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昌春
【摘 要】 新形勢下的高中化學教育教學,不能僅僅將目光停留在學生化學知識的掌握上,而是需要進入到更高層次的價值追求格局,實現學生化學學科核心素養的發展。社會責任素養,屬于高中化學核心素養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也應該成為當前高中化學教育教學的目標。由此作為高中化學教師,對于教育教學中學生社會責任素養的發展問題進行探究,是很有必要的。
【關鍵詞】 高中化學? 核心素養? 社會責任素養
高中化學新課標中提出要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實現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的發展和進步,并且詳細提及到五條化學學科核心素養,科學態度與社會責任隸屬其中之一。社會責任是學生正確理解社會與自身之間關系,懂得運用自身掌握到的知識,更好地融入社會,創造更加美好的社會。
一、學會從社會責任角度去看待化學與生活的關系
化學作為一種科學,其在創造美好生活中發揮著重要的效能,因此高中生需要有美麗化學的價值觀,正確認識化學與我們生活點滴之間的關系。在沒有化學技術之前,人們的衣服材料來源于羊毛、棉花或者蠶絲,甚至有人過著衣不蔽體的生活,沒有化肥和農藥,糧食產量很低,人們過著食不果腹的生活,但是有了化學技術之后,我們豐衣足食的愿望得到了實現,甚至將其使用到航空領域、醫療領域、新能源開發領域、環境保護領域等。當前社會上一些人對于化學科學有所誤解,比如認為化肥和農藥殘留問題的出現,食品添加劑過量使用的問題,化工廠三廢排放導致環境污染問題,都是化學的錯,實際上都是因為對應行為主體沒有社會責任感而導致的,化學本身沒有錯,化學的初衷就是服務于人類,提高人類的生存生活質量。比如在魯科版必修第一冊《走近化學科學》章節學習之后,教師可以專門組織學生開展一次化學科學是有利還是有害的辯論賽,允許學生積極去收集相關的資料,選擇好辯手,然后在課堂上開展一場小型的辯論賽,在這樣的辯論中,高中生開始以正確的視角去審視化學與生活的關系,樹立正確的化學學習觀念。在此過程中學生也意識到要想切實的發揮化學科學的效能,就需要懂得實現社會責任感的塑造,與缺乏社會責任感的現象做斗爭,建立更加健全的監督管理機制,以確保缺乏社會責任感的行為會得到懲處,這樣就可以確?;瘜W更好地發揮其在提升人類生存生活質量中的積極效能。
二、學會穿插化學史料滲透社會責任理念
在高中化學知識學習的過程中,結合實際教育教學訴求,可以適當的融入對應的化學史料,潛移默化中實現社會責任理念的穿插,這樣就可以使得學生更加深刻的理解社會責任的內涵,并且慢慢的將社會責任作為自己的行為準則,這樣就可以引導實際的社會責任素養朝著更加理想的方向發展和進步。比如在學習鈉的幾種化合物知識點的時候,教師就可以將我國近代化學工業的奠基人之一——侯德榜的故事引入其中,他所創造的侯氏制堿法,使得我國化學工業得以發展。這樣的成功絕不是偶然的,而是他刻苦努力的結果,也是他勤奮好學的結晶,利用這樣的故事激發學生去學好化學知識,爭取將來也能夠利用自己的努力為國家的發展做出自身的貢獻。需要注意的是,故事中侯德榜在看到人們買不起堿,就不得不去吃酸饅頭的時候,他就決定回國去發展化學事業,關注于制堿成本的降低,不斷實現氨堿法的改進,在此基礎上慢慢形成了對應的侯氏制堿法,使得食鹽的轉化率得到了不斷的提升,工藝流程也更加簡潔,制作過程中對于環境的污染也大大降低。學習他的故事,可以讓學生感受到什么是愛國情懷,什么是家國情懷,什么是自強不息,什么是艱苦創業,由此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和民族自豪感得以塑造。依靠這樣的方式,學生開始明白,作為新時代的高中生,對自己負責,在學生階段做好學生該做的的事情,好好學習,這就是對社會負責,就是對國家負責,只有這樣將來才能夠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發光發熱。在這樣的史料鏈接中,學生開始意識到社會責任感不是一個空洞的口號,它與我們每一個人都息息相關,要懂得以社會責任感去要求自己,不斷努力,不斷進取,積極樂觀,這樣才不枉青春年少。當然在化學史料融入的過程中,除了可以依靠教師引入的方式之外,還可以將其設定為探索性的活動,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自己去進行尋找,自己去進行歸結,然后發表自己對此的看法,在這樣的自主體驗中,他們對于社會責任感的認知會更加深刻,自然可以步入到更加理想的化學學習格局。
三、在生活化教學中實現社會責任理念的不斷滲透
很多高中化學教師在進行化學教育教學的時候,會適當地引入生活元素,由此構建生活化教學情境,學生在這樣的情境中可以更好的認識化學現象,思考化學問題,理解化學與生活之間的聯系。很明顯,在此過程中,可以很好的將社會責任理念滲透進去,這樣就可以鍛煉學生的實踐能力,實現社會責任感的提升。比如在鈉的化合物知識點學習的時候,教師設問:今天早上大家吃了什么?學生有的反饋吃面包和喝牛奶,有的反饋吃包子和喝稀飯,有的反饋吃饅頭等?此時教師繼續設問:為什么我們吃到的包子和饅頭都是松軟可口的呢?學生會想到在實際制作的過程中放入了一定的發酵粉,發酵粉有這方面的功能。此時教師順利引入到本次課堂學習的主角——碳酸氫鈉。在課堂上師生交流互動,對于碳酸氫鈉的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有著充分的了解,也知道其在不同的領域有著不同的應用。此時教師會引入如下的生活情境:碳酸氫鈉還可以治療胃酸過多,在生活中醫生常常會說,胃潰瘍的病人不能購買有效成本中有碳酸氫鈉的胃藥,就是因為碳酸氫鈉與胃酸可以產生氣體,這樣就可能出現胃穿孔的風險。在講述海水中重要元素——氯的時候,教師可以將居家消毒及去污除味引入進來,比如使用潔廁靈能快速除去馬桶內污漬和異味,使用84消毒液則能有效殺滅真菌和細菌。網絡自媒體聲稱若將二者混合使用,會達到“強強聯合”,起到更好的效果,對于這樣的聲音,可以鼓勵學生去進行探討,發現84消毒液和潔廁靈一起使用,不僅起不到強化效果,還會產生一種有毒氣體——氯氣,如果將其泄露在空氣中,可能會對環境造成污染。高中生在理解這些化學科學知識之后,就可以通過該認知以拍視頻等方式來進行化學科學知識的普及,然后成為化學科學知識宣傳的行為主體,高中生也能夠在這樣的社會實踐活動中意識到自己在化學科學知識普及中發揮自身的效能,這樣的點滴行為也是社會責任感的集中體現。在此過程中,高中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生活與化學之間的關系,將自己掌握的化學知識運用到社會問題解決中去,發揮自己的效能,由此使得自身化學知識的應用能力得以鍛煉。
四、結束語
高中化學教育教學的過程中,需要關注學生社會責任感的培育,而社會責任感的培育不是朝夕之間能夠實現的,必須要懂得建立長期的教育機制,在學科價值觀矯正中,在化學史料融入中,在生活化教學過程中,積極主動地去滲透,選擇合適的融合方式,確保讓學生去思考,讓學生去識別,讓學生去歸結,讓學生去反思,這樣就可以慢慢地進入到社會責任感塑造的格局。
參考文獻
[1] 王友芳,劉福祥,郭亞寧. 基于核心素養視角下高中化學教學策略探討——以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為例[J].廣東化工,2019,46(02).
[2] 張莉芳.高中化學核心素養教學模式的探究與實踐[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19(04).
[3] 許曉韡,晏得珍.淺談高中化學學科核心素養課堂教學策略[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9(07).
[4] 吳梅花.核心素養視角下的高中化學教學策略[J].西部素質教育,2019,5(18).
[5] 曹永峰,辛榮祿.基于學科核心素養培養的化學教學策略[J].西部素質教育,2019,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