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春紅
摘 要:隨著信息技術應用領域的拓展,教育信息化已經成為不可逆的趨勢。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優化學生的學習體驗。從小培養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和興趣,對于學生的學科能力成長以及文化素養的沉淀有著重要意義?;诖?,文章以微課在群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為核心,首先闡釋了微課和群文閱讀的概念,然后分析了微課在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價值,最后就微課在小學語文群文閱讀中的應用策略進行了探究。
關鍵詞:小學語文;微課;群文閱讀;教學策略
小學階段是學生積累識字量、培養語感、強化閱讀技巧以及形成閱讀興趣的重要時期,教師如果單純地依托教材內容開展閱讀教學,很難滿足學生的閱讀需求。從教材內容出發提煉閱讀主體,開展群文閱讀教學是強化學生閱讀素養的有效渠道。微課作為視頻課的一種,有著碎片化和精準化的特點,可以通過視頻的形式向學生傳遞教學內容,是豐富閱讀教學資源和教學形式的重要渠道,教師要充分發揮微課教學的價值促進群文閱讀教學的高效開展。
一、微課與群文閱讀的概念界定
(一)微課
構成微課核心內容的是課堂教學視頻,它往往是課堂教學過程的一個片段,同時也包括與教學主題相關的教學設計、教學反思以及學生反饋等內容。微課與傳統教學資源一脈相承又具有自己的特點,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第一,教學時間短,一般不超過10分鐘,相較于傳統的以課時為單位的教學視頻而言,內容更為集中。第二,主題突出,內容具體,基本上一節微課只討論一個問題,或某一個知識點。第三,制作簡單,傳播方便,教師既可以是微課的使用者,也可以是開發者,同時微課可以借助各種教學平臺進行投送,便于教師和學生的獲取使用。
(二)群文閱讀
“群文”這一概念是相較于單篇文章而言的,是指為了一定的閱讀目的圍繞某一主題所聚合起來的一組文本?!叭何拈喿x”則是指在較短的時間內,根據閱讀議題同時開展對多篇文章的閱讀學習,這些文章在內容和風格上有著相同、相近或者相反的特點,能夠讓閱讀者從多視角、多層次、全方位獲取與閱讀主題相關聯的知識,系統化地掌握閱讀技巧和能力。教師在開展群文閱讀教學時,需要注意議題的選擇、閱讀資源的組織、閱讀方法的指導以及學生閱讀興趣的培養。
二、微課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價值分析
小學階段的學生正處于閱讀興趣的形成期,但是受應試教育理念的束縛,教材和晦澀的名著往往成為學生的第一手閱讀資源,教師如果不能給予趣味化的導讀、導學引導,很容易挫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微課的使用能夠有效地將閱讀文本中的內容用可視化的方式呈現出來,減少學生的閱讀障礙,幫助學生更加輕松高效地完成閱讀任務。
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大量的教學資源進行支撐,尤其是在進行群文閱讀教學時,需要考慮議題的選擇、閱讀文本的整理以及閱讀技巧等內容。微課的引入可以豐富教師的教學資源,借助互聯網的交互性教師可以通過下載、共享等方式找到適合的教學內容,能夠迅速掌握敘事文本的時間線和情節發展脈絡,實現閱讀效率和質量的提升。
三、微課在群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一)充分利用微課資源,開展閱讀導入環節
在帶領學生進行群文閱讀的時候,通過適當的方法引入議題,對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有著重要的意義,能夠讓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發揮更多主觀能動性,加深對群文內容和表達技巧的理解。教師要充分發揮微課的價值,開展閱讀導入環節,讓學生在視聽融合環境下強化對閱讀議題的理解。例如,在學習部編版教材中《秋天的雨》這節課時,本篇文章在體裁上為散文,在內容上實際是在寫秋天,作者在文章中展現了秋天豐富的內容,有豐收景象的描寫、植物成熟和動物準備過冬的描寫,整篇散文有著較強的抒情性。教師可以以“醉美四季”為議題,引入朱自清的《春》、老舍的《濟南的冬天》以及峻青的《海濱仲夏夜》構成群文閱讀。在正式開始閱讀教學前,教師可以為學生準備兩部分微課:第一部分側重激發學生的閱讀情懷,可以通過一些四季的美景介紹來喚醒學生對自己家鄉四季輪回之美的熱愛,便于讓學生理解“景語”背后的“情語”;第二部分側重散文這一文學體裁特征的講解,讓學生掌握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征,明確散文重“煉字”和意境想象的閱讀技巧。在完成導入播放完微課之后,教師可以在課件上給出群文閱讀篇目的名稱,并向大家提問:“大家覺得這幾篇文章有什么聯系嗎?”這時候學生能夠輕易發現這一組文章與微課內容有著緊密的聯系,能夠帶著對四季美景的熱愛之情和散文閱讀技巧投入到接下來的學習中去,有效地提升群文閱讀的效率。
(二)教師自主開發微課,豐富閱讀教學資源
微課作為閱讀教學工具必須能夠與教師原有的教學設計相契合,發揮其“錦上添花”的作用。也就是說教學的主體仍然是教師,微課內容的引入不能與教師意志相違背。但是在群文閱讀教學實踐中,教師很可能無法精準地下載到能夠完全表達自身教學意圖的微課內容,這時候教師就要嘗試自主開發微課,成為教學資源的開發者。舉個例子來說,在以“母愛”為議題,以梁曉聲的《慈母情深》、林夕的《母親的存折》、畢淑敏的《孩子,媽媽為什么打你》這三篇文章為文本組的閱讀教學中,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同一主題下不同文章的表達特點,教師可以制作一段精簡的微課為學生進行總結。在微課內容上教師可以從“文章題目特點”“文章選材特點”以及“寫作技巧”等特點進行分析講解;在錄制方式上可以采用雙機位,分別錄制課件和教師本人,這樣便于后期的剪輯優化;在投送方式上,教師可以當堂利用多媒體設備為學生播放,也可以在課下分享到微信學習群供學生研究學習。微課的開發工作不能是一時的心血來潮,而應該作為教研工作中的常態化部分。語文教研小組可以針對閱讀教學中的關鍵知識點和學生常遇到的問題進行系統化的微課錄制,經過沉淀和積累能夠有效地形成信息化教學資源體系,為教師備課工作減輕壓力,提升閱讀效率。
(三)精準推送微課內容,培養學生閱讀能力
課下閱讀學習構成了提升學生閱讀理解能力的重要部分,課上的學習大多是培養學生的基礎知識和閱讀技巧,而閱讀能力差距的拉開很大程度上和學生文學底蘊的提升與學生個人的課下閱讀習慣相關。微課作為教育信息化道路上的重要成果,同樣有著信息化的特點,教師可以利用微信、釘釘、家校通等智能APP來隨時隨地地引導學生進行學習。為了更好地培養學生的課下閱讀習慣和能力,教師可以定期在班級微信群內推送一些微課內容,可以是閱讀文本的推薦,可以是某一類文本的閱讀技巧,也可以是學生讀后感的整理。例如,為了更好地提升學生的群文閱讀積極性,教師可以通過微課向學生推薦多個議題,學生可以根據自己喜歡的議題自由選擇相關的文本組成群文。相較于課上的群文閱讀學習,學生能夠擁有更大的自由,可以結合個人閱讀興趣來選擇內容。同時,學生也可以將課下閱讀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整理出來,教師再據此精準推送微課內容,幫助學生消除課下閱讀中遇到的障礙。
綜上所述,微課是對知識的精準化和碎片化投送,在形式上有著視頻、音頻、文字相融合的優勢,有利于學生直觀形象地感知知識。教師要在閱讀教學實踐中找到微課應用的價值和切口,實現學生閱讀興趣和閱讀理解能力的提升。具體而言,教師可以從利用微課開展閱讀導入、自主開發微課資源以及培養學生自主閱讀能力等方面開展教學工作。
參考文獻
[1]李玉嬌.簡析微課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J].才智,2018(20):186.
[2]欒穎.試論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微課的有效運用[J].課外語文(下),2018(5):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