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漢梅
摘 要:閱讀是小學語文教學工作中的關鍵性內容,重點著手落實語文閱讀教育,能夠對學生的閱讀意識、能力、思維等進行綜合培育,對其閱讀習慣進行優化,使其能夠具備優良的語文閱讀與學習能力。由此,小學語文教師在針對閱讀課程向學生傳授知識的過程中,要逐步轉換教學思想,采取具有科學性的方法提升小學生的閱讀能力,實現小學生核心素養的培育與優化。
關鍵詞:核心素養;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策略
閱讀能力的培養對于學生的成長與進步有重要影響。通過培養小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可以使學生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使其能夠積累大量的語文素材、閱讀技巧,在文字概括、口語表述等諸多方面獲得提升,實現核心素養的增強。因此,小學語文教師要重視語文閱讀教學工作的開展,不斷探索有效的語文閱讀教學方法,使學生能夠獨立對文章內容進行思考,并針對文章內容提出質疑,積極找出方法解決疑問,使其能夠養成課外閱讀的好習慣,為其核心素養的培養以及日后發展提供助益。
一、制訂閱讀課程導入方案,提升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
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是小學語文課程的重要目標,其中最關鍵的目的在于發散學生的思維。小學語文教師在開展閱讀教學工作之前,要合理地設計與制作課程導入教學方案,引導學生在課程開始前積累閱讀資料,并對即將學習的文章進行獨立思考,為師生之間的溝通與互動打下基礎。例如,小學語文教師在針對《玩出了名堂》這篇文章開展閱讀教學時,所設計的課程導入教學方案可以涵蓋以下幾方面:其一,利用多種方式查找文中生字,了解其中的主要含義,并使用生字進行組詞;其二,在閱讀文本之后,向周邊的朋友以及父母簡述文章中的故事內容;其三,與自身平時所玩的游戲進行對比,說出自身對列文虎克的個人想法;其四,向父母詢問其關于玩,且玩出名堂的小故事。采取類似的引導方式,能夠使學生獨自完成對文章中的生字、生詞的學習過程,并深化學生對字詞的理解,為學生課外閱讀活動的開展打下基礎。通過搜集相關資料,可以使學生對文章主題有獨到、深刻的把握,同時可以完成對文章內容的有效延伸。
二、小組互動交流,促使學生主動解決疑難問題
小學語文教師在閱讀教學中,要靈活使用合作學習模式、探究學習模式,通過分組學習以及活動的方式,幫助學生充分發散思維,使其能夠建立良好的知識框架。學生在課程導入環節已經對文章內容進行了系統的梳理,對文章內容有一定的認知,教師要“趁熱打鐵”,組織學生開展小學合作學習活動,讓學生在課堂上進行思想碰撞,深化學生對文章內容的理解與感悟。例如,小學語文教師在講解《矛和盾的集合》這篇文章時,可以先帶領學生玩一會兒卡片游戲,增強學生對文章中生字的理解以及記憶,并讓學生將自己知道的詞義表達出來,對回答正確的學生給予一定的物質或者口頭獎勵。之后,教師可以采取合適的方法對學生進行分組,讓學生互相溝通,說出自己在閱讀文章時所產生的困惑,在小組內進行研討并找出解決方法,并將問題以及解決方式記錄下來,教師則在其中起到指導作用。通過這種方式,可以提升學生參與語文課堂的主動性,使其能夠自由地表達自身想法,在問題處理與解決方面的能力獲得提升,對于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有重要意義。
三、幫助學生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
小學語文教師在閱讀教學中,要使學生有效把握從整體到細節的閱讀方式,使學生在閱讀文章時能夠先對文章內容有系統的把握,抓住文章題目以及中心思想,在此基礎上對文章進行分層閱讀,對其中較重要的內容單獨進行分析,從而有效提升學生的文章理解能力以及閱讀效率。除此以外,當學生面對文章中所涉及的生字、生詞時,教師要對學生進行科學的引導,使其能夠學會依照上下文語境以及語義對詞匯含義進行猜測,達到優化學生閱讀思維,提升學生核心素養的語文教育目標。
總而言之,小學語文教師在開展閱讀教學工作的過程中,要重視教學方法的有效革新,使學生能夠意識到自身在課堂上的“主人翁”地位,使其能夠在閱讀習慣、思維、技巧等諸多方面獲得提升,最終獲得核心素養的優化。
參考文獻:
[1]程曉琪.核心素養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研究[J].文理導航(下旬),2021(5):51.
[2]馬秀萍.核心素養下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J].試題與研究,2021(13):109-110.
[3]黃牡丹.核心素養視域下小學語文有效教學策略探討[J].小學生(中旬刊),2021(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