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玉
摘 要:演示教學就是教師在教學中,用實物或直觀的教具教學生,或者做一些示范實驗,通過實際觀察得到感性認識,以說明和證實所傳授的知識。演示教學作為教學的一種重要手段,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并受到了高度的重視。多媒體演示教學的出現,正好證實了這一點。演示能夠使學生通過觀察和思考,從而理解、領悟并擴展知識,讓學生在頭腦中進行思維活動,培養觀察、想象和思維能力。但演示教學只能幫助學生完成思考過程,不能代替學生思考問題的解決思路,一切解題思路的構思,還需要學生自己的努力。
關鍵詞:示范;教學效果;思考
演示教學能使學生獲得直觀、生動的知覺知識,加深學生對所學事物的印象。把書本上的理論知識與實際事物相聯系,形成正確而深刻的觀念,可以提供一些形象的感性材料,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集中注意力,有助于學生深入了解、記憶和鞏固所學的知識。因此,作為初中數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采取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恰當地運用演示法,以提高課堂教學質量。以下,筆者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經驗,就初中數學結合演示教學的一些個人看法進行一些探討。
一、通過演示教學,提高學生對知識的有效掌握
在傳統意義上,講授以教師為主體,學生則比較被動地接受自己不熟悉的知識點。相對來說,老師是經過一系列專業訓練的,對于知識點的掌握自然比學生要扎實。采用演示教學方式,改變了學生以前被動接受不熟悉知識點的先例,使學生更主動地理解、思考和運用知識點,使一道題的解答方法多種多樣,答題時的選擇留有余地。在解題過程中,數學公式和知識點本身就是一步一步熟練掌握的。該教學方法可以改善學生的思維方式,培養學生的多層次思維能力。透過演示,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的學習成績得到應有的提高。
比如,初中教材中有理數相關題的思考過程,就和課堂上教師演示的過程一樣,只要學生在課堂上跟著老師的思路去做,演示教學就能充分發揮其作用。老師能很好地控制教學內容,讓學生在規定的時間內掌握課本知識的掌握技巧,同時熟悉解題的思考過程,在遇到類似題時能減少思考時間,增加重難點題的回答時間,從而在激烈的競爭中取得一定的立足之地。所以,通過演示,充分滲透教師的教學理念,讓學生學得輕松,學得開心,玩得開心。
二、通過演示實現空間幾何變化的仿真
在初中數學教材中,空間幾何一直是個令老師頭痛的問題。以往采取傳統的教授式教學,不但不能把空間幾何的概念深入學生的內心,反而因字面上的模糊而引起學生對空間幾何變化的反感,使課堂教學效率降到最低。但在近年來的教育改革中,教育部門卻把投影儀、電腦等設備投入到了課堂教學中。由于使用了這些電子設備,以前課堂上不能顯示的立體圖形開始進入學生的視野。也不會局限于紙面上的學習,而是尋找能夠運用的材料,通過自己動手操作,獲得完整的圖形。通過演示教學,學生的立體感逐漸得到建立,特別是在圖形證明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通過演示教學能夠保持想象與現實的聯系,把想象抽象成具體,把虛擬的圖形現實化,極大地提高了課堂利用率,對學生學習成績的提高起到了重要作用。
舉例來說,在學習初中數學教科書中的證明題時,有些學生在應用中只會涉及到紙面上的題型、答案和解析,他們不能把課堂上學到的知識和題型聯系起來,這就要求老師在講解過程中,用電腦上的圖形軟件,用投影儀,用繪圖軟件,把它們聯系起來。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多感官運用、創設學生立體感覺、吸引學生注意力、避免因枯燥講解而出現“注意力不集中”現象。因此演示教學在課堂教學中的使用率逐年提高,在許多課堂教學方式中,演示教學對教師的課堂教學效果的影響日益突出。
舉例來說,在學習初中教材中的一次函數時,可以適當地使用工具來建立模型。把未知想象成特定的東西,這樣操作,不僅避免了反復出現的字母的枯燥乏味的感覺,還增強了課堂學習的趣味性,使函數的學習變得生動起來,使學生更容易接受新知識。可見數學和生活的結合是初中學習的關鍵。通過數學與生活的結合,不僅可以迅速提高學生的數學認知能力,而且可以激發學生的數學愛好,促進數學人才的培養。
總之,在教學過程中,演示教學是不可或缺的。當然,不是所有的教學方法都是完美的,有利有弊。老師在課堂教學活動中更應靈活運用教學方法,不可一成不變地使用、在課堂教學方法上生搬硬套。一定要記得結合自己和學生的實際情況選擇適合自己的教學方法,最好是有機地結合多種學習方法。
參考文獻:
[1]施銳飛.淺議新課改下初中數學探究式教學策略[J].文理導航(下旬),2017(12):23.
[2]馬蕓蕓.探究在初中數學課堂中如何進行創新性教學[J].新課程(下),2017(12):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