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哲淳 張革放 楊晶
【摘要】? ? 受國際局勢、宏觀經濟及“互聯網+”背景的影響,當前高校畢業生就業形勢日趨嚴峻,受到社會廣泛關注。因此,開展對高校畢業生等重點群體的就業支持體系研究既是應勢之舉,也是脫貧攻堅的應有之義。本文從“互聯網+”背景下中醫學畢業生就業困境出發,積極構建以高校為主體的,含括政策支持、困難幫扶、就業指導在內的畢業生就業支持體系。
【關鍵詞】? ? “互聯網+”? ? 就業? ? 中醫學院? ? 畢業生
引言:
近年來,黨中央把穩就業作為“六穩”之首,始終把就業工作擺在突出位置,保持了就業穩定和發展大局穩定。就業,一頭連著百姓福祉,一頭連著經濟發展,所以說就業既是民生之本,又是發展之基。高校畢業生是國家的寶貴財富,解決好他們的就業問題是“穩就業”工作的重中之重,穩住了重點群體,就穩住了就業基本盤。[1]“十四五”規劃綱要草案也提出,要完善高校畢業生等重點群體就業的支持體系。這就要求采取更加有效的舉措、更加有力的工作,分類幫扶,因人施策,全力以赴抓好重點群體就業工作。如何在互聯網時代,依托便捷的網絡信息技術,把握機遇,迎接挑戰,打破既有思維,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工作格局,把高校畢業生就業的壓力轉化人才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社會發展的動力,是我們高校教育工作者必須要解決的問題。[2]
一、新發展階段高校畢業生就業面臨的環境
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問題,既關系實現個人價值和家庭幸福,更關乎國家長遠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新發展階段,我國高校畢業生規模仍將保持在高位。2021屆普通高校畢業生將達909萬,加上2020年已畢業未就業學生,以及留學回國人員等,就業市場求職規模將超千萬,2021年就業形勢依然嚴峻。
第一個問題是結構性的問題比較突出,有很多畢業生畢業以后就沒有找到工作。因為這部分畢業生的數量逐漸增大,會對于相對平衡的就業形勢產生很大的不良影響,會直接造成整個結構產生變化。[3]
第二個問題是發現勞動力市場的信息有問題,因為畢業生繁重的課業壓力、實習規定和用人單位地區、領域的限制,很多用人單位和畢業生不能夠正常地見面,這樣會直接影響招聘和應聘的成功率。
第三個問題是一些中小企業,因為自身的企業規模、薪資待遇難以滿足大學生的心理預期,所以他們招用高校畢業生會存在一定困難。
第四個問題是高校畢業生的職業指導這方面比較欠缺,現如今大學畢業生所接受的就業指導相對表面化,難以從學生個體的角度進行專業的剖析,也未能結合學生的專業提出制度化的規劃對策,這樣會直接影響學生的就業率。
二、中醫學院畢業生就業難的原因分析
2.1專業結構單一,招生人數過多
1.我院本科只有中醫學一個專業大類,專業結構比較單一,與醫院需要的專業對口不匹配;且2021屆五年制畢業生高達471人,是近三年來畢業生人數最多的一年,畢業生人數的增長,直接導致畢業生的就業競爭呈現更加激烈的態勢。
2.就業市場對人才需求有限,每年院校的畢業生數量十分穩定甚至是逐年增多,就業需求和就業市場對人才的需求不成正比。一些學校在招生過程中不考慮后續的就業問題,一味的盲目擴充學生數量,直接影響后續的就業發展。招生人數過多不僅會嚴重擠壓學校的硬件和軟件資源,造成學生培養質量下降,同時也會造成每年的畢業生人數大幅增加,會有一部分學生因為能力、專業和雙向選擇方面的障礙等問題難以就業,這就會使得就業競爭更加激烈。[4]
2.2求職信息不暢通 渠道較為有限
1.一般高校畢業生都會在畢業前的3、4月份開始求職,但這個時間的大學生基本都在學校繼續學習或者參加實習,兩點一線的學習和實習生活讓學生很難有機會獲取更多的招聘信息,學生只能在閑暇之余選擇較為單一的網絡招聘的形式,在空閑時間尋找自己合適的工作。網絡溝通渠道對于求職信息的傳遞和交流會展現出一些滯后和不暢通的特點,直接影響學生的求職效果。
2.目前大學生的就業渠道主要包括自主應聘和校園招聘等形式,這些招聘活動所對應的單位相對有限,會有一部分學生難以在現有的招聘渠道中找到適合自己的崗位,這樣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求職質量。
2.3就業形式單一,就業渠道受限
1.受專業限制,我院畢業生就業大多考慮考研或去大醫院,而不會選擇去人才短缺的鄉鎮衛生院、醫藥企業、中醫館以及基層就業,分析過去幾年學生整體就業結構特點可知,學生的就業方向和行業及領域十分相似,就業形式單一勢必造成就業選擇范圍窄、機會少,也會從根本上影響就業率。
2.中醫學院合作邀請的用人單位多為省內的醫院和醫館,省外的就業市場開拓力度不夠。目前我校學生大部分就業的單位都位于省內,受學校方面校外聯系工作的限制以及學生個體認知等方面的影響,很少有學生去省外單位就業,這樣會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單位區域內的就業壓力,會讓更多的學生在激烈的競爭中喪失就業機會。
2.4就業理念不成熟或受外界影響
大學畢業生因為一直在學校學習和生活,對于自己未來的人生和工作規劃沒有明確的目標。在選擇就業的過程中很容易受不成熟就業理念的影響而選擇不適合自己的崗位,或者是找不到自己能力和專業對應的工作。
還有一部分學生受家長的影響會在選擇外出就業還是參加公務員、事業單位和研究生考試當中猶豫徘徊,很多學生會有邊找工作邊考試的想法,大部分畢業生在考試結果完全確定之前不會安心準備就業;且很多考研失敗的學生在畢業考核結束之后,會選擇在家或者學校專心準備第二次考研,不考慮就業問題,此舉深受家長的支持,大大影響畢業生的就業率。
三、“互聯網+”背景下畢業生就業援助機制的措施
高校承擔了人才培養的重任,是促進畢業生就業工作的重要力量。中醫學院作為湖南省“三全育人”綜合改革試點院系,要堅定貫徹落實各項政策要求,以提高就業率與就業質量為工作目標,以提升就業服務水平、強化畢業生就業能力為工作重點,以拓寬渠道、促進線上就業為突破口,引導大學生化危為機、增進就業信心,轉變就業觀念,努力實現就業目標,確保應屆畢業生就業工作完成既定目標。
要在改善需求上下功夫,創造更多適合畢業生的知識型、技術型、創新型崗位;在優化供給上下功夫,增強畢業生適應市場和企業實際需要的能力;集中開展專項活動,加大對離校未就業、困難畢業生幫扶力度,幫助畢業生更好擇業、更快就業。
3.1落實政策,創新舉措組織專場招聘會
1.去年至今受疫情影響,為確保畢業生實現全面地、充分地高質量就業,在疫情防控常態化的背景下,中醫學院與各用人單位精準對接,細致了解單位選聘需求,確保每一場專場招聘會有序有效進行。同時每場招聘會都采取全程同步直播及微信、QQ推送等方式進行宣傳。
2.制作畢業生生源宣傳手冊,將學院畢業生的基本情況和生源情況以表格的形式體現出來,讓用人單位精準掌握、了解學院畢業生信息。
3.2聯動幫扶,進一步提升考研率
1.舉辦學習經驗交流會、師生座談會等,讓學生形成正確的學習態度,掌握有效的學習方法,提升應考能力與心理素質。
2.充分調動專業課老師的積極性,在學習態度、學習方法等問題上多給學生指導,及時為學生解疑答惑、排憂解難,優化學業幫扶質量。
3.3精準對接,做好就業困難生工作
1.對家庭經濟困難、少數民族畢業生等各類就業困難群體進行全面摸底了解并建立臺賬,通過發放求職補貼、個性化輔導等多種方式,幫助他們盡快就業。
2.對建檔立卡貧困家庭畢業生和零就業家庭畢業生,學院領導親自輔導,指定專人負責,實施“一對一”的個性化指導與服務,千方百計幫助其就業。
3.4“走出去、請進來”,促進畢業生就業
1.學院就業工作領導小組親赴各地人才交流中心、省市縣各級中醫院和中醫藥相關單位,開展畢業生推薦、就業市場建設和調研工作,從而建立良好的、通暢的就業市場網絡系統。
2.邀請優秀校友開展講座。通過優秀校友講述自己的基層工作體會、奮斗經歷等,幫助學生適應職業需要、調整就業心態、明確職業定位、選準就業方向,引導學生扎根基層就業。
3.5“職等你來”,開展就業指導
積極舉辦職業規劃、應聘技巧、面試禮儀等輔導講座,開展以就業為主題的系列指導活動,發放多種調查問卷,對學生的就業升學意向及個人職業傾向、工作專長等進行摸查測試,對學生就業推薦表的填寫和應聘技巧進行宣傳指導,還可以舉辦模擬招聘會等,幫助學生正確認識自己,積極關注市場,做好求職定位,提升職業能力和求職競爭力。
四、結束語
總而言之,我們要加快步伐落實就業任務,只有堅持以保障和改善民生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加大對高校畢業生等重點群體的就業支持,才能使高校畢業生的就業率得到發展和提升,實現教學效果的整體發展。
參? 考? 文? 獻
[1]中國政府網.五舉措穩住就業基本盤.[EB/OL].[2020-10-28].http://www.gov.cn/xinwen/2020-10/28/content_5555345.htm
[2]左東方, 梁昀, 高凱旋. 持續性開展就業指導對大學生就業的促進意義[C]. 2020年教育信息化與教育技術創新學術論壇(貴陽會場)論文集(二).2020.
[3]陳思杭,丁佳俊. “互聯網+”背景下高校畢業生就業幫扶研究[J]. 商展經濟, 2020, No.17(09):86-88.
[4]張秀琴,呂航.中醫藥大學畢業生就業壓力的調查研究[J].南京中醫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02):116-119.
基金項目:湖南省教學改革項目(編號:〔2017〕452-648),湖南中醫藥大學一流學科項目( 編號: 201803)
賀哲淳,男,碩士研究生,講師,從事高校學生管理工作,研究方向: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通訊作者:楊晶,副教授,研究方向:中藥制劑新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