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娟
摘 要:小學生思維發展處于形象思維階段、對科學知識的占有量較少,所以小學教師在開展實驗教學時應遵循學生的認知特點和發展規律,以“最近發展區”理論為基礎,啟發誘導小學生開展形式多樣、豐富靈活的實驗教學。
關鍵詞:小學;科學實驗;教學有效性
教育部于2017年頒布的《義務教育小學科學課程標準》中確定科學課程的起始年級調整至一年級,小學科學課程必須要強化實踐實驗教學環節。所以目前,小學科學試驗教學開展得如火如荼,極大激發了小學生學習科學知識的內驅力,培養了小學生對科學試驗的興趣,推動了素質教育的進一步深化。
一、小學科學試驗教學存在的問題
新課程標準中要求小學科學課程的主要教學形式是探究學習,讓小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主動參與科學課堂,積極開展科學實驗。小學生在科學實驗的過程中,通過不斷探究、獨立思考,獲取科學知識,領悟科學精神,掌握學習科學知識的方法和技能。
(一)實驗教學條件不足,缺少資源整合
調查顯示,目前,小學科學實驗教學條件存在較大問題,如教學條件不足,缺少校內外資源整合和均衡利用。首先,實驗室場地有限,專用實驗室較少,不能充分利用校內外資源改善實驗教學條件,這種問題在鄉村或薄弱城鄉學校中尤為突出。許多學校雖然配備了實驗室,但是數量較少,而且實驗場地嚴重不足,不能保證各年級小學生都能在實驗室充分開展科學實驗。其次,學校實驗室器材嚴重不足。小學科學實驗器材設計種類較多,常見的有電、光、聲、磁等,但是這些實驗器材屬于耗材,一旦出現損壞,學校很難及時購買補充,直接導致學生在開展科學實驗時缺少器材,不能順利開展科學實驗,甚至逐漸喪失對科學學習的興趣。
(二)實驗教學方法傳統,缺乏創新與融合
小學科學教師目前常用的實驗教學方式方法依次為實驗法、演示法、講授法和談話法。但是多數教師不能有效組織實驗教學內容,有機融合多種教學方法,不能做到深度反思,所以實驗教學的課堂如同死水,毫無生機和活力。這樣的教學方法難以提高實驗實效。
(三)實驗教學內容陳舊,缺少精細加工
小學科學實驗課程的任課教師年齡結構偏高,所以這些教師在組織實驗教學時不愿或者不敢創新,在組織課堂時一味地按部就班,依照教材和教學大綱來進行,幾乎沒有對實驗教學內容進行分析、整合、創造和加工。缺少創新和精細加工的實驗教學直接導致實驗教學內容陳舊,毫無新意,學生逐漸喪失學習興趣,不利于提高實驗教學效果。
二、提高小學科學實驗教學的有效性
由此可見,小學科學實驗教學環節是培養小學生科學能力、科學素養、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的關鍵,小學教師應革新實驗教學觀念、明確實驗教學目的,開展形式多樣、難易有度、富有針對性的實驗教學,提高小學科學實驗教學的有效性。
(一)整合實驗教學資源,延展實驗教學空間
學校部門和實驗教室要牢固樹立科學實驗教學理念,重視實驗教學對提高學生科學素養的重要性。首先要重視校內科學實驗條件的建設和整合,尤其是強化標準化實驗室建設,配齊專業背景強的實驗室管理員,規范實驗室儀器設備管理,確保所有儀器、耗材在數量和質量上達標。其次,挖掘校外豐富的科學實驗資源。小學科學實驗教室應對校外實驗資源進行充分調研,將豐富的自然資源、社會資源等融入實驗教學環節,和校外資源建立科學實驗教學基地,給學生提供認識自然、了解社會的機會,為學生搭建優質的科學實驗平臺,將校內教學延伸到校外教學。
(二)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提高自我效能感
實驗教學的順利開展離不開專業水平高、實驗教學技能強的師資。首先,學校加強校際師資交流,鼓勵教師主動聯系其他優質學校實驗教學教師,實現優質教學資源共享。同時校內科學實驗教學教師應組建研課、磨課小組,制定學習計劃,共同探討、學習科學實驗教學新模式、新方法。其次,學校要為科學實驗教學提供優質繼續教育的機會,通過外出培訓、校內學習等方式,樹立教師終身學習的觀念,增強教師的自我效能感,從而實現科學實驗教師隊伍的整體優化。
(三)創新教學內容,增強實驗教學的有效性
教學內容決定著實驗教學是否富有成效,是否能夠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所以,首先,學校應制定激勵機制,鼓勵實驗教師創新實驗教學內容,激發教師勇于創新、敢于實踐的精神。其次,教師應依據新課程標準,分析學情,遵循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特點,厘清每一個實驗教學環節的分目標,對實驗教學內容進行科學、嚴謹的精細加工,開創性地組織學術開展科學實驗。
參考文獻:
[1]小學科學實驗教學與實驗室管理.江蘇省教育裝備與勤工儉學管理中心[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12.
[2]張士元.小學科學實驗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3(20).
[3]李進起.樹立聯系的觀點,提高小學科學實驗教學質量[J].學科教學探索,20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