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瑞霞
【摘要】? ? 隨著大數據時代的到來,互聯網+背景下小學數學課堂有了更加豐富的課堂方式,讓學生們的學習有了更好的學習環境。但是目前很多學校在小學數學的教育過程中還存在很明顯的缺陷,很多教師沒有在互聯網+技術背景下,在課堂上對多元化的教學方式進行充分利用。基于此,本文就“互聯網+”在小學數學課堂中應用情境教學法的策略進行簡要分析及闡述。
【關鍵詞】? ? “互聯網+”? ? 小學數學? ? 情境教學
引言:
對于學生來說,傳統的教學方式已經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及學習動力了。在教育改革不斷推動的背景下,情境教學的方式作為一種新型教學模式出現在小學數學的課堂上,并且得到的效果十分不錯。這也證明了情境教學的方式對小學數學有很大幫助,能在一定程度生提升教師的教學質量以及學生的學習效率。所以,教師一定要對情境教學的作用以及運用方式有明確的認知,從而在課堂上通過情境創設的教學方式帶給學生們更好的學習體驗。
一、“互聯網+”對小學數學開展情境教學的意義
在大數據時代背景下,“互聯網+”是建立在網絡平臺之上的。沒有合理有效的選擇互聯網資源,很多行業在電子信息技術的運用過程中,感受到了“互聯網+”的優勢,因而將“互聯網+”與自身行業結合到一起。而對于教育行業來說,通過“互聯網+”開放性,共享性以及交互性的特點,來從整體上提升課堂教學質量,活躍課堂氣氛。并且在教師運用情境創設的教學方法時,還能建立良好的師生互助平臺,在一定程度上豐富教學內容,對教學活動的有效開展帶來了極大的幫助。教師通過互聯網平臺,將教學資源進行科學合理的優化,帶給學生不一樣的學習體驗,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字數學學習過程中能夠保持熱情和動力。另外,通過這種方式,還能將傳統教學方式變得更具現代色彩,極大的豐富了教學方式和內容,為教師在課堂上順利開展教學活動作出了保障。通過互聯網+的優勢,讓小學數學課堂變得更加生動形象,在原有教學方式的基礎上融合現代技術,充分發揮二者自身的優勢。從而在根本上幫助學生提升學科素養。
二、“互聯網+”背景下小學數學課堂中情境創設教學方式存在的問題
2.1沒有有效的選擇互聯網資源
首先,資源的選擇偏離了教學目標。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在進行情境創設的過程中,選擇的資源很大程度上背離了教學目標。互聯網資源對于情境創設來說只是起到輔助作用,但是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過分依賴于互聯網資源。將主要的精力都用在了查找資源以及課件制作上,對數學知識以及課堂內容完全按照制作好的課件流程進行,從而將互聯網資源的作用超過了情境創設的作用,形成本末倒置的局面。大部分教師在情境創設的過程中,會將時間放在課件的精美制作上,對實際的數學知識講解顯得蒼白無力。這種情況導致情境創設教學方式的作用不能有效發揮。其次,資源的選擇偏離了教學內容。數學情境教學法在本質上而言,要求教師選擇的資源必須符合教學內容,并且要具備針對性的特點。而很多教師在資源篩選時與針對性原則進行了嚴重的背離,導致教師創設的情境與教學內容嚴重脫離。最后,資源的選擇偏離了問題情境。問題情境屬于情境創設的一種,能夠極大程度上激發學生的求知欲以及好奇心,但是教師在運用問題教學情境時,單純通多媒體引導學生,而沒有為學生帶來豐富的知識。另外,學生之間的學習能力以及學習情況的不一樣,針對這種差異現象,教師要做出調整,兼顧到每一名學生,讓所有學生都能參與到情境中,從而更好的得到教學目標。
2.2沒有有效的運用互聯網資源
合理有效的運用互聯網資源,能夠為情境教學法帶來生動形象的優勢,但是若是沒有合理有效的運用,也會為學生在成一定的負面影響。
首先,教師在運用互聯網資源時太過機械化。很多教師將資源的運用沒有做到恰當合時宜,僅僅停留在資源的表面。其次,教師在創設教學情境對資源的使用過于頻繁。很多教師為了體現多元化教學方式,將過多的互聯網資源運用到課堂中,反而對教材內容進行了忽視,這種現象首先不利于教師良好的課堂質量提升,對于學生來說,也沒有很好的學習效率。因此,華而不實的互聯網資源運用,實際上是對學生沒有幫助的。
三、“互聯網+”在小學數學課堂中應用情境教學法的策略
3.1借助“互聯網+”技術創設趣味情境
在大數據時代,“互聯網+”技術的日益成熟是必然趨勢。將互聯網技術運用到教育行業中,可以很大程度的幫助教師豐富教學內容,對學生的學習效率也有很大提升。另外,通過互聯網技術的運用,還能彌補傳統教學中抽象的教學方式,通過音頻等方式能讓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更加直觀生動,從而幫助學生提升數學素養。
眾所周知,數學知識相對來說邏輯較強,對于小學生而言顯得過于枯燥和乏味,針對這種現象,教師可以利用情境創設的方式,來幫助學生在課堂上集中注意力,提升學習效率。
比如,在關于數學知識圖形軸對稱的講解過程中,在進行知識講解前,教師可以在課堂導入環節為學生創設趣味情境,讓學生在一開始就集中注意力,跟著教師的思路,進行知識的學習。結合教材圖形軸對稱,為學生創設貼窗花的趣味情境。
第一步,教師可以通過問題來引導學生進入情境,比如,教師可以詢問同學們有沒有見過窗花,有沒有鐵鍋窗花,知不知道窗花是怎么來的,知不知道窗花有什么特點。通過這些問題引發學生的思考。然后教師利用多媒體為學生播放關于窗花的圖片或視頻,讓學生能夠直觀的了解窗花的形式和狀態,并且在這個過程中,觀察到窗花的結構和特點。接下來,教師就可以引入教材內容,再將準備好的教學工具發給學生,讓學生親自動手,來嘗試窗花的制作。在這種活躍的情境中,不但能將知識點交給學生,還能讓學生對知識有更進一步的理解,并且由于學生親自動手操作,還能對知識的印象更加深刻。另外,這種教學方式足夠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不論是互聯網資源還是趣味情境,都是在學生的接收能力之內,讓每一名學生都能很好的掌握知識。
3.2借助“互聯網+”技術創設直觀情境
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而言,他們沒有足夠的知識儲備,對社會的認知還沒有完善。因此,在面對抽象的數學知識時,會產生抵觸的心理。同時,大部分教師在講解相關知識時,存在很多理論上的缺陷,導致學生對知識沒有良好的理解能力。因此,基于“互聯網+”技術的基礎上,教師要對網絡資源進行合理有效的利用,將抽象的知識變得更加形象,讓理論知識變得更加直觀明了,從而幫助學生對數學知識有進一步的理解。
比如,在小學數學關于替換的講解過程中,教師就可以充分利用網絡資源,為學生創設直觀的教學情境,從而保證教學任務能夠順利完成。替換知識相對復雜,很多學生替換的概念以及運用都不熟練。若是單純通過教材來講解知識,很難順利完成教學目標,保證每一個學生都能學懂,學會。以此,教師可以通過網絡資源,為學生展示替換的具體例子,逐步分解案例,保證學生能夠對知識點進行深入理解和掌握。通過播放視頻的形式,讓學生對替換的定義有更加直觀的了解,再結合理論知識,進一步消化知識點。教師也可以運用互聯網技術,錄制相關知識的實驗視頻。例如,教師可以準備一個1000毫升的水杯和10個100毫升的水杯。將礦泉水倒入1000毫升的水杯中。教師在過程中告訴學生杯子的已知條件,將礦泉水倒入十個水杯中,并且剛剛好全部倒入。這個時候,教師可以像學生提問,大杯容量是小杯子的十倍,那么通過剛剛學的知識,算一算大杯容量以及小杯容量。通過這種直觀的演示,能夠進一步理解替換的含義,從而知識掌握得到進一步的提升。
3.3借助“互聯網+”技術創設生活情境
數學知識很大部分都是取自于日常生活,并且素質教育也提倡將數學教學盡量生活化,讓數學知識能夠回歸生活。給予這種教育理念,教師一定要在數學教學過程中,盡量將知識做到生活化。受傳統教育理念的影響,很多數學教師認為數學教材中包含的數學知識足夠學生們日常運用了,并且教師認為數學教材中呈現的抽象知識能夠涵蓋事物的本質和內涵,也這是因為這個想法,導致數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將重點全部放在數學教材的學習上,而沒有為學生擴展其他學習途徑。
雖然從某種角度來說這樣的教學方式為學生的數學學習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從科學角度分析,這種方式沒有與學生的日常生活相聯系,對學生日后在生活中有效運用數學知識沒有實質性的幫助。因此,作為一名合格的數學教師,應該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便捷的網絡資源,讓數學知識在教學過程中呈現出生活化的特點,以此來進一步將數學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相聯系。
比如,在數學知識關于角的學習中,教師可以為學生創建學生感興趣的生活情境。對于小學生來說,都非常喜歡動畫片,那么,教師可以利用這個特點,創建關于動畫片熊出沒的教學情境,教師可以播放兩只狗熊滑滑梯的視頻,并提出問題引導學生,為什么兩只狗熊,一只滑下來的快,一只滑下來的慢?這種帶有思考性的問題,能夠培養學生的數學邏輯,幫助學生提升素養。視頻播放完畢以后,教師隨之引入教材內容,告訴學生今天要學習的知識點。隨后,教師可以將準備好的一些都帶有角度的生活用品展示給學生,讓學生通過學習來找到物品上包含的角。配合多媒體技術,讓學生深入了解角的組成。課程完畢以后,教師還可以運用多媒體技術為學生展示一些生活圖片,讓學生在圖片中進行角的尋找。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目前我國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還存在很多不完善的地方。尤其是隨著互聯網技術的日益成熟,小學數學更應該要順應時代發展,改變教學理念以及教學方式。“互聯網+”背景下,教師應該充分利用網絡資源,為學生創建多元化的教學情境,從而彌補數學知識抽象特點下學生的學習效率低下的情況。并且在互聯網技術的支撐下,更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以及學習興趣。
參? 考? 文? 獻
[1]吳優.互聯網+背景下優化小學數學教學有效性的策略研究[J].科學咨詢,2020(26):119-119.
[2]惠清.信息技術支持下的小學數學情境教學實踐探析[J].中小學電教:下,2020(6):44-45.
[3]許惠娟.基于“互聯網+”概念的小學數學情境教學設計與研究[J].教育信息化論壇,2019(12):107-107.
[4]楊文榮.“互聯網+”有效推動小學數學課堂教學[J].基礎教育研究,2019(12):48-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