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楚儀
摘 要:隨著現代教育事業的變革,以教師為主導地位的傳統課堂教學模式已不適用現代教育,學校逐漸將高效課堂教學模式引進各個科目教學中,經過實踐均獲得了不錯的成果。
關鍵詞:小學語文;以學生為主體;高效課堂
構建以學生為主體的高效課堂即老師以引導原則為先,學生投入更多自主學習時間為主,從而獲得最佳的學習效益的課堂模式。但我國學校長時間沿用傳統的“填鴨式”教學模式,不利于學生激發興趣、獨立思考、散發思維。顯然,對傳統的課堂模式進行改革是當代教育的建設性課題。經過改變教師傳統的教育理念和摸清學生的特點后,怎樣重新燃起學生的學習熱情;如何提高課堂的學習與教學效率;怎么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均成了學校與教師的重要任務。
一、明確構建以學生為主體的小學語文高效課堂教學模式的核心
想要辦好一件事,首先要抓住其中的核心區域,只有這樣才能大概率實現理想的目標,甚至出現事半功倍的效果。而要構建好以學生為課堂中心焦點的高效課堂教學模式,首要任務就是要明確學生在課堂上的主導地位,所以摸清小學生的普遍行為反應、個性特點、學習規律特性等是校方與教師需要重點努力的方向。因為小學生的年齡尚小,大腦與身心還未完全發育成熟,對許多事物的感悟能力還沒達到預期標準。若教師一味地采用同一套教學模式去給小學的所有年級授課,將會有絕大部分學生因無法適應相應的教學強度和難度,而提不起學習的興趣、擺不正應有的學習態度,嚴重者還會產生厭學心理和情緒。高效課堂應運而生,高效課堂是由馬斯洛的自我實現論、羅杰斯的自我理論、盧梭的自然教育和杜威的兒童中心組成的,是調動老師、學生以及家長三方增進互動的新式方法。所以,小學語文老師要明確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理念,深切融入學生的生活,細致觀察學生的學習特性和習慣,對傳統教學方式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總結以往的教學經驗,并結合實際情況創新教學形式。
二、構建以學生為主體的小學語文高校課堂具體的應用措施
(一)注重挖掘并開發學生的個性特點,增強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
構建以學生為主體的小學語文高效課堂要注重不同學生個性的多樣化,采用因材施教的方法全面、深入地挖掘學生的特點,制訂針對性的課程內容,教課不是主要任務,如何使學生真正認識語文才是教師要為之努力的目標,因為小學階段是培養學生語文素養的黃金時期,能有效促進學生的課業和身心全面發展。以學生為主體的小學語文高效課堂就是為了打破以教師為中心的傳統教學模式,教師只起輔助的引導作用,主要是讓學生擁有更多的學習時間和思考方式。例如,運用情境教學法、實踐活動法以及小組討論法激發學生的興趣,增強他們的課堂參與度,為推進高效課堂的建設打下基礎。與此同時,在無形中一點一點向前推進學生位于課堂的主體地位,并逐漸弱化教師占據課堂主線的傳統模式。
(二)注重教學細節劃分,增強互動以培養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傳統的教學模式里一直采取統一性、全體性的語文教學方式,這無疑局限了學生的性格與思維,而且單一、枯燥的授課方式,使學生持續地依賴老師的思路、講解及答案,學生根本無法感受語文世界里的詩意浪漫、幸福洋溢、傷春悲秋。體會課文情感的變化是學習小學語文精讀的核心要求,同時也是語文教學中最難教授的知識,更多依賴學生的感情共鳴,而高效課堂能活躍課堂氛圍,增強師生之間的互動,有利于促進感情的交流,此時正處于生長發育年齡階層的小學生,剛好是思想感情基調與變化強度的旺盛期,也是增強學生語文素養與語感的關鍵所在。另外的語文架構為略讀和單元綜合實踐,其通過高效課堂可以采用課前導入、課中實學、課后鞏固等方式實現。例如,在開展《小動物過冬》一課時,課堂上老師提出:“冬天天氣嚴寒,請問有同學知道小燕子、青蛙等動物是怎樣過冬的嗎?”同時教師要在學生五花八門的答案中再度深入挖掘小動物過冬前、中、后的行為或特點,教師利用課堂討論順勢引導學生融入語文課堂并進入學習狀態中。簡單的一個問題既避免了直入課文主題的生硬,又提供了一個機會讓學生根據自身的意愿深度思考。而學生一旦融入了某個設定,就會因為好奇心變得更積極、主動,從而成功構建以學生為主體的高效課堂。
參考文獻:
[1]陳文燕.構建以學生為主體的小學語文高效課堂[J].求知導刊,2021(13):12-13.
[2]樊奎,卜慶蓮.構建以學生為主體的小學語文高效課堂[J].小學生作文輔導(讀寫雙贏),2021(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