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凱
摘要:情境教學的運用可以轉變小學信息技術教師只為學生講述教材理論知識,卻很少構建教學情境,讓學生身臨其境,進行有效學習的現(xiàn)狀,從而不斷促進學生信息素養(yǎng)的良好提高。為此,廣大小學信息技術教育工作者要積極引入情境教學,讓學生在新型的教學環(huán)境中進行主動學習,從而能夠獲得信息技術教育教學的極大成功。
關鍵詞:小學信息技術;情境教學;運用
以往,小學信息技術教師總是單刀直入,直接為學生灌輸教材中的要點知識,卻很少根據(jù)教材中的具體內(nèi)容,為學生構建有效的教學情境,打造精彩的信息技術教學課堂,這樣的教學方式很難吸引學生的關注,學生主動進行深入探索的積極性很低,小學信息技術教學效果一直都比較低。為此,廣大小學信息技術教師要注重良好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讓學生帶著極大的興趣進行信息技術的學習,從而能夠實現(xiàn)讓學生進行深度學習的目標。下面,筆者將對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情境教學的運用進行一番闡述和說明。
一、運用情境教學助力學習動機樹立
一直以來,小學信息技術教師都是按照自己的意愿為學生灌輸教材新知識,卻很少考慮學生的需求,違背了學生的成長和發(fā)展規(guī)律,這樣的教學方式不能助力學生向前進步,學生難以產(chǎn)生強烈的信息技術學習動機,小學信息技術教師需要轉變自身固有的教學思維,幫助學生樹立學習動機。而情境教學的運用可以讓學生感同身受,更愿意參與到信息技術教學活動中,是非常有效的一種教學方式。為此,廣大小學信息技術教育實踐者要積極對學生的需求有一個全面的了解,結合學生所需進行情境創(chuàng)設,讓學生產(chǎn)生強烈的學習動機,將自身的身心都投入到信息技術教學課堂當中,從而能夠取得極大的小學信息技術教學成效。
例如,以《認識Scratch和小貓喵喵》為例,首先,教師可以對學生進行以下表述:同學們,今天我們來認識一位新朋友,現(xiàn)在,我們先來看看它是誰?并為學生播放Flash動畫,這個動畫以小貓為主,幫助學生初步認識Scratch的部分編程實例。然后,教師需要為學生講述Scratch這一軟件,并在講述的過程中,為學生演示如何運用這一軟件,吸引住學生的目光,為后續(xù)教學的順利開展提供支持。之后,教師需要為學生講述這一軟件的歷史知識,幫助學生更加系統(tǒng)地認識這一軟件,促進學生知識積累水平的提升。最后,教師需要與學生同步打開這一軟件,與學生一起認識這一軟件的操作界面,并要與學生一起編寫活動程序,從而不斷加深學生的信息技術學習感悟。總之,運用情境教學幫助學生樹立學習動機,使學生真正參與到了信息技術教學環(huán)節(jié)中,促進了學生信息技術水平的進一步提高。
二、運用情境教學培養(yǎng)自主學習能力
小學生的自學能力較差的一個原因就是信息技術教學課堂缺乏自主學習環(huán)境,學生難以靜下心來對教材內(nèi)容進行深層次的探索,對許多知識的掌握只停留在表面,不能對信息技術知識有一個深刻的理解,嚴重喪失了學習信息技術知識的熱情,阻礙了小學信息技術教學的進一步建設,為學生打造良好的自學環(huán)境是勢在必行的。而情境教學的有效運用可以改善課堂教學環(huán)境,讓學生感受到信息技術教學的無限樂趣,更愿意進行自學。為此,廣大小學信息技術教育工作者要積極運用情境教學來對學生的自學能力進行培養(yǎng),讓學生學會信息技術學習,從而不斷提高小學信息技術教學高效性。
例如,以《洋洋漫步動畫》為例,首先,教師可以為學生布置課前任務:根據(jù)洋洋的故事來選擇適合故事背景的圖片以及故事場景中出現(xiàn)的角色和造型。學生在課下需要根據(jù)任務的指導,對教材內(nèi)容進行認真預習,結合自己對故事的理解,選擇合適的圖片,角色以及造型,并要在課堂中進行相互交流,了解他人的想法,學習他人想法中可取的點,完善自身的信息技術學習策略,從而能夠實現(xiàn)共同進步的目標。然后,教師需要為學生演示、講解如何運用Scratch軟件搭建舞臺,添加角色和造型,并要讓學生自己運用Scratch軟件制作背景,幫助學生更快消化所學知識。在這一過程中,教師需要對學生的學習情況有一個明確的認知,并要對個別出錯的學生進行指導,從而不斷提高學生的信息技術學習實效。總之,運用情境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探究學習能力,轉變了學生死記硬背的學習方式,促進了學生的健康成長。
三、運用情境教學提升學生操作能力
小學信息技術教師轉變以往單純運用口頭描述的方式為學生講述如何進行上機操作的教學策略,并為學生組織實踐操作情境,,讓學生親自上機操作,在實踐過程中強化教材知識,可以消除學生消極的學習心理,不斷促進學生各項能力的進一步提升。為此,廣大小學信息技術教師要積極運用情境教學來指導學生進行親自實踐,提升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從而能夠促進學生更好地鍛煉與發(fā)展。
例如,以《制作豐富的校園生活場景特效動畫》為例,首先,教師需要進行以下演示:第一,打開范例文件,豐富的校園生活的運行腳本,讓學生觀看效果。第二,設計我的校園生活場景。第三,搭建舞臺。第四,設計場景圖片動態(tài)效果。接著,學生需要根據(jù)教師的演示,自己上機操作,熟悉怎樣制作圖片特效、怎樣導入多個背景、怎樣在背景中添加文字等等,從而能夠增強學生的計算機技能,為未來取得極大的進步埋下良好伏筆。然后,教師需要引導學生觀察流程圖的部分片段,幫助學生理解各部分的作用,并要為學生布置以下任務:將完整的流程圖繪制出來,通過學生親自操作,幫助學生掌握了繪制流程圖的方式。之后,教師需要邊演示邊為學生講述怎樣搭建腳本,并要讓學生自己進行操作,運用流程圖搭建腳本,從而能夠進一步強化教材要點知識。在學生進行實踐的過程中,教師需要對學生進行巡回指導,指出學生在上機操作中有問題的地方,讓學生認識到自身在學習和實踐過程中存在的不足,明確今后的努力方向,從而不斷助力學生的長遠發(fā)展。總之,運用情境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轉變了學生只會學不會用的現(xiàn)狀,提升了學生的綜合素質。
總而言之,廣大小學信息技術教師要對情境教學的功能優(yōu)勢有一個全面的了解,并要結合班級學生的學情,合理運用情境教學打造高效小學信息技術教學課堂,讓學生將自身的身心全都投入到信息技術教學活動中,從而能夠取得小學信息技術教育教學的雙贏。
參考文獻:
[1]吳東杰. 小學信息技術的情境教學淺析[J]. 基礎教育研究,2016(16):48-48.
[2]朱梅. 情境教學的魅力——小學信息技術課情境教學分析[J]. 百科論壇電子雜志,2020,000(001):925-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