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振威 于瑞泓
【摘要】在全國政協2021新年茶話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發揚為民服務孺子牛、創新發展拓荒牛、艱苦奮斗老黃牛的精神,號召全黨和全國各族人民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辛勤耕耘、勇往直前。當前,以黨史上關鍵時期關鍵人物的視角感悟貫穿我黨百年奮斗史中的“三牛精神”具有深刻意義。
【關鍵詞】黨史學習;“三牛精神”;立德樹人
2021年是“十四五”新征程的開始,面對國內疫情和國外挑戰,習近平總書記號召全黨和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進,大力發揚為民服務孺子牛、創新發展拓荒牛、艱苦奮斗老黃牛的精神,勇往直前,為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勤奮耕耘。中國共產黨百年奮斗歷程孕育、傳承、發揚了偉大的民族精神,為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工程匯聚了強大精神動力。以黨史上關鍵時期關鍵人物的視角感悟我黨百年奮斗史中的“三牛精神”具有深刻意義,對于挖掘紅色元素、傳承紅色基因、弘揚黨的精神譜系,具有豐富的時代價值。
一、黨史上關鍵時期關鍵人物“三牛精神”的具體體現
19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它始終以人民至上的革命初心踐行著“為人民服務、無私奉獻”的孺子牛精神。在獨立自主探索社會主義建設道路過程中,以“創新發展、攻堅克難”的拓荒牛精神,創造性地開辟出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新民主主義革命道路。從新中國成立到改革開放的40多年,用“艱苦奮斗、吃苦耐勞”的老黃牛精神創造了一項項偉大的工程。筆者以黨的建立發展和中國革命道路摸索中起到了舉足輕重作用的黨史上關鍵時期為線索,汲取建黨百年奮斗歷程中的精神力量,傳承黨的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以黨實事求是的歷史實踐經驗來啟迪智慧、砥礪品格,發掘各個時期發揮重要作用的關鍵人物的事跡,展現他們鐫刻在黨史中的“三牛精神”。
黨的建立是中國歷史上開天辟地的大事件。黨的籌備和建立時期,處處體現著追求真理的“拓荒牛精神”。陳望道品味真理味道,李大釗視死如歸慷慨就義,毛澤東、董必武等一大代表忠誠黨的信仰,堅定共產主義信念。他們是站在時代潮流最前列的拓荒牛,秉持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的初心、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使命,始終勇立潮頭,不畏艱難險阻,不懼流血犧牲,鑄就“紅船精神”代代相傳。中國共產黨將馬克思列寧主義與中國革命實際緊密結合,經過百年發展,將建黨初期的一條小船發展成為巍巍巨輪,在歷史發展的長河中乘風破浪,勇毅遠航,必將朝向光輝的目標,行穩致遠。
紅軍長征體現了堅持革命、不畏艱險的英雄主義氣概,體現了堅定信念、堅韌執著的“孺子牛精神”。葉劍英、徐向前等老一輩革命家出生入死,對黨忠誠,堅決執行黨的決議,維護黨的團結統一,他們發揚了孺子牛精神,關鍵時刻挺身而出的決斷力,保證了中央和紅軍主力的安全北上。
在延安時期抗日根據地建設、大生產運動中,張思德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白求恩救死扶傷的國際主義和共產主義精神,王震帶領359旅開墾南泥灣,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吃苦耐勞、勇往直前,處處體現著“老黃牛精神”。我們黨在延安時期形成的“延安精神”,是我們黨的寶貴精神,是中國共產黨人在未來奮斗中取之不竭、用之不盡的強大精神動力。我們黨堅持實事求是,獨立自主,實現了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革命實際相結合,逐步形成了毛澤東思想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并在改天換地、建立新中國的實踐中發揮了巨大作用。
二、傳承紅色基因,弘揚革命傳統,發揚“三牛精神”
(一)堅持人民至上,甘當“孺子牛”
不論是中國共產黨團結人民贏得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還是“學黨史,悟思想,辦實事,開新局”,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都體現了我黨初心始終如一、為人民服務的實干精神。前進道路上,教育青年學生銳意進取、勤于探索,從“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到“以人民為中心”,將為人民服務的崇高政治信仰做到知行合一。
(二)堅持面向時代,甘做“拓荒牛”
創新是保障國家發展安全的戰略“發動機”。改革開放40多年,無論是浦東開發30周年,還是嫦娥五號成功返航,中國取得的偉大成功的背后,都是傳承奮發揚蹄、披荊斬棘、扎實創新的結果。從摸著石頭過河,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都需要善于破局、甘做創新“拓荒牛”的精神。
(三)堅持苦干實干,甘為“老黃牛”
站在脫貧攻堅勝利的新起點上,無論是推動高質量發展,還是快速復蘇的中國經濟,都須在主動求變之中奮力開創新局,都需要“老黃牛”奮斗精神。新時代的青年更應聚焦祖國發展大計、關心民生問題,成為為人民服務的“實干家”。
三、以“三牛精神”教育引導青年學生知行合一
(一)堅持立德樹人,理論有深度
黨史上關鍵時期關鍵人物思政課堅持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以黨史理論素養和優秀文化為底蘊,拓寬青年知識、國際和歷史視野,引導大學生胸懷兩個大局,樹立正確黨史觀。鼓勵學生在實踐中踐行“三牛精神”,幫助青年學生樹立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信念。
(二)堅持培根鑄魂,實踐有力度
黨史上關鍵時期關鍵人物思政課將歷史視野與“三牛精神”相互貫通,啟發學生在實踐比照中傳承革命精神。引導青年深刻理解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馬克思主義為什么“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好”等重大理論問題,從而引領新時代青年樹牢“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以理論固本培元,以實踐詮釋責任擔當。
(三)堅持啟智潤心,情感有溫度
教育部門要堅持啟智潤心,把對家國的愛、對教育的愛、對學生的愛融為一體,讓青年學生的思想與“三牛精神”產生情感上的共鳴,把熾熱的愛國情感厚植于青年心中。
黨史上關鍵時期關鍵人物的“三牛精神”,既是對中國共產黨堅守初心使命、堅定理想信念、堅持優良作風的生動表達,也是對蘊藏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中的強大的生命力、創造力、凝聚力、向心力的傳承和迸發,對于傳承紅色基因、弘揚黨的革命精神都具有豐富的時代價值。
參考文獻:
[1]李光澤.發揚“三牛”精神 續寫教育華章[N].德州日報,2021-04-07(B03).
[2]楊京保.發揚“三牛”精神 踐行“四力”要求[N].安康日報,2021-03-25(003).
[3]許光.踐行“三牛”精神 培育時代新人[J].思想政治課教學,2021(03):91-92.
[4]以“三牛”精神礪奮斗之志[N].中國移民管理報,2021-03-12(001).
[5]詹豐城.發揚“三牛”精神 激情奮斗新征程[N].中國石化報,2021-03-10(003).
[6]付菂.從百年奮斗史感悟“三牛精神”[J].紅旗文稿,2021(04):48.
(作者單位:大連工業大學外國語學院,于瑞泓系通訊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