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學英語的教學目標是培養學生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以實現跨文化交際的目的。在實現英語交際功能的過程中,英語的聽說能力尤為重要。在實際教學中要注重大學生的英語聽說能力的培養,通過多模態互動話語理論的指導來全面提升學生的聽說技能,從而達到交流的目的和意義。本文主要分析了在“互聯網+”背景下,多模態話語理論在大學英語聽說課教學中的應用。
【關鍵詞】“互聯網+”;多模態話語理論;大學英語聽說課
【作者簡介】張麗坤(1983.02-),漢族,女,山西大同人,晉中信息學院,講師,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大學英語教學、英語翻譯。
大學英語教學需要不斷地創新改革,重視大學生英語實際應用能力的培養,這樣才能夠改變傳統英語教學課堂的“啞巴英語、聾子英語”現狀,提升大學生的英語綜合素質。教育部在《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當中明確提出,大學英語教學要重視學生綜合應用能力的培養,尤其是大學生的聽說能力,確保大學生能夠正確使用英語進行交流和交際。當代英語教師需要結合計算機網絡技術優勢,利用語言、圖像、音頻和視頻等教學資源,構建出多模態教學模式,以全面提升學生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
一、多模態話語分析理論在大學英語聽說課教學中應用的重要意義
多模態話語分析理論指的是把人們的觸覺、聽覺、視覺等多種感官系統充分應用起來,利用語言、圖像、聲音以及手勢等多種符號資源重點培養學生的交際能力。在多模態話語分析理論當中,多模態指的是人們的多種感官跟外部環境之間的互動交流,例如通過聽覺和視覺來關注外界環境的人、動物、機器、物體等。傳統的語言學話語分析研究當中過于重視語言自身的研究,忽視了其他模態在知識認知和知識處理環節的重要作用。
1.提升課堂教學效率。大學英語聽說課的教學目標是著重培養學生的英語聽說能力,這個過程跟其他的語言能力培養相比,具有十分明顯的多模態特點。基于多模態話語分析理論的英語聽說課堂能夠吸引學生在教學活動中調動起各個感官參與其中,刺激學生的大腦皮層神經技能,比傳統單一的信息刺激更加全面和強烈,有助于學生更好地記憶、理解所學知識,進而提升學習效率。在“互聯網+”教學背景下,先進的信息技術和教學設備的應用充分發揮出網絡資源在教學環節中不可比擬的優勢,大大提升了大學英語聽說課的教學效果。
2.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大學英語聽說課堂上,結合多模態話語分析理論進行教學、利用多模態教學資源讓課堂教學內容更加豐富、教學感觀更加立體,能為學生提供更加生動形象的專業知識。與課堂教學內容相關的有聲學習資源結合信息技術的應用為學生提供高質量的音像、圖像,配合教師的肢體語言和具有感染性的教學講解,能夠有效提升課堂教學質量。想要打造出高質量、高效的教學課堂,教學過程中離不開多模態話語分析理論的應用。結合多模態教學方法和多模態教學資源,能夠短時間內迅速地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通過利用學生的視覺和聽覺等進行多種感官刺激,讓英語知識的學習更加形象、生動,潛移默化地強化學生的聽說能力。
3.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在大學英語聽說課堂上應用多模態話語分析理論,要求學生具備一定的自主學習能力和自主探究意識。在傳統的英語課堂上,學生們都是被動地學習英語知識,但在以多模態話語分析理論為指導的聽說課堂中,很大程度地實現了教師的主導作用以及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把主體地位還給學生,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教學中,這就要求學生具有高度的自主學習水平和自主學習能力?;诙嗄B話語分析理論來建構教學方法,引導學生能夠強化對教學內容的理解。對于教學難點講授,教師可以通過使用豐富在線教學資源,有針對性地借助圖像、音頻和視頻等教學手段進行答疑解惑,從而有效提升教學效果。例如在口語表達能力訓練中,可以利用歌曲中的單詞和句子作為教學資料,也可以利用電視劇中的片段作為教學素材,強化學生的記憶,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學習活動中,培養自主學習能力,提升英語自主學習水平。
二、“互聯網+”背景下基于多模態話語分析理論開展大學英語聽說課程
隨著現代化科學技術的不斷創新發展,信息技術的應用改變了各行各業的發展模式,對于教育事業的發展也產生了較大的影響。教學條件不斷地改善、教學模式也在不斷地創新,教師可以借助于互聯網信息技術有效提升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教師要在多模態話語分析理論指導下實現大學英語聽說課教學的有序進行,同樣離不開互聯網技術的應用。
1.聽說課發展到視聽說課。人們在面對面的交際當中,語言行為能夠傳遞的社交內容是35%,剩余全部都是通過非語言行為傳遞的,這些非語言信息即交際中的體態語,具體包括交際過程中的神態、動作和聲調等,因此可以說人們互動交際的過程也是語言交際和非語言交際的重要結合。在人們的交際互動過程中,通過依靠非語言行為,能夠有效提升交際效果。想要掌握某一種語言之前,需要對這種語言的交際行為深入了解,學習該語言背后蘊含的文化背景和社會習俗,這一點尤為重要。文化背景和文化的差異性,能夠從人們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中觀察出來。包括人體的特征、眼神、沉默、身體接觸、空間、時間等,這些都屬于非語言符號。如果人們戴上耳機,聽耳機里傳來的音頻,是無法準確地獲取這些語言信號和非語言信號的?;诙嗄B話語分析理論來重點培養學生的聽說能力,教師可以把聽說練轉變成為視聽說訓練,通過刺激學生的視覺和聽覺感官,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利用眼睛、大腦、耳朵和口腔等器官的協調,不斷地完成視聽說和學習的過程。
以“互聯網+”背景下多模態話語分析理論為指導的英語視聽課堂上,教師可以為學生提供更加多樣化、立體化、生動化、趣味化的教學內容,相比傳統的視聽教材內容更加新鮮有趣,有助于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
例如:教師可以選擇電視劇The Big Bang Theory(《生活大爆炸》)一個小片段進行播放:凌晨時分Leonard從房門走出,發現Sheldon正在他們的鄰居Penny的家中,原因是白天Sheldon發現鄰居Penny家里凌亂不堪,這讓有潔癖的Sheldon難以忍受,終于在半夜忍不住潛入她的家中為她整理房間。
Sheldon:Shh, Shh, Shh. Penny's sleeping.
Leonard: Are you insane? You can't just break into a woman's apartment in the middle of the night and clean.
Sheldon: I had no choice. I couldn't sleep knowing that just outside my bedroom was our living room, and immediately adjacent to the hallway was... this. (摘自《生活大爆炸》第一季第二集)在這一片段當中,Leonard從一開始被吵醒的生氣,到后來發現Sheldon行為的不解和憤怒,都通過眼神、神態和語氣表現了出來?!癷nsane”這個詞,學生們可能并不經常見到,但是在這個場景中可以推測出是在指責Sheldon瘋狂和不可思議的行為。
從傳統的聽說教學轉變為視聽說教學,重點強化對視覺符號的應用。多模態話語理論當中有關于視覺符號的觀點論述,強調了視覺圖像擁有情景再現和情境互動的重要功能,為大學英語聽說課堂開展提供了教學指導。在英語教學中可以貫穿視覺符號的應用,科學合理地選擇教學材料,完善能力評價。例如可以通過視頻剪輯、話題訪談和實事新聞等材料,為學生展示出真實生活情境,幫助學生學以致用。教學內容要適當選擇有價值的素材。比如NBC(National Broadcasting Company),CBS(Columbia Broadcasting System)和CNN(Cable News Networks)等節目,這些都是大學英語教學視聽說練習的可選內容。
2.創建出良好的聽說語境。人們的交流方式并不僅是單一模態的,多模態的交流方式已然成為主流。在實際交際過程中,口語語言交流與實時語境聯系十分緊密,教師在聽說能力培養中要為學生創造出口語交際語境,幫助學生能夠根據語境進行說話和理解。在大學英語聽說課堂上,為了更有效地開展聽說能力訓練,教師要讓學生更好地了解西方文化,結合“互聯網+”的教學優勢,激發學生參與課堂教學活動的積極性,幫助學生擺脫英語交際過程中存在的障礙,大膽地說英語,敢于用英語進行表達。例如選擇“食物”這一主題進行聽說訓練時,教師在課堂上可以為學生提供真實的食物做教學道具,從而讓學生有更加真實的語境體驗。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圍繞著特定的語言項目和交際目的進行項目體驗式教學法,設計出可操作性強的教學任務,讓學生通過實境體驗、表達、交流、互動和溝通來完成學習任務,以更好地掌握英語聽說技能,實現交際目的。
例如在學習“Being Healthy Feels Great”的內容時,教師可以通過創設真實語境進行聽說能力訓練。教師把學生分成不同的學習小組,小組成員需要合作回答教師提出的問題。教師為學生提供關于“健康生活”的公益廣告和健康小貼士視頻,要求學生們結合這兩則視頻資料回答問題:“What food should you have in order to keep healthy? What exercises you can take in order to keep healthy? Do you think the boy in the cartoon have a healthy living habit? Why or why not?”在思考問題的過程中,學生會把自己積累的生活經驗調動起來,此時詞匯信息能夠進行自動輸入。各個學習小組制訂出“保持健康”的方案,教師也可以參與到學生們的計劃制訂過程中,對學生們制訂的計劃提出建議。每個學習小組推薦代表分享自己小組制訂的健康行動方案。在課堂教學情境中,學生們能夠進行相互交流,培養互動意識。在多模態課堂教學環境中,教師不再是教學活動的主體,而是課堂教學引導者和組織者。教師要實時地就學生的課堂表現作出反饋評價并給予學生積極有效的指導。多樣化的教學模式、豐富的教學資源、不斷拓展的教材內容為學生提供了接近真實的語言環境實訓場景,有效地提高了學生的英語聽說能力技能。
三、結語
綜上所述,隨著新媒體時代的到來,大學英語聽說課堂也要逐漸強化開放性特點,在教學中打造出具有創新性的動態教學體系,打破傳統課堂教學中的師生固有模式,建立更加平等、互動的關系,展現動態的、多層面的英語課堂教學,有效提升學生的聽說能力和多模態識讀能力,從而全面提高大學英語聽說課的教學質量,進而實現用英語進行跨文化交際的目的。
參考文獻:
[1]全樹云,斯琴.試論大學英語聽說課堂中的多模態協同[J].武漢冶金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20(3):79-81.
[2]劉燕.多模態話語分析理論在大學英語聽說教學中的有效應用[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8(27):55-57.
[3]李靈.大學英語聽說課的多模態化設計[J].海外英語,2016(23): 71-72.
[4]王素穎. 優秀大學英語教師聽說課堂的多模態話語分析[D].沈陽師范大學,2016.
[5]古力斯旦木·哈德爾艾山.大學英語聽說課教師多模態話語分析[J].時代教育,2015(13):47,49.
[6]管樂.獨立學院多模態大學英語視聽說教學模式研究和設計——以中山大學南方學院為例[J].長春大學學報,2015(4): 112-115.
[7]李康.基于多模態話語理論的大學英語聽說教學模式構建——以《新視野大學英語視聽說教程》為例[J].湖北函授大學學報, 2014(20):163-164.
[8]劉賢,李志坤.多模態話語分析理論指導下的大學英語視聽說課堂教學探索[J].語文學刊(外語教育教學),2014(3):141-142.
[9]李叢立.構建多模態話語框架下的大學英語聽說課程教學新模式[J].襄陽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3(5):10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