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霞
在一個班集體當中,難免會有一些學習成績基礎薄弱或組織紀律性不強或集體榮譽感淡薄的學困生。面對這些學困生,有些班主任會將批評、懲罰作為教育手段,或試圖用各種規章制度壓服他們,但結果往往適得其反。筆者認為,轉化學困生是一項長期而又艱苦的工作,需要我們的耐心、細心和誠心。通過多年的班主任工作實踐,下面,筆者談談轉化學困生的幾點體會。
一、尊重學生,維護學生的自尊心
現代心理學研究表明,青少年的自尊心具有強烈性、敏感性及脆弱性等特點,這在學困生當中表現得尤為明顯。由于成績、公眾形象不理想等,學困生更加渴望得到別人的尊重和理解。有的學困生為了滿足自尊心,往往會故意和教師對著干,以表示自己有“能耐”,并以此作為炫耀的資本。因此,對學困生的教育,在平時的交往中就必須要注意尊重、愛護和培養他們的自尊心,應事事處處尊重他們,雙方建立平等、合作、友好的師生關系。
筆者所帶的班級有位學生小李,生活作風懶散,經常不做作業,上課注意力不集中,要么開小差,要么趴在桌子上睡覺,還經常遲到甚至曠課。在同學們的眼中,他是一個典型的學困生,甘居下游、不思進取。有一次,筆者在課堂上要求學生們用三分鐘的時間默記一篇短文,隨后抽查。三分鐘過后,很多學生都主動舉手并順利地將短文的內容記下來。忽然,筆者發現坐在第一排的小李似乎想舉手,可眼睛又偷偷地往四周看了看,好像很猶豫的樣子。于是,筆者把他叫了起來,沒想到全班“轟”地一聲,發出一陣笑聲,大家都不以為然的樣子。此時的小李慢騰騰地站了起來,紅紅的臉龐掩飾不住他內心的尷尬。筆者看著小李說:“小李,老師期待你的精彩表現,相信自己,老師支持你!”于是,他開始把短文的內容背出來。出乎意料的是,筆者沒想到他會背得那么流暢。趁著這機會,筆者叫他上講臺,讓他把這篇短文用中文翻譯并在黑板上出來,他做到了,而且字體也寫得很工整。大家當時都愣住了,筆者大喊一聲:“Good!”帶頭鼓起掌來,全班學生也都為他鼓掌。掌聲過后,筆者對著大家說:“小李做得非常棒!我們相信他以后會做得更好的,大家說對嗎?”“對!”嘹亮的聲音響遍了教室。從那以后,小李比以前表現好多了,極少出現不交作業的現象,也變得愛向同學請教問題,上課不僅不睡覺,還很認真地做起筆記。筆者利用課后時間不斷地與他進行交流,鼓勵他要不甘落后,并建議科任教師多給他回答問題的機會。從那以后,小李學習上更加主動、積極,并在期末頒獎典禮上,以優秀的表現榮獲了學校“學習積極分子”稱號。
在教育過程中,教師只有尊重學生、愛護學生的自尊心,才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從而幫助他們克服自身弱點,促使他們不斷進步,這樣,教育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二、信任學生,樹立學生的自信心
學困生,并不等于他們就是一無是處。在這些學生當中,往往不乏“運動健將”“藝術精英”等,只要我們稍微留意一下,也許會冒出許多并不為人知的各種特長學生。但由于種種原因,目前有很多學生不懂得悅納自己,認為自己成績不好就是在教師心目中毫無地位的。于是,對自己不能作出正確的評價,漸漸地對自己失去自信心。作為班主任,要善于發現這類學生身上的閃光點,并給予充分的肯定,又要不失時機地對他們因勢利導、長善救失,發揮其興趣特長,將他們引導到正確的軌道上來。
記得上學期剛開學不久,我校舉行了一次運動會。筆者班的男運動員沒有一個拿到名次,這成為獲獎女運動員的“話柄”。運動會結束后,筆者在班上認真作了總結,并進行了頒獎儀式。對在運動會上表現積極的參賽者都給予了充分的肯定,其中就包括成績不理想、上課老愛睡覺的小吳。他報的項目都是中長跑,雖然他個子矮小,跑起來也不算快,但他做到有始有終,將所有的比賽項目都順利地完成了,最后還主動替一位受傷的學生跑了接力賽。雖然沒有拿獎,但他那積極、認真的態度和堅強的意志力讓筆者很感動!頒獎儀式上,筆者大力表揚了他,并給他發了獎狀及一份小禮物。他接過獎狀的時候,臉上露出喜悅與滿足,洋溢著自信與榮幸。那一節課,他沒有開小差更沒有睡大覺,整一節課都在認真地聽講,這是他從未有過的表現。在期末的時候全班學生一致推選他為學校的“勞動積極分子”。
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應以賞識的眼光看待每一位學困生,用平和的心態去期待每一位學困生,讓他們都感受到自身的價值,從而在教師信任的目光下大膽嘗試,體會成功的喜悅。也正是由于有了教師對他們的信任與理解,才使他們找回自信心,從而健康快樂地成長。
三、激勵學生,喚醒學生的上進心
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說過:“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的確,對于學生來說,激勵能喚起他們的上進心,同時還能不斷地滿足嘗試的欲望與感受到成功的喜悅,從而提高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主動性,并增強自信心和斗志。
記得剛開始接手的班級,有個學生叫小成,據他所畢業小學的教師反映,他是學校出了名的愛打架,脾氣暴躁,不懂得禮讓的學生,由于缺乏正確的學習動機而經常曠課,他的學習成績一直以來都處在班級的下游。初中報名入學后,筆者假裝對他的情況一無所知。由于他身材高大,筆者推薦他擔任體育委員。此外,每次上課,筆者都特意叫他回答問題。剛開始的時候他表現得很不屑,有幾次甚至連想都沒想就說“不會”!筆者并沒有氣餒,只要他答不出來的問題筆者都在課后耐心地為他講解。此外,筆者在班上組織了“學習互助小組”,讓學習好的學生熱心幫助他解決學習難題。漸漸地,他對筆者的提問也不再那么抗拒了,筆者對他的教育也堅持做到多勸勉、多鼓勵、多指導和多幫助。有一次,筆者布置學生寫一篇關于生活的短文,沒想到他作業完成的質量很高。第二天上課,筆者引用小成寫的短文跟學生們作評講,評講過程中充分肯定了他的寫作能力,對他的進步給予了大力的表揚,并鼓勵其他學生們向小成學習,通過努力將自己內在的潛能發揮出來,不斷進步,爭取做得更好。筆者的話音剛落,教室里就響起了雷鳴般的掌聲,學生們都向小成投去贊賞的目光。那一刻,筆者看到小成紅著的臉上露出了幸福的笑容。經過努力,筆者看到他在課室里跟同學和諧地玩耍,并且很長一段時間都沒有出現過打架的現象。在他的眼神中,筆者看到了自信,看到了希望。
班主任工作讓筆者積累了經驗,增長了才干,豐富了知識,開闊了視野,使筆者深深地感悟到:作為一名班主任,如果能充分地以一顆理智而寬容的心用好“尊重、信任、激勵”這三大絕招,相信學困生就能在和諧的樂章中健康成長,不斷進步。
責任編輯? 林百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