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玲
摘 要:估算一直廣泛出現于人們的日常生活之中,而學生最早接觸估算的知識則是在小學時期。在小學數學階段,學生在完成數字的認知以及熟練掌握四則運算之后,就會接觸到簡單的估算內容。估算這一模塊的數學知識可以幫助學生活化思維,較快地實現一些數學問題的解決。因此,相關教育工作者要做好學生關于低段估算教學的教學安排,以達到有效提高學生估算能力的教育目的。
關鍵詞:估算能力;教學策略;小學數學
引言:
估算是介于口算與筆算之間的一種運算方式。通過估算,人們可以較快的推測出問題的答案范疇,從而幫助人們較快的解決問題。而在整個數學學習過程之中,估算則可以幫助學生培養數感,使學生保持對數字的靈敏性。在數學學習過程之中,有些數學問題并不需要得出準確的答案,因此,如果學生具備一定的估算能力,那么學生便可以有效節省完成數學問題所需要的時間與精力。所以,相關教育工作者要重視學生的估算能力,從小學階段就開始落實培養學生估算能力的教育教學工作。
一、小學數學低段估算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1.數學課本估算的內容分散 無法系統培養學生的估算能力
估算能力是學生在整個數學學習過程之中所需要掌握的一項重要能力。而小學數學是學生數學學習較為初始的一個階段,因此,相關教師便需要以數學課本作為內容載體,以此來幫助學生認識估算,了解估算存在的意義,以及簡單的估算方法。以蘇教版的小學數學課本為例,該冊課本中明確提到估算內容的僅有一個小章節,即三年級上冊的乘法估算。而其余的便是隱藏在其他知識內容中的估算。例如,二年級下冊中認識萬以內的小數中會涉及到估算的知識。總而言之,相關教材編撰者在小學課本中會依據學生總體年齡段的學習能力以及其所學的基本數學知識會適當地插入一些關于估算的知識。但是,估算的知識卻主要呈分散的特點。因此,相關教師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關于估算知識內容也是分散的,這也直接導致了學生接受估算內容是具有階段性地,因此,學生的估算能力在整個小學數學學習過程中可能并不會得到良好的發展。
2.師生忽視估算內容的重要性 學生估算能力無法得到提升
就整個小學數學所涉及的知識范圍而言,估算內容所占的比例并不大。除此之外,由于小學數學中估算的內容通常局限于四則運算的估算,而四則運算的估算也可以通過具體運算得出答案,完成作答。因此,教師和學生并不重視估算的教學內容。反而,比起估算的數學知識,教師和學生會更加重視四則運算,即加減乘除的訓練,如此學生便有望能夠在小學數學的考試過程之中得到更加優異的成績。在這種思維背景的影響下,小學階段學生的估算內容的學習可能僅僅會局限于表層階段,因此,其低段的數學估算能力更是無法得到應有的發展。
3.學生缺乏對數學估算知識的認識 缺乏估算內容學習的積極性
許多學生在小學數學學習的階段過程之中都會存在因為厭煩、枯燥等原因而造成的聽不懂數學、感覺數學內容太難的問題。估算的內容也是如此。許多學生在估算學習的過程之中,往往將它歸納于數字的運算,而并不是用巧妙的方法,例如其并不會使用數字的拆解法、數字的估算法來達到解決數學問題的目的。因為,學生在估算學習的過程之中不得其法,所以,其就會存在不懂估算知識,厭煩估算課程內容的問題。因此,學生雖然學習了小學課本中的估算內容,但是,其的估算能力并不能夠得到有效地提升與發展。
二、教師展開小學數學低段估算教學內容的有效策略
1.聯系小學數學課本內容 串聯完成估算知識的講解
小學數學課本知識的講解與學生估算能力培養的教學目標是相關聯的。以蘇教版的小學數學課本內容為例,很多的知識內容都可以幫助學生培養估算能力。例如,教師在引導學生認識100以內的整數時,便可以在此基礎上詢問學生最靠近100的數字是多少,比90大但比100小的數字有哪些等等問題,通過這些問題,學生的數字意識便可以得到很好的培養。而在之后學習到認識萬以內的數字時,學生在遇到類似的數學問題,像下面幾個數字各最接近幾千這種問題時,學生便可以迅速解決。小學數學課本內容中所涉及到講解估算內容的章節是非常少的,但是,估算內容是貫穿于整個的小學數學的教學過程之中的。因此,相關數學教師要提升學生的低段運算能力,那么其便可以整合自己所要教的數學內容,通過數學章節知識范圍的聯系來達到提升學生估算能力的目的。
2.重視估算的教學內容 培養學生的估算能力
估算是主要應用于“籃球22元,如果有100元可以買5個籃球嘛”這類型問題的。而在運算的過程之中,教師一般會引導學生選擇合適的數字進行代替化,例如,相對于22×5而言,20×5會更加容易計算,而22比20大,因此,教師便會引導學生通過22×5的結果與100進行比較,最后得出這個問題的結論。通過計算該題的計算可知,估算能夠實現計算的簡便化。在小學階段,學生接觸的數字比較小,運算結果也比較簡單,估算所展示出的優勢可能并不明顯。但是,等到之后的數學學習生涯中,學生會接觸到小數、分數等等,這個時候,估算的價值便可以完美的顯現出來。因此,相關的小學數學教育工作者要依據小學課本內容中所涉及到估算的數學知識來引導學生熟悉掌握估算的運算步驟,并且通過帶領學生完成估算章節知識的課后訓練來達到鞏固提升的目的,從而達到提升學生運算能力的目的。
3.引入估算知識的教學情景 提升學生對估算的認知意識
估算能力的培養與發展是一個具有持續性的過程。因此,相關的小學數學的教育工作者要想有效提升學生低段估算的數學能力,那么其便要重視學生對于估算數學內容知識的認識與了解。首先,估算知識是可以貫徹于整個小學數學的教學過程之中的,像蘇教版,關于估算的內容是在二年級下冊的課本中所涉及到的。因此,教師在講解到該節的知識內容時,教師首先要告訴學生估算的主要用途,以及其適用的生活情景。估算其實在生活中的應用范圍是非常廣泛的,因此,教師便可以通過學生感興趣的情景“例如,一根圓珠筆是3元錢,小明總共有22塊錢,那么小明最多可以買幾根圓珠筆呢”這種問題來導入教學。這種具有生活化場景的意識可以讓學生積極地參與到解決問題的過程之中,如此,學生便可以在解答類似問題的過程之中,實現鍛煉估算能力的目的。有效的估算知識內容情景的引入可以幫助學生了解估算知識的應用范圍,而學會估算知識則可以幫助學生解決數學中的計算問題以及生活之中的實際問題。因此,教師要做好關于估算知識的情景導入工作,以此實現提升學生估算能力的目的。
三、結束語
估算能力的培養是一個從無到有、從不完善到完善的過程。而在整個估算能力培養發展的過程之中,學生的計算能力以及其對數字的敏感性都會有所提高,這對于學生后續展開相關數學內容的學習也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因此,相關數學教師要根據小學數學課本內容來幫助學生培養估算的能力。希望本篇文章中所提到的內容能夠幫助教師優化學生小學數學低段估算的數學技能,從而達到培養學生數字的敏感性、增強學生估算意識的目的。
參考文獻:
[1]胡建紅.小學低段數學估算教學技巧[J].讀寫算,2019(32):157.
[2]程巧紅.低段小學數學組織游戲教學活動的有效策略分析[J].新課程(小學),2019(10):91.
[3]黃小險.淺析小學數學中高段估算教學的有效策略[J].新課程(上),2019(01):171.
[4]趙會玲.淺析小學數學低段估算教學的有效策略[J].新課程(上),2016(1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