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若冰
摘要:國畫是我國中國古典藝術的表現表現形式之一,其中蘊含了中國優秀的文化底蘊以及老一輩藝術家的智慧結晶,成為我國不朽的藝術。國畫是由眾多的筆墨文化元素構成的,因為有了筆墨文化的點綴,使國畫更具有神韻風姿同時也塑造了國畫的精神特質。所以本文主要就國畫創作中傳統筆墨文化元素的運用展開研究,并分析了筆墨文化元素的相關概述等內容,希望給我國的國畫創作者提供一定的借鑒價值。
關鍵詞:國畫創作;筆墨文化元素;運用分析
國畫的內容豐富,或寫意或描物,帶給了觀眾以美的震撼,同時受到國畫創作者的鐘愛,多少國畫愛好者兢兢業業,夜以繼日地進行國畫創作工作,才使得國畫發展迅速,被繼承和發揚開來。國畫在創作中傳統筆墨文化元素發揮了濃墨重彩的作用,為國畫增色不少,所以加強國畫創作中傳統筆墨文化元素的運用研究十分重要。
一、筆墨文化元素的相關概述
(一)筆墨文化元素的內涵
筆和墨是國畫創作中的兩種重要工具,所以國畫在長期的創作歷程中,人們將杰出的國畫稱作筆墨,從中可以看出筆墨對于國畫的重要性。國畫不僅僅重視外在的表達,還十分注重對內在神韻的刻畫,國畫創作者利用筆墨文化元素刻畫祖國的大好河山,描摹動物的精神面貌,從而表達創作者對生命的態度和情感。筆墨結構是創作者思維和內在修養的一種反映,在這一筆一墨中展現著匠人的才思。但是據相關的對比發現,我國國畫創作與西方繪畫藝術有著明顯地不同,西方注重對色彩的運用,在作品中往往能夠看到創作者采用大量的色彩渲染和運用,從而表現作品內容,這也是西方繪畫的重要特點之一。比如在拉斐爾的《西斯廷圣母》中,通過濃重的色彩向我們展示了一位甜美、和藹可親的圣母形象。而我國的國畫藝術則通過筆墨的簡單勾勒和黑白色彩搭配從而表現出深厚的內涵[1]。
(二)國畫創作中筆墨文化元素的特點
1.筆墨文化中的線
國畫創作中筆墨文化中線條的運用是讓人拍案叫絕的,這也是國畫的靈魂所在,眾所周知,國畫十分講究造型,如果沒有線條的點綴,那么整個國畫也就無所謂造型了,也就沒有了靈魂。墨在筆上,而筆在紙上,這就構成了國畫的線,沒有線也就沒有造型。國畫創作者憑借多年的創作經驗和知識利用手中的筆墨勾勒出具有美感的線條,這些線條粗細組合、大小配合,在起承轉合之間將內容和畫面表現得淋漓極致。
2.筆墨文化中的寫
書法中講究“寫”,而國畫也不例外十分注重“寫”,雖然國畫中的“寫”是在書法中繼承和發揚下來的,但是它們還存在著一定的不同,國畫中的“寫”更注重作者對情感的刻畫和表達。對于一幅十分優秀的國畫,可能部分人覺得它雜亂無章,沒有頭緒,但其實你只是不了解國畫,沒有意會到畫家“寫”的靈魂。對于寫意沒有一個固定的評價標準,因為每個時期、每個時代創作者的觀念不同,所以在寫意的表達上也會有明顯的不同。
二、國畫創作中傳統筆墨文化元素的運用分析
(一)對點、線的運用
點、線運用的效果直接影響著國畫創作的風格形式和內涵,所以國畫創作者只有控制好點與線的運用,才能將呈現出一幅精美的國畫。國畫在創作中十分注重點的大小、濃淡以及方向,不同類型的點所表達的意境不同,內涵也不同,點的好壞也透露出創作者創作的能力和水平。齊白石是近現代中國繪畫大師,他在一生的國畫創作生涯中留下了數不勝數的代表作,其中最著名的莫過于我們所熟悉的《蝦》,該畫作將點運用到極致,表現出了蝦的形態,活潑、靈敏、機警且有生命力,從側面也反映出了齊白石高超的繪畫技術。
線也是國畫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形式主要有粗細、長短、深淺以及曲直等鮮明的特點,并通過這些形態的不同可以表現出緩急、回轉以及停行等筆觸,從中反映出了國畫的神韻。徐悲鴻在國畫創作事業上取得了顯著的成就,他的國畫作品中有很多將線條表現得淋漓盡致,從而體現出了國畫的藝術性。比如徐悲鴻的經典代表作《奔馬圖》,在這幅畫中徐悲鴻運用飽酣奔放的墨色、氣勢磅礴的線條勾勒出馬的形象,馬腿直線細勁有力,猶如鋼刀,力透紙背,而腹部、臀部及鬃尾的弧線很有彈性,富于動感。整體上看,畫面前大后小,透視感較強,前伸的雙腿和馬頭有很強的沖擊力,似乎要沖破畫面,從這幅國畫中可以看出徐悲鴻線條運用已經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2]。
(二)對留白的運用
點和線相互交織必然會有部分區域是留有空白的,廣大的國畫創作者通過對留白的運用,使得畫作更有張力,同時給人們留下了廣闊的思考空間。如果一幅畫中畫面內容過于擁擠,而且將所有要表現的內容毫無保留的傳遞給觀眾,這樣會給人窒息的感覺,而且降低了畫作的質量。國畫創作中有很多作品都是運用了留白的技法,比如大家所熟知的宋代馬遠的《寒江獨釣圖》,它是一幅山水畫,整幅畫面空境幽靈,一葉扁舟在江面上緩緩滑行,上有一位老翁附身垂釣,船旁以筆墨寥寥數筆勾出水紋,四周都是空白。畫家畫的內容雖然少,但是畫面并不空,畫家將留白技法用的出神入化,從中可以看出國畫獨特的魅力。留白是我國國畫創作中經常運用的一種創作手法,畫家要不斷地學習留白的運用,豐富國畫表現的內涵。
(三)對意境的運用
意境是國畫創作中十分注重的一方面,因為在意境中可以傳遞出作者對作品的感情以及畫面所要傳遞給觀眾的一種情感。如果國畫創作中不注重對意境的運用,那么整幅作品看起來是沒有靈氣的,而且十分單調,不能激發觀眾對作品的欣賞欲望。但是隨著國畫的創作和發展,越來越多的國畫創作者開始意識到意境的重要性,在國畫繪制中適時地將意境進行運行,從而提升了畫面的美感和層次性。張大千是我國著名的山水畫家,他在作畫的過程中經常會通過一定的手法構建一個美好的意境,在這些意境背后帶給觀眾的是無窮的想象力和震撼[3]。
三、結語
國畫是我國優秀燦爛文化中的杰出代表,而傳統筆墨文化元素作為它的重要組成部分,國畫創作者要加強對傳統筆墨文化元素的研究,將其運用到國畫創作中,從而豐富國畫的創作內容,使觀眾對國畫了解更加深入,進而推動國畫藝術在祖國大地上開出更加燦爛的花朵,結出累累碩果。
參考文獻
[1]陳汝娟.筆墨文化元素在國畫創作中的運用[J].美術教育研究,2021(13):16-17.
[2]水衛東.中國筆墨文化元素在國畫創作中的應用探析[J].大觀,2021(06):144-145.
[3]楊娟. 國畫表現手法在連環畫《煙友》創作中的應用[D].哈爾濱師范大學,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