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素質教育背景下,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高素質人才成為教學的重要目標。體育學科旨在提高青少年的身體素質、磨煉其精神品質,使其樹立終身體育的意識,從而促進其綜合素質的全面發展。本文以初中生的短跑技能為核心,探索了體育教學的有效策略。
關鍵詞:初中體育;短跑技能;核心素養
中圖分類號:G40-013.9?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9192(2021)24-0089-02
引? 言
初中體育教學中,短跑作為田徑項目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距離短、爆發力強、速度快等特點,主要考查學生的身體協調性、爆發力和對基本技巧的掌握[1]。教師應更新教學理念,在初中體育教學中有效滲透短跑技能,從而幫助初中生提高短跑成績和身體素質。
一、初中體育教學中短跑的重要性
短跑是田徑項目的一種,能夠反映學生的運動能力和運動水平。初中體育學科涉及多種多樣的短跑技能,要求教師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和協調能力。這就要求教師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采取有針對性的短跑教學模式,從不同層次培養學生的運動素養,從而取得預期的教學效果[2]。作為田徑項目的重要分支,短跑包括多種類型,簡單概括為50m、60m、100m、200m、400m及4×100m接力跑等,其基本特性是要求短跑運動員挖掘身體潛能,以最快的速度跑完預定距離。要想實現這一目標,掌握科學的短跑技能、開展體能訓練顯得尤其重要。
目前,隨著體育學科受重視程度不斷提高,短跑教學得到了有效發展,但仍然存在一些問題。例如,課時短缺,導致學生訓練不到位;缺乏科學的引導,短跑技能講解不夠詳細;初中生缺乏鍛煉,體能不達標;等等。初中體育教師必須對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具體分析,幫助學生適應短跑訓練強度,從而更好地提升短跑速度。因此,在初中體育短跑技能教學中,教師要圍繞增強學生身體素質、科學滲透短跑技能和強化短跑訓練等方面進行綜合教學設計,最大限度地發揮短跑技能的引導作用,從而制訂適合初中生的短跑訓練模式,顯著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3]。
二、高效提高初中生短跑技能的策略
(一)更新初中體育教學理念,高度重視短跑技能滲透
受傳統應試教育思想的影響,一些學校和教師較為重視語文、數學、英語等學科的教學,忽略了體育學科,不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4]。基于此,體育教師要更新教學理念,與時俱進,引入高效的體育教學模式,提升學生的身體素質。短跑作為體育教學的重要內容,旨在提升學生的身體協調性和承受能力。在具體的短跑教學中,教師應結合學生的身心發育實際情況,制訂切實可行的體育短跑教學策略,有效激發學生的短跑興趣,充分挖掘學生的潛力,使學生更好地掌握短跑技能。
教學理念的轉變是提升初中體育短跑教學質量的關鍵。體育教師應圍繞短跑技能,精心設計教學內容,激發學生參與短跑的興趣,使其全身心地投入短跑訓練中,從而提高教學質量[5]。例如,在進行“短跑起跑的技巧”教學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進行視頻展示,對動作進行分解指導,幫助學生掌握規范的短跑起跑動作,使學生保持身體的協調性、耐久性,從而更輕松地完成短跑訓練。起跑的重點是腳的后蹬地,對初中生而言,后蹬地的力量決定了起跑時動力的大小和步調的協調一致性。體育教師應對起跑動作進行強化訓練,幫助學生牢固掌握起跑方法和技能。
(二)充分發揮學生主體地位,因材施教,提升短跑教學效果
學生是課堂的主體,教師應因材施教,開展分層教學,結合學生的身體素質和耐力情況,設計充滿趣味的教學內容,引導學生充分發揮主體作用[6]。學生只有在短跑訓練中感受到快樂,才會積極參與體育活動。教師在設計短跑訓練內容時應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對學生進行合理分層,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使其充分參與短跑訓練,最大限度地開發身體潛能。
在初中短跑教學中,教師要從學生的身心特點出發,優化教學方法,以興趣為指導,構建良好的師生關系,從而為更好地開展互動教學和分層指導奠定基礎。例如,在教學短跑中加速跑的相關技巧時,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教師要因材施教,避免學生落入起跑無力、后半程發力和加速步伐過大等誤區。在短跑的加速階段,第一步不需要過度抬高大腿,而是要將步長控制在4個腳長,并維持呼吸的平穩性。沖刺跑階段考驗學生的耐力和意志力,教師要采取有效的教學方式,培養學生的拼搏精神,在起跑、加速、沖刺等連貫的短跑環節中開展針對性訓練,提升學生的短跑成績。
(三)科學實施游戲教學,激發學生短跑熱情
短跑是一項非常枯燥的運動,教師要改變單調的教學策略,利用學生感興趣的游戲形式,引導學生在“在玩中學,在學中玩”,調動學生參與訓練的積極性,從而顯著提升短跑教學質量,使學生快速掌握短跑技能。體育游戲教學以知識性、趣味性和參與性為主要特點。教師應設計兼具短跑技能講解和娛樂身心的游戲活動,使學生真正感受到體育的魅力,從而在輕松自由、愉快有效的教學活動中掌握短跑技能,從內心深處熱愛短跑,提高課堂教學效果[7]。
教師要重新設計短跑技能的教學內容,挖掘可以設計為游戲教學的素材,對學生進行科學引導,激發學生參與短跑的興趣,從而使其積極參與短跑訓練。例如,在進行“短跑的起跑姿勢訓練”時,教師可以利用“站立式、蹲踞式、前后式”等生動的動作講解進行示范練習。在講解完理論知識后,教師可以組織“100米相互追逐”的游戲,讓學生在游戲中短跑,使他們更好地掌握起跑的動作要領,增強身體的協調性。教師可以針對不同的起跑訓練內容,設計豐富的游戲活動,以激發學生參與短跑訓練的興趣。
(四)遵循科學的短跑引導原則,規范動作,提高短跑速度
在初中短跑技能教學中,教師必須考慮學生的身體條件,在學生可承受的范圍內進行循序漸進、由易到難的短跑訓練,遵循客觀規律,制訂具體的訓練步驟,保質保量地實現短跑教學目標,促進學生體育學科核心素養的發展。短跑作為非常考驗學生運動技能的體育項目,教師要幫助學生掌握正確的跑步姿勢、方法、節奏等。這就要求體育教師把一些核心技術要領傳授給學生,并進行有針對性的強化訓練,科學地引導學生,從而提升學生的運動能力。
經過多年的短跑教學實踐,教師總結出兩點技術要領:第一,途中跑時步伐要大,始終保持兩腿分開和跑步的節奏感,配合有力的擺臂,使身體后蹬力保持有力的狀態;第二,要想提升學生的短跑速度,教師要在教學中開展跑步訓練,包括車輪跑、后蹬腿、小步跑、團隊接力賽、短距離加速跑等,利用多元化、趣味性短跑訓練活動,激發學生參與短跑訓練的熱情,從而真正提升學生的運動能力和綜合素質。
結? 語
總而言之,在初中體育教學中提升學生的短跑技能,需要教師和學生共同努力。教師應明確學生的主體地位,采取科學有效的引導方式,使學生掌握正確的短跑技能,提升短跑速度,提高身體素質,促進學生的全面、健康發展,為其以后的學習和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盧建平.初中體育短跑教學探析[J].中學教學參考,2018(27):45.
顧李敏,王海斌.青少年短跑運動員協調放松能力探析[J].當代體育科技,2019(20):102-103.
劉季武,李海峰.新課標理念下初中短跑課的教學探索[J].當代體育科技,2017(10):118.
周建國.新課標理念下初中短跑課的教學探索[J].田徑,2020(08):28-29.
謝承斌.創設情境,助力初中體育短跑教學[J].中學課程資源,2019(03):18-19.
俞建建.初中體育的短跑教學策略探析[J].黑龍江教育(理論與實踐),2016(Z2):78-79.
顧冬芳.初中田徑教學中短跑項目的力量訓練方法研究[J].體育視野,2020(11):47-48.
作者簡介:沈杰(1981.9-),男,江蘇泰州人,研究生學歷,初二體育年級組長,中學一級教師,曾獲泰州市“教學能手”、海陵區“新銳教師”稱號,泰州市名師工作室成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