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伴隨著互聯網+、人工智能、移動5G等高新技術的崛起,人們對廣告設計與制作的需求和要求也越來越高,傳統的專業教學模式已經不能適應當下高職教育發展的新要求,教學改革與嘗試勢在必行。本文首先對鎮江市高等專科學校廣告設計與制作專業的歷史沿革、教學現狀與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接著對小班化教學路徑進行探索,最后對鎮江市高等專科學校廣告設計與制作專業小班化教學路徑的創新點進行了總結。
【關鍵詞】高職高專;廣告設計與制作;教學創新;小班化
【中圖分類號】J524.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4198(2021)15-167-03
【本文著錄格式】金嘯峰.高職院校廣告設計與制作專業小班化教學路徑創新——以鎮江市高等專科學校為例[J].中國民族博覽,2021,08(15):167-169.
一、鎮江市高等專科學校廣告設計與制作專業概述
從20世紀初開始,為促進“實用美術”的發展,我國高等院校陸續開設了裝潢設計、美術裝潢設計等新專業。這些專業的設置主要依照國外的辦學經驗和我國原有的工藝美術專業教學體系。在人才培養目標上參照了國外優秀院校和我國原有“圖案”“工藝美術”等專業的設置要求,修改并制定了培養的標準,伴隨著時代的進步和高新技術的崛起,現在已經不能滿足社會發展的需求。
鎮江市高等專科學校(以下簡稱鎮江高專)開設美術裝潢設計專業(廣告設計與制作專業前身)始于1993年,2001年正式開始以廣告設計與制作專業招生。廣告設計與制作專業于2011年下半年被列為中央財政支持提升專業服務產業能力項目建設專業,2012年下半年被列為江蘇省教育廳“十二五”重點建設專業群核心專業。在中央財政資助重點建設專業中,全國共959所專科學校參與遴選,憑借廣告設計與制作專業入選的僅有四所學校,鎮江高專就是其中之一。廣告設計與制作專業在建設與發展過程中,積極與行業協會、企業等開展“校企合作”,深入探索,勇于嘗試。
二、廣告設計與制作專業教學的現狀與問題
(一)專業教學的現狀
廣告設計與制作專業所涉及的專業課程門類眾多,如:構成設計、設計概論、CIS品牌戰略、空間展示設計、包裝設計、書籍裝幀設計、插畫設計、招貼與海報設計、平面廣告設計等。核心課程具體如下(表1)。
歷經延續性的發展和多次專業評估檢查,廣告設計與制作專業建設日趨完備,在教學內容上具有完善的教學大綱,完整的課程標準。被列入校級建設項目的課程共有8門,精品課程1門,有4門課程入選“校企合作、教學做一體化課程建設項目”。與此同時,教師編著出版專業教材8部,具體包括:《平面廣告設計》《廣告插圖設計與實訓》《廣告策劃與創意實務》《廣告攝影——分類項目攻略》《色彩構成》《立體構成》《設計素描的方法與訓練》《包裝裝潢項目設計與綜合實訓》,其中《色彩構成》入選教育部“十二五”規劃教材。專業教材的打造有效的提高了本專業的教學質量和人才培養的水平。
(二)專業教學存在的問題
雖然在專業建設與發展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由于近年學校在專業招生人數上的不斷擴充,加之在藝術設計思潮日新月異的變化下,傳統的專業教學模式已經不能滿足“更新”的教學要求,具體表現如下。
1.課程標準老舊,教學模式單一
目前,本專業課程教學還是沿用了原有的課程標準,雖然之前的課程標準完備詳盡,但并不符合與時俱進的時代發展要求。特別是對廣告設計與制作這樣“潮流性”與“時效性”較強的專業,不進行課程標準的改革、創新與修訂就意味著倒退。因此,對課程標準的更新應當每三年至少進行一次。此外,本專業的教學模式還是相對單一的,學生在專業課堂中處于被動地位,并未正真成為課堂的主人。專業教學還是停留在以教師講授和演示為主要教學方法的固有模式,“翻轉課堂”“活力課堂”“實踐創新課堂”等并未真正有效融入課堂教學之中。
2.師生互動不足,缺乏個性培養
以鎮江高專廣告設計與制作專業學生人數為例,2018級學生為33人,2019級為29人,2020級為69人。由于招生規模的逐步擴大,班級人數沒有具體的限額,在課堂教學中師生難以做到充分的互動,單一的教學模式下學生很難創作出富有創造力的作品。常規的教學很難啟發學生的思維,激發他們的創造力,而廣告設計與制作專業較其他專業門類而言,最考驗的就是學生富有個性的表現力和創造力。
3.理論教學為主,實踐教學不足
前期盡管在專業課程的設置與實施過程中注意到理論聯系實際,與企業和行業相關組織等有所互動與合作,但聯系還不夠緊密與充分。專業的發展是離不開企業及行業協會的支持與協助的,這對提高學生實際專業水平和就業率能起到重要的作用。此外,對校外實訓實踐基地在教學改革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推動“工學結合”“教學做一體化”課程、教材建設與改革的認識還不夠。
三、廣告設計與制作專業小班化教學路徑的嘗試
(一)小班化教學的概念
小班化教學是在社會發展和生產力不斷提高的情況下,以縮小班級規模、減少班級人數,突出個性化培養,達到多層次、多角度、全方位,并以實現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為基本特征的教學組織形式。據網絡相關資料表明我國教育管理部門早在20世紀90年代初就進行了相關課題的研究與嘗試,如1996年上海市進行了小班化教育的試點,2000年江蘇省錫南高級中學進行高中小班化教學試點,班級人數都定額為30人。各國、各地對小班化都有各自的定額標準,據網絡問卷調查結果顯示,美國通常將班級人數定額為24人,意大利為25人,法國為23人,日本為30人等。小班化教學是衡量一個國家、地區社會發展和教育現代化進程的風向標。我國教育部在2014年提出“現代學徒制”這一深化產教融合、校企發展的新型人才培養模式,這種師傅帶徒弟,教師與師傅“聯合傳道、授業、解惑”的模式,是對小班化教學模式的延續與創新。
(二)小班化教學模式探索的可行性
廣告設計與制作作為藝術設計專業中最為注重對學生想象力和創造力培養的專業之一,具有小班化教學的需求。相對而言,常規化的教學對本專業的發展本身就存在一定弊端。首先,影響了教師對學生逐一指導的時間,難以啟發學生的思維和創造力。其次,不利于營造寬松的學習氛圍。小班化教學模式對廣告設計與制作專業來說是利大于弊的,因此,對本專業進行小班化教學模式的探索具有積極意義。
(三)小班化教學實施的優勢
1.有利于教師因材施教,讓學生充分掌握專業技能和課程知識
小班化的優勢具體表現在班級人數相對較少,這將利于教師關注單個學生,更有益于保證課程的實施效果。例如,在《平面廣告設計》課程的作業展示環節,教師可以讓學生上臺講解自己的作品,讓學生充分詮釋自己的設計作品之后,教師再逐一點評和指導。對作品的缺點和不足以及具體如何改進都可以進行詳盡的說明,不會出現因為擔心學生人數眾多,造成課堂時間不夠用。這樣能將每個學生的問題都講解充分,讓學生通過課程作業的訓練和自我分析,正真掌握相應技能。
2.有利于學生發揮學習的主動性,推動個性發展
19世紀的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說過“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善于激勵喚醒和鼓舞”。小班化的課堂構建應當是充滿活力的,在課堂中學生處于主體地位,教師處于從屬地位,教師是為課堂學生服務的,學生才是專業課堂中的主角。小班化的教學有利于學生進行發現性和探索性的學習,教師的激勵和鼓舞使得學生化被動為主動學習。同時,由于學生有了對學習的興趣,對專業和課程就產生了感情,這樣的“良性循環”更利于推動學生的個性發展。
3.有利于學生身心更健康的發展
身心健康包括健康的體魄和良好的心理,也是從事一切工作的前提。只有具有良好的身體狀態,才能勝任本專業崗位的工作;只有較好的心理素質,才能在工作中進行團隊協作;在競爭中遭遇挫折時具有足夠的心理承受能力,才能在艱苦的工作中不怕困難、奮力進取,不斷激發創造熱情。小班化教學營造了良好的、寬松的藝術學習氛圍,因為學生人數上的優勢,大家在課前、課后甚至在課中都可以一起交流自己的學習想法和心得體會等,“協作探討”與“交流意識”對廣告設計與制作專業的學生來說也是非常重要的。
4.有利于構建多元的專業評價體系
常規的教學模式,教師很難兼顧到教學的方方面面,只能等到期末課程全部結束后,采用學生評教這種傳統的教學評價手段。而小班化課堂由于學生人數上的優勢,教師可以在每節課結束后,或每單元課程結束后,就及時進行相關課程的反饋與評價,這樣有利于教師和學生構建 “雙向反饋路徑”,更有利于專業的教學。此外,小班化教學的實施豐富了多元的專業評價體系,如在相關專業課程的學習上可以充分開展師生互評、生生互評、教師講評、學生評教、綜合評價等專業課程評價手段。這樣對學生和教師來說都具有良性的促進作用,有利于更好的開展教學。
5.有利于推進“1+X”證書制度在高職院校的發展
為了促進對我國職業技能型人才的培養,國務院2019年印發的《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國發[2019]4號)中明確提出:“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是兩種不同教育類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國家將借鑒國際職業教育培訓普遍做法,深化復合型技術技能人才培養培訓模式改革,啟動“1+x”證書制度試點和本科層次職業教育試點。”小班化教學相對于大班化更有利于在高職院校中推進“1+x”證書制度的試點。
四、鎮江高專廣告設計與制作專業小班化教學路徑的創新點
作為具有百年辦學歷史的高校,鎮江高專秉承呂鳳子先生“正則格致”“崇愛尚美”以及“愛無涯美無極”的教育思想,積極開展相關專業的教學改革與試點創新。在大力開展小班化教學嘗試的同時采取多種有效措施保障改革實施成效,推動專業教學革新。廣告設計與制作專業作為學校重點建設專業,在小班化教學的實施過程中表現出的創新點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構建以人為本的教學模式
推進高質量發展是時代賦予高等職業教育的重大命題,立德樹人是高校人才培養的關鍵。藝術設計作為新興產業,具有低能耗高附加值的產業優勢。廣告設計與制作專業小班化教學作為試點就是為了進一步落實教育部職教改革要求,結合“三教”改革具體指導意見,遵循藝術設計專業人才培養規律,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打造具有鎮江高專特色的設計教育品牌,為服務鎮江地方文化產業發展和為學校總體教學改革積累寶貴經驗。這充分體現了以人為本、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改革理念。
(二)發揮學生個性的特點
進一步完善藝術設計專業“四化”人才培養模式,打破長期以來以學校、教室、課程為中心的“線性”教學模式,積極開展“產教融合”等項目工作。探究和完善“師徒制”“工作室+項目制”“駐點班”等更符合藝術設計專業辦學規律的教學模式。激發學生專業學習的動力與激情,因材施教,為鎮江設計產業發展集聚人氣,培養富有個性特點的優秀藝術類人才。
(三)提升實踐教學的地位
國務院原副總理陶鑄曾經說“經不起實踐檢驗的理論,是毫無用處的,甚至是有害的。”小班化教學轉變長期以來“統進、統出”的課堂培養模式,全面掌握市場需求,認真分析學生構成,了解學生思想動態。在已有探索經驗的基礎上進一步引入市場、行業、項目等元素,打造“強技能、善教學、懂市場”的教學團隊。探索完善人才培養“新模式”,加大學生外出實踐學習的課時比例,提升外出實踐教學的地位。
五、結語
高等職業教育的變革與發展必然以市場為導向,對高職院校廣告設計與制作專業小班化教學路徑的創新,也僅僅是萬里教育洪流里邁出的“第一步”。相信隨著各方面教育研究的深入發展,對高職院校廣告設計與制作專業的教學探索必將取得長足的進步。
參考文獻:
[1]金嘯峰.高職院校藝術設計專業平面廣告設計課程教學思考[J].美術教育研究,2013(8):85.
[2]陳伶俐,周小燕.高職院校小班化教學有效開展的路徑探析——以浙江工商職業技術學院為例[J].職教通訊,2016(18):49-52.
[3]彭麗花,董佳.探索以學生為中心的高職小班化教學模式[J].教海探新,2019(15):97-102.
[4]沈春橋.高職動漫專業小班化教學的實踐研究[J].美術教育研究,2017(24):90-91.
注:文中(表1)及部分數據源自《鎮江高等專科學校廣告設計與制作專業品牌專業建設工程一期項目申報書》和《鎮江高等專科學校藝術設計學院“小班化”教學改革實施方案》,特此注明。
作者簡介:金嘯峰(1987-),男,江蘇鎮江,講師,研究方向為藝術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