推進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工作視頻會議,呼吁要全面認清推進高校關于“課程思政”建設的戰略意義,充分發揮好專業課教師在思政教育走向課堂過程中的主力軍地位、將專業課教學作為改革實踐的“主戰場”,逐步推動“課程思政”建設并不斷取得新進展、新成效,使專業課與思政課齊頭并進,構建全員全程全方位的育人模式。
二、土木類專業積極推進思政元素融入專業課程教學的研究設計
(一)內容創新:土木類專業有關“課程思政”的課堂內容設計
“課程思政”作為一種新的課程觀和教學理念,其最優設計方案仍在不斷摸索中。目前,課程思政應基于專業突出性的特點,有針對性地把思想政治理念通過課程內容安排靈活地結合到專業知識點的教學中。例如,在講解有關先進技術與設備時,可以通過對比國外技術和設備與我國自主研發產能的差異和優缺點,結合發達國家對我國高新技術產業出口管制和限制我國特定學科類別專業學生進行學術交流的現狀,激勵學生走上技術創新的道路。同時在介紹工程技術案例時,穿插我國現有基建工程取得的輝煌成就,使課堂教學更加生動且富有感染力,例如港珠澳大橋的海底隧道、川藏鐵路的鋪設、高鐵軌道的沉降等[3],喚醒學生心中的專業情懷和建設國家的偉大抱負,不同專業課根據課程特點和培養方案,合理地深度挖掘其中思政理論的融合元素,實現內容的自然過渡,達到“立德樹人”的教育目的,將“課程思政”落在課堂教學的實處。
(二)實踐探索:土木類專業實踐課程與“課程思政”內容的對接聯動
推動思政課程與專業課程同向同行,不僅在于課堂上穿插思政理論基礎,同時應在實踐教學過程中傳授思政美德,使學生耳濡目染。實踐項目多數模擬行業實際工作的場景,可以在這些項目中對學生普及職業安全、操作規范等思政內容。例如,在實驗室操作時,謹遵實驗操作注意事項,在案例背景中添加課程思政內容,讓學生在進行實驗操作過程中,不僅提高了動手操作能力,也培養了學生的專業素養。在課外實訓過程中,實現思想理論知識與社會實踐生活統一,探索在“課程思政”為目標前提下,開展更多種探索形式,即思政理論課實踐性的創新教學。在“課程思政”理論的引導下,學生極大程度上調動積極性參與社會生活。
(三)精神共鳴:專業自豪感和社會責任感
習近平總書記曾經強調:“青年學生價值觀的取向直接影響著國家的未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須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引導地位,強化青年學生價值觀念的教育。[4]”對于土木類專業學子來說,設計的每一處結構、描繪的每一張工圖圖紙都直接關系著人民生命健康和社會財產安全。因此,牢牢扛起肩上所承擔著的社會責任和堅守心中專業情懷是土木學子必須完成的使命。在充滿挑戰與坎坷的時代,多少工程前輩放棄海外優越的發展條件,毅然學成歸國,在我國領土上潛心鉆研,率先投身祖國建設,打破了國外技術的壟斷,為我國的基建工程打好強有力的理論基礎。將思政教育融入專業課堂,可以讓學生認識到個人思想意識和專業技能與國家的繁榮富強和社會經濟發展休戚與共。
三、“課程思政”在教學內容中的價值指向和改進方向
習近平總書記曾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作出相關闡述,“樹立學生正確的思想價值觀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樣,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錯了,剩余的扣子都會扣錯。人生的扣子從一開始就要扣好。[5]”將立德樹人的教育任務和培養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的目標相結合,這正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中之重。一輩輩涌現出的青年人才為了穩步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和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遠大目標而接力奮斗。當今全球局勢中,國家力量之間的競爭、社會意識形態的滲透和爭奪,在某種程度上就是對青年學生個人能力以及其思想領悟水平的競爭。理想信念是青年的珍貴財富,也是我們黨對思政教育的重點著手方向。通過思政教育引導青年學生堅定理想信念,將理想信念視作動力源泉,為個人能力的進步和社會科技創新以及國家的繁榮富強而努力拼搏。
目前,高校現有的教學方案和人才培養計劃上,仍舊存在各學科思想政治教育資源沒有得到充分挖掘的問題,綜合分析思政教育的發展現狀和問題,制定有關“課程思政”新的發展路徑和對策,有助于延伸和拓展思政教育下的人才培養體系,對從多角度進行人才培育的教學計劃有重大戰略意義。為進一步完善所構建的理念框架,使“課程思政”進一步融合當前教育體系,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出發:
1.加強馬克思主義理論等思政相關理論知識的學習,對“課程思政”的內核進行更深一步的了解;
2.建立激勵制度,調動教師積極參加“課程思程”,充分發揮課堂強大感染力的特點,促進理念的推廣;
3.完善科學的“課程思政”教學評價體系,從教學方法和學生身心素質健康成長角度進行綜合評價。
四、結語
平衡多樣化的專業課程與思政教育的關鍵在于牢牢抓住立德樹人的教育核心,不斷完善“課程思政”的理論架構,充分發揮思政教育強大感染力的特點,幫助學生提高政治敏感度及文化認同,同時喚醒學生心中的愛國意識,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學習生活中埋下愛國主義的根基。土木類專業的學科培養計劃不僅在于教學各種專業知識技能,還包含著思想道德品格、政治信仰立場等多方面內容。因此,在課堂及線下的教學實踐生活中,提煉課程內容中所涉及的思政要素,并對其進行優化,把專業課程作為載體,使“課程思政”以生動而具體的形式和學科知識進行良性融合,從而正確引導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職業觀,促使學生成為擁有家國情懷并為之而不懈奮斗的棟梁之材。
參考文獻:
[1]劉宗仁主編.土木工程概論.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M]2010-06-22
[2]張凱,段嫵迪,辛海燕.課程思政研究綜述[J]職業技術,2021,20(04):1—6
[3]張科,納學梅.課程思政融入《土力學》教學的探索與實踐[J]高教學刊,2021,(08):113—116
[4]楊迎春.習近平新時代青年思想政治教育觀初探[J]學理論2021,(02):87—89
[5]張欣然,任思斌.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全面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J]科教文匯,2020(09):3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