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麗萍
【摘 要】問題導學是教師結合學生的身心特點以及個性特點在實際課堂教學中所具體應用的一種方法,注重能激發學生的思考與回答等能力的發揮,注重以問題引導學生學習,積極鼓勵學生進行深入探索,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在本文中具體探究了問題導學在數學教學中的實際應用意義,之后找到小學數學教學中應用問題導學促進學生學習能力提升的有效策略。
【關鍵詞】問題導學;學生學習能力;小學數學
問題導學是教師利用提問的方式促進課堂教學深入發展的一種方式,在具體的數學教學中,問題導學應用于新課教學以及新內容的講解中。問題導學貫穿于課堂教學始終,要求教師注重尊重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積極做好數學課堂教學導學工作,在實際數學教學中,除了教師關注學生的思維引導之外,還應當注重掌握合理導入教學方式,關注問題導學中的實質性問題。
一、問題導學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具體應用意義
(一)優化數學教學過程,實現問題多元轉化
問題導學具體是應用一種簡單的方法,具體是指學生在教師的有效引導下逐步適應當前的教學節奏,注重發揮自身主觀能動性,有效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從而促進學生數學學習效率的提升。高效應用問題導學教學模式,數學教師與學生展開深層次的溝通與交流,合理設計數學教學過程,具體是從問題—答疑—思考—總結等環節入手,便于學生高效掌握基礎數學知識,全方位實現數學問題的多元化轉化。
(二)活躍學生數學思維,實現數學高效學習
在小學數學問題導學實際要求中,要求教師充分考慮學生的具體思維能力以及認知水平,在進行數學知識深入講解中關注循序漸進,便于學生快速理解與掌握數學知識,強化學生的數學學習效果。在關注問題導學教學中,數學教師在關注實質性問題教學中注重增加實質性問題的難度,從淺入深,循序漸進促進學生學習質量的提升。第一是教師首先利用簡單的問題啟發學生的數學思維,之后利用難度比較大的問題實現對于學生數學思維的高度鍛煉,進一步深化學生對于數學知識的理解,促使學生在數學知識學習中形成深刻的印象。第二,具體應用分層提問的方式激活學生的思維,預防在課堂講述中進行過多的講解。總體而言,數學教師應當注重導入實際問題,促使學生有效形成積極思考的習慣,進一步找到實際問題的解決思路,從而實現高質量學習。
(三)增強師生情感,提升學生數學學習能力
數學課堂是教師與學生進行交流與溝通的重要場所,在數學教學中展開問題導學,便于高效通過問、教以及答等環節,進一步實現教師與學生之間充分互動,拉近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情感。在具體問答環節中,教師設計數學問題,引領學生展開充分思考與探究,在實際問題解決中,利用自己的數學知識解決實際性問題,獲得正確的問題解決方案,之后教師對于學生解決方法進行點撥,便于學生歸納與總結,無形中提升了學生數學學習能力。
二、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學生學習能力培養現狀分析
(一)問題創設過于簡單,缺乏吸引力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對于問題導向的創設與應用依然存在問題,不利于引領學生們展開深入思考與探究,同時教師在利用問題展開教學中,忽視了引導環節,直接讓學生分析數學數量關系,導致學生們對于數學知識的認知不足,無法形成深入認知,不利于學生問題解決能力的提升。同時當學生在面對需要解決的問題的時候,時常會依賴于教師,無法獨立展開深層次思考,自主發現問題的能力也比較差,這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學生學習能力的提升。
(二)課堂引導不足,學生數學思維能力偏弱
在實際調查中了解到,教師對于培養學生發現問題與提出問題方面欠佳,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很少有教師會主動引導學生提出問題,不善于引領學生主動探索數學知識,在課堂上沒有與學生之間展開積極交流與溝通。大部分教師會采取直接提問的方式組織學生們思考數學問題,這樣的方式確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但是不利于學生主動提取數學問題,難以調動學生數學學習積極性。再加上教師在課堂上所提出的問題比較淺顯,無法引領學生展開深入思考,整體的課堂氛圍并不是積極探索的環境,由于教師的引導不當,往往會導致學生們對于數學知識的學習失去興趣。
(三)課后總結薄弱,學生思維能力培養不足
數學課堂教學中最為重要的能力則是總結分析能力,這是數學學習的關鍵所在,具備總結分析能力相當于具備打開數學知識大門的鑰匙。但是數學教師在這一方面依然存在不足之處,部分教師在完成課堂教學任務之后,很少對于所教學的數學知識進行總結,更多的是關注學生的課后練習,整體的教學環節過于死板,不利于學生的數學思維的擴展。還有部分教師對于數學課堂教學反思不足,完成課堂教學任務立即展開下一環節的教學,忽視了上一課堂教學中所存在的不足,很大程度上會為后續課堂展開埋下隱患,依然忽視學生的思維能力的培養,也影響了學生問題解決能力的提升。
三、小學數學教學中問題導學提升學生學習能力具體實施策略
(一)高效應用問題導學方法,提升學生深層思考能力
在實際小學數學問題導學教學模式的具體應用中,對于數學問題的設計以及提出格外關注,愛因斯坦曾經說過,提出一個問題遠遠比解決一個問題更加重要。因此在實際數學教學中,數學教師首先結合數學教材內容以及學生的具體知識結構進行合理設計。一般而言,數學問題的設計不能過難,也不能過于簡單,而是讓學生經過跳一跳的形式就可以解決的問題,引發學生的深入思考,并借助問題導學的方式促使學生詳細了解知識的生長點。
例如《分數的初步認識》教學過程中,在本節課教學中,注重結合學生的生活情景,利用多媒體課件,將數學教材上的知識引入到課堂中,促使學生充分認識到平均分的結果不能利用整數表示的時候,有效激發學生的認知沖突,促使學生真正感受到數學來源于生活實際,全方位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并為學生后續的數學學習打下有效基礎。數學教師利用分蘋果的方式讓學生充分體會到分數概念,注重提出問題的層次性,有4個蘋果,平均分給兩個人,每個人可以得到幾個蘋果,有兩個蘋果,平均分給兩個人,每人可以得到幾個,只有一個蘋果以后,還是平均分給兩個人,那么每個人可以得到幾個呢?引領學生進行深層次的思考,引入分數概念,并深入體會平均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