鈕麗云
摘要:近年來,國家對于傳統文化傳承與弘揚的重視程度日益提高,要求各教學單位在教導學生理論知識的同時,還應注重學生傳統文化傳承理念的塑造。優秀傳統文化包含諸多方面,如詩文、書法、畫作、曲藝等等。對高職語文科目而言,學生學習古詩文便是傳承傳統文化的有效方式之一。
關鍵詞:高職學生;古詩文;教師;拓展教導;傳統文化
古詩文作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結晶,是語文教學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提升學生個人文化修養的“中堅力量”。對高職學生而言,學習古詩文知識不僅能夠提高現階段的課業成績,還能夠進一步向“腹有詩書氣自華”的階段發展。教師開展古詩文教學,既要立足教材內容,還要適當進行拓展教導,使學生可以更為全面的感知古詩文獨有的魅力,提升自身審美賞析技巧的同時,使中華傳統詩詞在如今時代煥發新的“生命力”。
一、高職古詩文實施拓展化教學的重要性
首先,教師對現有的教材內容進行拓展,既能夠使學生掌握更為全面的古詩文知識,還可以使學生在拓展學習的過程中掌握不同的詩文賞析技巧。
其次,教師開展拓展授課,對非教材的詩文內容展開教導,可以使學生知曉不同詩文背后的“故事”,既能夠拓寬學生的眼界,還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擴大學生對歷史知識的掌握。
再者,詩文知識本身蘊含著諸多的語文寫作知識,如敘事、喻物、塑景、抒情等寫作技巧,又如引典、對比、夸張等多種修辭手法,對學生寫作水平的提升有著極為顯著的促進作用。
最后,古詩文是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教導課內外的古詩文皆是對傳統優秀文化進行的傳承與弘揚,并對高職學生的文化修養、文化繼承觀念塑造起著可觀的推動效果。
二、提升高職古詩文拓展教學有效性的措施
(一)融合游戲教導,活化教學氛圍,激發古詩文學習激情
受傳統教學觀念影響,部分高職教師在開展授課時習慣性使用板書文字的方式對詩文內容進行解析。這一教學手段雖然能夠起到知識傳遞的效果,但其效率、質量卻難以盡如人意,且容易造就枯燥的學習氛圍。對此,教師可以立足游戲化的角度對當前的教學模式進行改革。游戲教學是指教師立足高職學生想象力豐富、對游戲元素反應敏銳等特點,將現階段的古詩文知識的教導與游戲活動進行深度融合,使學生在游戲氛圍中既能夠掌握當前的知識,還能夠更為真切地體會到古詩文學習的樂趣。
例如,教師在進行古詩文的賞析教學時,可以通過情景再現、角色扮演等方式進行游戲化教導。教師可以選定部分敘事類的詩文進行拓展講解,如《醉翁亭記》,該文主要描繪滁州優美的自然景色,講述了作者游賞宴飲的愉快經歷。在授課時,教師可以先對文章內容進行講解,使學生能夠知曉文章的主要內容。而后,可以選定任意學生扮演文章當中的角色,再現古文中刻畫的畫面。該文創作的時代為宋朝,當時人物著裝與現代存在明顯差異,因此,教師還可以結合漢服文化(泛指典雅、精致的中華傳統服飾,非漢朝服裝)進行聯動,使情景演繹更具真實性。此外,教師還可以選定其他類型的詩文進行拓展講解與演繹,如離別類、愛情類、勵志類等,既能夠在角色扮演的環節中為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還可以在更為輕松的氛圍下提升學生的學習動力,進而在古詩文文化與漢服文化的聯動下,逐步實現學習激情的增強。
(二)組織合作探索,煥發學習活力,提升古詩文鑒賞能力
一篇優秀的古詩文不僅包含了作者精湛的寫作技巧,還有著詩人不同的情感融入。提升高職的古詩文鑒賞能力旨在增強其對于詩文深層次知識的把握,使學生能夠透過字里行間的描繪,感知詩人融入的個人情感。對此,教師可以利用合作化學習的方式進行教導。即,教師將班級學生劃分為若干小組,為其分別設置具體的探究題目,使學生在小組內相互交流、集思廣益,共同探索詩文當中包含的各種知識。
例如,教師可以根據班級學生的總數,將其劃分為人數相等的若干小組。在授課時,教師可以先選定古詩文當中較為常見的字詞,而后給予學生一定的自主探索時間,找尋包含該字詞的古詩文。如字詞“凄”,該字具有凄涼、凄苦、凄美等含義,在古詩文當中也多以“凄涼意境”的形式出現。教師在給予一定時間后,可以先進行舉例,如李清照的《聲聲慢》,“凄凄慘慘戚戚”中的“凄”,表層含義指凄涼的氛圍,深層情感則表達作者凄慘的經歷。而后,可以引導學生進行組內討論,交流各自找尋的古詩文并對其進行賞析,把握詩文欲表達的個人情感。教師利用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教導,既能夠將知識學習的主動權歸還學生,還能夠培養其自主學習探究的能力。
(三)拓展課外活動,擴大掌握范圍,深化古詩文把握程度
初高中階段的古詩文學習,其重點在于掌握詩文的表層內容以及深層情感。而高職階段的古詩文的學習則需要更加深入,不僅要掌握詩文當中的各種知識,還應對詩文相關的內容進行深度剖析。對此,教師可以充分發揮拓展教導的優勢,將多種非教材的內容帶入到古詩文的講解環節中,使學生能夠在更為豐富的課外事物探索中,掌握更加全面、更具深度的詩文內容。
例如,教師可以聯動多媒體設備,帶領高職學生集體觀看古詩文相關的影片。如《中華詩詞大會》、《中華好詩詞》等文博探索類節目,該類型的影像主要以詩文賞析為核心,講解詩文釋義的同時,對詩文的創作背景、詩人經歷展開分析。學生觀看該類型的節目,既能夠提升自身的古詩文鑒賞水平,還能夠較為淺顯的了解到詩人的生平經歷;又如《杜甫》、《詩行天下》等人物相關的紀錄片,該類型的影片則圍繞詩人本身進行展開,詳細講述了詩人的生平,學生觀看此類影片時既能夠更為客觀地了解詩人,還能夠更加細致地知曉不同詩人的創作經歷。此外,教師還可以通過生活實踐的方式進行拓展教導,如帶領學生參觀詩文相關的博物館、走訪詩人故居等。教師以多元化的方式進行古詩文拓展教學,使高職學生掌握更加全面的古詩文知識的同時,還可以使其更為清晰的感知古詩文獨有的魅力,進而在多角度、多方向的拓展學習中實現對詩文相關知識掌握程度的深化。
總而言之,古詩文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高職學生學習成長的重要知識“食糧”。教師立足多元化視角開展古詩文的拓展授課,使高職學生掌握全面詩文知識的同時,促進高職古詩文教學的有效開展與高效進行,進而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弘揚。
參考文獻:
[1]李敏.高職語文文學作品教學模式創新的思考[J].北方文學,2019(32):229+231.
[2]李宏巖.高職語文古詩詞教學改革漫談[J].知識文庫,2018(19):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