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園勤
摘 要:“解決實際問題”教學歷來都是整個小學數學教學的重點及難點,備受廣大小學數學教師的重視,同時,“解決實際問題”的教學又是教師整個數學學科教學的核心。因此,進行“解決實際問題”教學策略研究,既有助于教師提高教學能力,又可以幫助小學生克服學習時的思維障礙,培養他們從周圍情境中發現數學問題、運用所學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習效率。文章主要從教師、學生兩個角度剖析影響小學數學“解決實際問題”教學效能的因素,以期對小學數學“解決實際問題”教學有所裨益。
關鍵詞:小學數學;解決實際問題;教學效能;因素分析
中圖分類號:G62?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673-9132(2021)30-0127-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30.063
小學數學“解決實際問題”教學即傳統教學中所講的應用題教學,歷來都是整個小學數學教學的重點及難點。因此,進行“解決實際問題”教學策略的研究,深入挖掘影響小學數學“解決實際問題”教學效能的因素意義重大。
在提倡學科核心素養的背景下,充分利用教材內容培養學生的學科思想顯得尤為重要,而小學數學中解決問題環節的教學對小學數學學科思想的培養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實際教學中對這部分內容尚未引起足夠的重視。究其原因,既有教師層面的,也有學生層面的,還有教材層面的,應統一解決。
一、教師的引領作用對于小學數學“解決實際問題”教學的影響
(一)教師的教學理念影響著小學數學“解決實際問題”教學效果
教師的教學行為無不受自身教育理念的影響。在當今的小學數學教學中,往往忽視了對小學生數學“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培養,這在一定意義上來說是受教師自身教育理念和教學意識的影響。
新課程的實施,從更高的層面對教師提出一些要求,然而在教學一線,對新課程理念的學習與實踐明顯存在著年齡的差別。部分年輕教師對于“新課標”中關于小學數學“解決實際問題”的理論及倡導的理念知之甚多,并能付諸實際。但部分中老年教師受個人素養和一些條件的制約,教學的步伐難以趕上新課改的要求,對新課程理念一知半解,或者存在抵觸情緒,較少將其實踐于自己的課堂,僅僅依靠已有經驗進行教學。在日常教學中,部分小學數學教師不善于創設問題情境,或者在應用過程中呆板教條,不能夠充分發揮出教材內容的引領作用。另外,受功利主義觀念影響,教師缺乏正確的教學觀和課程觀,教學重心有所偏差,難以賦予自己的課堂生機和活力。為了讓學生取得好成績,部分教師“分分計較”,習慣于題海戰術。大量機械性的重復,使得學生的思維受到禁錮,這種現象尤其在小學數學“解決實際問題”教學中更加明顯。同時,在目前的小學數學“解決實際問題”教學過程中,單純片面地強調數學知識的記憶和應用,停留在指導學生按部就班地去解決問題,缺乏對解題技巧的訓練,不利于小學生“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培養。部分教師照本宣科,著眼點一直滯留在課本中的幾道簡單的例題上,教學的過程也只是對照例題進行簡單講解,對照例題進行機械的練習,重視結果而輕視學生思考的過程。
(二)教師駕馭課堂的水平影響著小學數學“解決實際問題”教學效能
1.課堂的環境氛圍對于學生的數學學習來說不可忽視。課堂是師生心與心交融、情與情互通的園地,是決定教學效果的舞臺。當教師走進課堂時,就應當守住自己的陣地,立即進入角色,不應將個人的消極情緒帶到教學一線,影響學生的學習。教師應該拉近與學生的心理距離,讓課堂始終洋溢著一種和諧愉悅的氛圍,為學生營造出良好的學習環境。教師也可以盡其所能地將那些枯燥乏味的“解決實際問題”的學習內容轉化成有趣的話題,讓小學生在實踐中去體會學習的無限樂趣。
在與一線小學數學教師、學生的接觸中我們發現,課堂上學生很少主動提出問題,問及原因,相當一部分教師歸因于學生,普遍認為是小學生覺得數學知識太抽象,對數學缺乏學習興趣。這種一味歸咎學生,對自身在教學中暴露的問題缺乏認真的審視和反思,不曾意識到課堂氛圍的重要性的想法,必將影響課堂的教學效果。除此之外,由于學生在解答應用題時經常出錯,也會直接導致對解決問題的活動缺乏興趣,懷有畏懼心理,并且隨著數學問題類型的增多、難度的加大,這種畏懼心理會加劇,從而壓抑學習數學的思維,就連本來會做的題目也無法正確解答。因此,在開展解題活動的過程中,教師要根據實際情況幫助學生克服這種心理障礙,培養他們解決數學問題的興趣。研究表明,積極的溝通交流與愉悅和諧的課堂氛圍會讓學生深受熏染,消除學生對數學課堂的畏懼心理,從而真真正正地成為課堂的主人。尤其在小學數學“解決實際問題”的教學中,受課程內容等因素影響,學生本身對這部分內容就存在畏懼情緒,教師一旦忽略了課堂提問氛圍的營造,勢必會對學生“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培養造成很大的影響,導致小學生的“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不能得到有效的提升。
2.課堂提問與引導影響學生學習數學的效率。小學數學教材中設置的問題基本上源于生活實際,但由于小學生年齡小,生活經驗缺乏,也缺少對事物的認知,所以解決問題時往往因找不到解題步驟而無從下手,或因概念模糊、數量關系不清而導致在列式時出現差錯。這種情形昭示出教師課堂提問與引導的重要性。作為教師應該具備提問與引導的策略。譬如,在小學數學“解決實際問題”課堂上,某個學生如果經常被教師提問,那么他的思維會比其他學生更積極更活躍。因此,教師可以以問題為抓手,有針對性地進行提問。同時,也應鼓勵學生在課堂上大膽向教師提問。一開始學生的問題肯定較為淺顯,具有一定思考性的問題少之又少,但長期訓練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另外,在教學中,教師要有意識地去開闊學生的視野,引導他們觀察物體的形狀、性質,了解事物間的相互聯系,理清變化規律等。同時,要把題目的條件和實際事物及條件有機地聯系在一起來解答,這樣才能準確理解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