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芳云
摘要:在當前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為了促進學生在基礎教育中更好的發展,現階段教師應重視教育改革不斷推進。小學數學是學生學習過程中比較難的一門學科。教師應采取有效措施,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知識,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然而,小學數學教學方法在實際發展中,存在一些實際問題,影響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因此,本文主要分析了在當前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應用生活化教學的重要意義,并對如何將生活因素,有效融入當前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以提高教學質量,進行了研究和分析。
關鍵詞:小學數學;課程;生活化教學
小學數學有獨特的魅力。如果能與生活聯系起來,有助于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尤其是小學階段,正是學生學習興趣培養的重要階段,也是學生學習打基礎的重要時期,如何實施科學有效的教學,提高教學質量,是每個小學數學教育工作者都應該認真研究的課題。本文主要從生活化教學這一角度,討論在數學課程中導入生活實例的方法,或是挖掘教學中生活因素的手段,通過創新教學方法,以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一、小學數學生活化教育的意義
(一)發展學生數學應用思維
數學具有極強的邏輯性和復雜性,很多學生會認為數學學習與生活聯系非常少,也很少在生活中進行知識運用,這種觀念是極為錯誤的。要知道,不論是哪一學科,其根本都是源于生活并最終回歸于生活的。對于這一教學目標的達成,生活化教育的開展就極為重要且必要。教師通過科學的生活化教學開展,可以幫助學生將學習的知識與生活相結合,一方面可以幫助學生進行獨立生活,另一方面也可以培養學生的學以致用的意識。
(二)提高小學數學教學質量
小學數學教學,是整個數學教育過程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尤其是此時學生正處于身心飛速發展成長的階段,在這個時期為學生打好良好的數學學習基礎,對學生未來數學的深入學習有著重要的意義。而生活化教學,作為培養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有效方式,其生活與理論學習有機結合的理念,對于促進數學教學的可持續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因此作為新時代教師,應積極重視生活化教學的開展,創新教學活動設計,以達到構建高效教學課堂的目的。
二、小學數學進行生活化教育的策略
(一)引入生活元素,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很多小學生在數學課上都會出現注意力不集中等問題,而如何有效解決這一教學問題,教師就可以利用生活元素,來吸引學生的學習注意,并聚集學生的學習興趣。
例如,在教學“多邊形面積”這一課程時,教師可以在課堂中,帶入生活因素,給學生展示日常生活中的平行四邊形和梯形,比如衣架、欄桿、布料上的圖案等。這些物體,是學生生活所熟悉的事物,這樣學生也能夠結合自身的生活經驗,更好的分析總結物體的特征。同時,教師也可以讓學生從身邊出發,觀察周圍事物,看看有哪些是具有和剛剛展示的物品,有著相似特征的物品。在課堂上拿出一些生活用品時,學生會逐漸的對下一個出現的物品產生好奇,學生的注意力集中,此時教師的教學開展,也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二)聯系生活經驗,啟發學生思維
小學生缺乏學習經驗和對幾何知識的認知,但在日常生活中卻必將接觸幾何圖形。對于小學生來說,幾何復雜陌生,也是小學課程教學的主要內容。為了避免學生花費過多的時間和精力,進行學習分析,教師可以利用常識和生活經驗,引導學生探索幾何知識。通過簡化知識教學設計,來激發學生的思維能力。
例如,在教學“認識三角形和四邊形”這一課程時,教師可以先展示一個自行車的圖片,或是晾衣架等,并詢問學生:“為什么這些物體被設計成三角形結構?”然后對比展示一個擺動的長方形相框,背面用對角木條固定,讓學生思考自己的生活中是否有類似的經歷。在這種對比分析下,可以幫助學生很容易發現,包含三角形的物體往往更堅固,并初步了解“三角形具有穩定性”這一的重要知識。這不僅使學生加深了對知識內容的理解,而且培養了學生在生活中發現和學習幾何的意識和能力。
(三)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問題
數學是小學生學業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提高學生的學以致用意思,更是新課改背景下,教育教學開展的重要目標之一。為了有效達成這一教學目標,教師可以積極開展相應實踐訓練,以此促進學生學習發展。
例如,在教學“測量”這一課程內容時,教師可以組織實踐訓練開展,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結合教室中的課桌、講臺等資源,進行自主測量。積極鼓勵學生運用不同量具,用自己的方法進行實際測量。通過實際的訓練活動開展,讓學生自主動腦、動手,獲得對于長度單位的基本掌握,深化對于相關概念的理解。
三、結語
總之,數學知識與生活息息相關。小學數學教師需要明白,生活因素需要在實際教學中應用到數學課程中。同時,要通過深入發現與生活相關的數學知識,并引導學生運用到數學教學中,從而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習效率。
參考文獻:
[1]周崇波.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論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價值分析[J]. 紅豆教育,2020,2(13).
[2]張海濤.基于生活情境的小學數學教學探究[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20(10):2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