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冬梅 袁焜 劉艷芝 張佐佐 趙素瑞



摘 要: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是一種新型的數字信息技術與高等教育兩者有機結合的一種教學模式,超星學習通平臺功能強大,獲取信息便捷,很適合混合式教學模式的開展。文章以文物保護技術專業的實驗項目“傳統工藝制作壁畫”為研究對象,分析了該實驗項目的現狀,針對其特點,構建了基于超星學習通平臺的混合式教學模式,實踐教學證明,這種模式可有效提高教學質量,教學效果顯著。
關鍵詞:超星學習通;古代壁畫;傳統工藝;混合式教學
古代壁畫的保護和修復工作一直以來都是文物保護領域的重點工作,目前兼具扎實理論知識和專業能力的壁畫修復人才少之又少,現階段對專業人才的培養尤為重要。壁畫保護與修復是天水師范學院(下文簡稱我校)文物保護技術專業的核心必修課,這門課程以理論加實踐的方式可以提高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科學思維能力,使學生面對中國古代壁畫中出現的一些病害問題時,能做出正確分析與判斷。現代教學媒體的先進性與傳統教學的實用性相結合的教學實踐模式,可大力促進壁畫保護修復實驗課程教學質量不斷提高。
近年來,我校不斷加大教學改革與創新力度,全面提升教學質量,我校以文物保護技術專業的實驗項目“傳統工藝制作壁畫”為研究對象,對我校2017級、2018級文物保護技術專業的學生進行傳統工藝制作壁畫混合式教學實踐,有效規避了傳統線下教學的矛盾和不足,在豐富學習過程和內容的同時,也有效提高了實踐教學效果。
1 傳統實驗教學的不足與混合式教學的優勢
通過傳統工藝制作壁畫,加強了學生理論知識的深度,學生通過親自動手檢驗或證實所學知識的實踐過程中,能夠近距離地接觸和感受古代工藝和古代文明。傳統的實驗課堂教學是學生課前預習、教師課堂講解演示的模式,在實驗過程中教師進行指導,學生操作并做好實驗記錄,課后學生完成實驗報告。這種教學模式學生的學習興趣不高,學習效果較差。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①學生預習期間師生互動少,預習過程中出現的問題不能及時解決,教師也不能及時準確地掌握學生的預習效果,教和學是“兩張皮”。
②學生在實驗的過程中依講義按部就班地操作,缺乏獨立思考的能力,學習效果也不理想。
③教師難以了解學生的具體學習情況,無法對學習成果做出精準、客觀的評價。
超星學習通智慧課堂功能十分強大,它是一個集線上課程管理與教學改革為一體的教育應用平臺。①基于超星學習通的混合式教學模式的開展,將線下面對面的教學與線上網絡教學緊密結合,使學生的學習不受時間、地點的限制,既引導學生對知識進行自主建構,又實現學習效果的最優化。
依托超星學習通平臺,教師可以發布學習資源,包括課件、教案、視頻、音頻和網絡鏈接等一系列資源。還可以通過在線課堂、主題討論、搶答等活動活躍課堂氣氛,實現師生的高效互動,突出以學生為中心、教師為主導的學習模式。平臺上的隨堂練習、討論、分組任務、作業及實驗報告版塊可實時反饋學生的學習數據。②
2 “傳統工藝制作壁畫”混合教學模式的構建
2.1 教學設計的總體思路
借助超星學習通平臺,建立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雙邊互動式學習環境③,將個性化學習與小組合作學習相結合,根據學生不同的認知能力對其進行異質分組,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團結協作能力。整個教學過程可分為課前、課中、課后鞏固提升三個模塊。圖1為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思維導圖。
2.2 課前模塊
2.2.1 教師課前準備階段
在超星學習通平臺中上傳并發布傳統工藝制作壁畫的教學資源,包括實驗章節、課件、教案、視頻等,將學生分組并創建班級討論組,根據每小節知識點布置課前學習任務,建立網上討論和作業庫模塊。
①制作導學案。經前期對壁畫保護修復理論課的學習,學生已掌握了古代壁畫的結構,對古代壁畫制作材料與工藝有較深程度的理解,為使學生更好地完成本次實驗,制作了導學案(表1)和思維導圖(圖2)。
②制作微視頻。將“傳統工藝制作壁畫”的相關知識點進行劃分,根據知識點的任務錄制實驗微視頻。微視頻應于課前3天傳至超星學習通。
2.2.2 學生課前準備階段
課前學生登錄超星學習通并預習線上資源,在學習討論板塊發布自己的課前預習,并就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和老師進行在線交流、答疑解惑。
2.3 課中模塊
2.3.1情境導入
由于傳統工藝制作壁畫的理論基礎與實踐操作互相滲透,為使學生能夠全身心地投入課堂,教師可以通過表1導學案引導學生將理論知識拼接整合成一套完整的實驗流程,激發學生的實驗興趣。上課后,教師根據學生的預習情況,收集整理線上問題及教學任務中的重點和難點,最后進行課堂講授。
2.3.2 實踐操作
教師分配組織實驗,具體分組實驗方案見表2,實踐教學活動見表3,學生帶著興趣和學習任務進行實驗操作。因實驗視頻早已上傳至超星學習通,學生在實驗中可隨時觀看,實驗過程中出現的問題也可小組討論解決。教師檢查實驗操作情況,并對實驗做出總結和評價。此外,課中實踐活動增強了學生的專業興趣,激發學生對我國文化遺產保護的強烈責任感和使命感。
2.4 課后鞏固提升模塊
①教師線上反饋評價。實驗結束后學生要完成實驗報告,上交實驗作品,教師批改實驗報告和作品并評分。
②學生課后鞏固與提升。教師將線下實驗和線上實驗記錄、實驗報告中發現的問題與學生交流討論,并進行歸納總結。對學有余力的學生可進行課外能力拓展,①培養其創新能力,提升實驗素養。
3 實踐教學效果
在傳統工藝制作壁畫實驗教學課程結束后,學生需要在超星學習通填寫教學效果評價表,本次參與學習學生的調查結果見表4。從表4的調查結果可知,多半同學都能在課前預習,認真觀看超星學習通平臺的視頻和學習與實驗相關資料。大多數學生認為通過超星學習通平臺進行課前預習對他們的實驗幫助很大。通過本次教學改革與實踐,學生的學習效果大有提高。
首先,學生通過查看超星學習通上的課件、視頻信息等資料,可以直觀了解傳統工藝制作壁畫實驗教學的內容,對實驗中可能出現的問題有預估,①這種有效的預習有助于學生思路的拓展和能力的提升。
其次,通過超星學習通平臺,教師可以更好地了解學生對實驗的掌握情況,能進行有效的反饋與評價。
最后,課程采用了線上線下的多重考核方式,在這種考核方式的約束下,學生的參與度有了很大的提高。②線上線下混合式實踐教學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增強。
4 結語
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是順應互聯網信息時代的創新人才培養模式,采用互聯網平臺進行教學,可使信息化教學與實驗教學相結合。本文以超星學習通為支撐,改變傳統教學方式,將課前、課中、課后有機結合,進行了兩輪混合式實踐教學,達到了預期效果,實現了以學生為主體的自主學習模式,提高了學生的自學能力、動手能力、創新能力以及搜集有效學習資源的能力。當然,在教學過程中,有些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較差,學習效果不好。在今后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不斷調整教學方式,提高信息化教學能力,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進一步改進混合式教學模式,實現精準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