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燕
◆摘? 要:對高職婦產科護理課程教學改革進行探究,分析了教學現狀。婦產科教學教材滯后,教學模式單一,教師隊伍結構單一,部分學生過于散漫,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只為應付通過期末考試。理論教學完成后學生就會進行實習,但專業知識和動手能力過于薄弱,會導致他們對自己的能力失去信心。對此,需明確婦產科護理課程改革方向,改革教學方法,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形成激勵機制,為學生提供實踐機會,以期提升課程教學效果和護理質量。
◆關鍵詞:高職護理專業;婦產科護理學;教學改革
高職護理專業旨在培養面向醫療、社區、康復、家庭保健第一線,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扎實的理論知識、較強的實踐操作能力的一批高素質、高技能應用型護理人才。婦產科護理是高職護理專業的一門核心職業能力課程,是實護理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的主干課程之一。如何幫助學生將理論聯系實踐,在鞏固專業知識的同時又強化實踐操作技能,更好地與臨床接軌,值得每一位婦產科護理教師探索和研究。
一、高職婦產科護理學的教學現狀
(一)教學內容陳舊
新教育時代下,婦產科護理學的教學內容較為陳舊,不能適應護理專業教育未來的發展需要。首先,臨床護理技術與方法相對傳統。隨著社會的發展,臨床護理理念與技術不斷更新,但高職護理教材未能與時俱進,導致其護理技術方法陳舊,不能滿足新時期醫學教育的發展需要。其次,理論教學內容相對較多,實踐教學內容相對較少,導致理論和實踐教學相脫節。
(二)教學模式單一
從高職婦產科護理學的教學實踐來看,教學模式相對單一。首先,實踐訓練以模擬操作技能訓練方式為主,教師重視對學生開展單項護理操作方面的訓練活動,忽視“溝通技巧”“人文關懷”等培養,導致學生對護理操作程序進行機械式的記憶,未能靈活掌握相關操作技能。其次,在專業課程教學中,未能在學生臨床見習、階段性實習之前,開展實踐性教學活動,導致學生接觸臨床的時間較晚,其對護理技能的掌握能力不強。最后,臨床實踐教學模式相對不規范。如,在帶教中,教師未能給予護生接觸患者的機會,僅憑“小課堂”的形式,對護生加強理論教學等,不利于護生專業技能素養水平的提高。
(三)教學評價不合理
教學評價是婦產科護理學教學中的最后環節,也是尤為重要的環節。所以,在護理專業教學中,教師應充分重視教學評價工作。然而,在實踐中,教學評價方法相對單一。如,考核評價指標的權重設置不合理,重視學生護理操作步驟,忽視對護生的護患溝通能力、人文關懷能力等指標,導致學生未能對實習過程予以更高的重視,更有甚者,部分護生在考試前“臨陣磨槍”,其護理專業知識與技能水平相對不扎實,難以勝任未來臨床護理崗位的實際需要。
二、高職婦產科護理學的教學改革建議
(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師應重視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致,為其深入學習創造內在動力。首先,引導學生轉變思想觀念,尤其是男護生,使之對婦產科疾病及護理課程內容有正確的認知,并以客觀的視角來看待該課程。其次,使學生感受到孕婦孕育新生命的偉大過程,激發學生對母愛的感知情懷,有助于學生產生對生命的敬畏之情,并對婦產科護理專業給予積極的認識。最后,為學生營造輕松有利的學習氛圍,以增強學生的學習自信,學好婦產科護理學課程[。
(二)課程教學內容的改革
高職婦產科護理學教學實踐中,應遵循“產教結合、工學結合”的原則,將學校教育內容和臨床工作崗位相關聯,以拉近學生和護理工作崗位之間的距離。首先,在課程內容設置方面,應加強對臨床工作內容的融入,通過臨床真實案例等內容,引導學生深入分析臨床癥狀與解決臨床問題,不斷提高學生的臨床判斷性思維能力。其次,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重視傳授理論和技能知識,指導學生開展臨床見習、實習,以內化護理專業知識和強化專業技能,并在臨床實踐中深刻反思和提升自我綜合能力。最后,重視對學生人文素質方面的培養,如“流產”章節中關于患者心理特點內容的講解中,對學生開展人道主義思想教育,使之保持一定的仁愛之心。
(三)課堂教學模式的改革
要推動婦產科護理學課程教學改革的發展進程,實現課堂教學模式改革尤為重要。首先,實施“理實一體化教學法”,即在學校教育中,模擬醫院真實環境而開展教學活動,以學生為中心的基礎上,將“教”“學”“做”融為一體,引導學生在學習中發現和解決問題,充分激發學生潛能,從而提高學生的崗位勝任能力、實踐創新能力。其次,標準化病人教學方法的實施。該教學模式下,學生能夠通過有效的角色扮演,逐漸掌握臨床護患溝通等技能,同時有助于增強學生的職業認同感,促進學生朝著更好的方向發展。最后,應用 PBL 教學法。教師在教學中,將臨床問題引入課堂,鼓勵學生深入分析和討論教學案例,以獲取解決問題的方案。該模式下,學生能夠以自主學習或小組合作的方式,深入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中,并不斷提高自身的臨床護理實踐能力、隨機應變能力、思維能力、團隊協作能力等,為全面提高護理學專業學生的素養奠定堅實的基礎。
(四)促進教學評價改革
教學評價是婦產科護理學課程教學的最后環節,也是至關重要的環節,其評價指標能夠客觀反映教學質量。所以,新時期背景下,要推動婦產科護理學課程教學改革,應注重優化教學評價環節。首先,力求教學評價的全面性,包括教師授課情況、學生學以致用能力等維度,倡導學生積極主動地開展學習活動,并加強合作探究。其次,實現多元化評價,主要從學習過程評價、學生滿意度、理論與實操課程測驗等方面展開評價工作,以充分發揮教學評價對婦產科護理學教學改革的促進作用。
三、結語
隨著醫療衛生事業的快速發展,對我國醫學專業教育教學質量有更高標準的要求,婦產科護理課程教學改革勢在必行,要對教學方法、師資力量進行優化,全面提升婦產科護理課程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王吉利.雨課堂在婦產科護理學教學改革中的應用探討[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20(8):54-55,58.
[2]劉霞,任婷婷,王斌全,等.情景教學模式在婦產科護理學教學中的應用[J].循證護理,2019,5(7):667-669.
[3]沈清,劉書馨,孫婉鈞.婦產科護理學課程教學改革研究———以秦皇島水運衛生學校為例[J].現代交際,2018,(17):203-204.
[4]辛翠英.高職高專院校婦產科護理學課程教學改革實踐[J].科技經濟導刊,2017,(02):141.
[5]萬德年,宋保蘭.高職護理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岳陽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