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渝
摘要:隨著高考模式的發張改變,信息技術的課堂主體地位逐漸凹顯。特別是最近有部分考區將信息技術納入高考的范圍之中,所以學校教師和學生越來越重視高中學生的計算機實踐能力的培養。故本文筆者將把目光聚焦在新高考視野下信息技術的教學現狀,重點談談如何有效提高學生的信息技術的實踐能力。
關鍵詞:新高考;信息技術;實踐能力
前言:
信息技術是高中一門基礎的課程,一直以來基于應試教育長期的影響之下,課程的主體地位一直不高,甚至在高考背景之下存在感一直比較微弱。但是隨著新高考的改革,信息技術的課程主題地位才有所上升,但是主體地位依舊不明顯。
一、新高考視野下信息技術的教學現狀
1.1信息技術的教學主體地位不突出
從歷史的角度上來看,以往的信息技術課程幾乎被高考遺忘,一直作為高中生教育的補充而出現,甚至到了高三,很少有學生會有機會再次學習到信息技術課程,所以基礎信息技術的課程地位的不明顯,學校無論從師資力量還是硬件設施上的投入都不太高,很多高中只有一個信息技術的老師,學校的計算機設備十分落后。
1.2課堂教法傳統
傳統的信息技術課堂中,教師只是以講授理論知識為主,忽略學生的學習趣味性和學習的自主性,長期下來,學生對于信息技術課程的熱情不高,逐漸對信息技術課程排斥,所以學生的動手實踐的能力和創新能力自然不高。
1.3學生個性化差異大
由于高中生的信息技術水平參差不齊,學生對于信息技術的興趣程度也不一,所以學生的個性化差異大,教師的教學難度增大。
二、新高考視野下信息技術教學中學生實踐能力培養策略研究
2.1利用翻轉課堂的模式鼓勵學生提出問題
在新高考視野下,信息技術教師在面臨高考的要求時更要積極創新自己的教法,以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為教學的最終目標,比如可以利用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來展開教學,讓學生在課堂之下積極主動的進行預習,教師通過發放微課講解視頻幫助學生解決掉理論知識的理解,然后在課堂上給予學生充足的時間進行自主學習,學生在課堂上提出問題后,經過自主思考后,教師再進行統一的講解。比如在學習粵教版(2019)高一計算機第五章的《數據處理和可視化表達》之前,老師可以首先通過搜索其他專業教案,再結合本班學生的學習情況,自制課件進行視頻錄制。然后上傳至班級群,讓學生們提前觀看視頻進行預習。學生通過提前預習,能夠在腦海里對大數據有個認知,對數據的采集方式、分析流程、可視化呈現方法有個大概的印象,針對不懂的地方在課堂上及時的提出來,從而讓老師能夠有效節約課堂教學時間,留出更多的時間和學生進行互動,針對問題進行交流,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和質量。
2.2引導學生在課堂上自主學習
在新高考的視野之下,學生的自主學習的能力被逐漸要求,所以教師要把這種能力的培養滲透到學生的教學目標中去,教師可以在每節課都給予學生自主探究,集體討論的時間,積極營造輕松活躍的課堂氛圍,讓學生在討論中積極探索。比如在學習粵教版(2019)高一計算機第四章的《程序設計基礎》時,老師可以對全班同學進行分組,兩組負責研究“運用順序結構描述問題求解過程”、兩組負責研究“運用選擇結構描述問題求解過程”、兩組負責研究“運用循環結構描述問題求解過程”,其中研究相同內容的兩個組別進行比賽,更全面掌握內容的組別作為獲勝組得到獎勵,同時由他們派代表給全班同學進行內容講解。在各組探究問題的過程中,老師需要及時跟進學生情況,對他們的思考方向和方式進行引導指正。
通過這樣分組學習的方式,不僅將學習的自主權交給學生,培養他們自主學習能力、團隊合作能力、邏輯思維能力的同時,也培養了他們的表達能力和競爭意識,有利于他們在今后的學習和生活中保持積極進取的心態。
2.3弱化理論知識的講解,強化理論知識的實際應用
高中生信息技術的能力最終是要落實到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中來的所以教師要把學生的實踐能力放在第一位,多多讓學生上機練習,拓展自己的知識量。鍛煉自己的實際操作能力,只有這樣高中上才能在新高考的視野之下不斷提高自己的時間能力。比如,老師可以摒棄傳統“先教再學”的方式,采取邊教邊學的方式,將學生帶至計算機室進行教學。老師在講完一個知識點后就讓學生進行上機實踐練習,檢驗教學的結果。這樣不僅可以通過身臨其境的方式讓學生更有計算機學習的氛圍,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而且讓他們學完理論知識之后立馬進行實踐檢驗,現場發現存在的問題,及時提出,及時解決,在幫助學生理順知識、鞏固知識的同時,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和效率。
三、結語
綜上所述,高中信息技術教師在面臨新高考的挑戰時一定要做到從容不迫,積極應對。首先在心態上要給學生樹立好信心,其次在教學中創新自己的教學思路,最后把實踐教學放在重點和關鍵的教學位置上,只有這樣才能讓高中生自愛面臨新高考的背景下能夠積極應考,考出好成績,考出好素養。
參考文獻:
[1]方敏 .提高高中信息技術課堂有效性探究[J].新課程,2017
[2]鄧斌.淺析提高高中信息技術教學質量的策略[J].新課程,2018: 130-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