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春燕
摘要:我國中年級的學生和低年級的學生不同,他們具有自身的優勢和特點。如果我們想真正實現小學中年級以上學困生的有效培養和轉化,就需要從其產生的根本原因入手,進行科學地分析后才能夠有針對性地提出相應問題解決的策略。本文通過對小學高年級語文課程中學習困難兒童的家庭成長原因、學校的成長原因、自身的成長原因等問題進行了深入的分析,并針對性地提出了有效的措施和解決辦法。
關鍵詞:小學語文;學困生;策略研究
前言:
在我國小學中年級的語文課程上,有一部分學生已經出現了學習困難的狀態,不但嚴重地影響了他們對于語文課程上所學知識和技能的興趣,而且還會直接影響到他們對于其他各類科目的積極性和自信心。
一、研究小學語文學困生的意義
1.有利于提高全民族人民的素質水平
國家為了提高民族素質教育,正在著重貫徹素質教育方針,保障教學內容與教學能力等方面要全面符合受教育人的長遠發展要求,強調我們一定要研究制訂一套適合我國小學生,尤其是適合特殊類型兒童和學習技能較差的孩子的轉變方針政策,以保障我國初等教育工作的順利有效地開展,這對未來我國人民群眾綜合素質的提高具有重大的影響。
2.有利于家長更放心地讓孩子接受義務教育
孩子學習成績差、跟不上班,不但嚴重地影響了我們學校的課堂和教學質量,甚至還會直接影響到一對父母和一個家庭的快樂與幸福,更是耽擱了孩子自己的人生。所以我們需要進一步加強小學教育制度的改革和手段,這既是對一個學校的教育和技術能力負責,也是對一對父母和一個家庭負責,更是對一個人、一個孩子的健康和美好未來負責。
二、小學中年級語文學困生的成因
1.來自家庭方面的原因
首先表現在還是有許多家長都對于自己孩子的學習不夠認識和重視,甚至也會給自己的孩子灌輸讀書無用等錯誤的觀念。其次則是因為家庭沖突。部分學生的父母之間存在感情上的不和,當著兒童父母的面進行爭執、打架,對于兒童的心理健康也產生了嚴重的危害。最后是因為一些家長未對孩子起到正確的表率作用,習慣性地在孩子面前任意打麻將、說臟話,孩子耳濡目染地也就沾染上了一些惡習。
2.來自學校方面的原因
學校對于學困生影響主要表現為兩個層次。其中一個要著眼點就是評價方式。學生學習成績好,教師便給予鼓勵、表揚,學生如果學習成績落后、不理想,教師便會輕視、甚至是嘲笑,從而嚴重地打擊了他們的學習動機和積極性。二是一些教師的課堂教學手段比較落后,教學技術水平也比較低。傳統教育中的語文教師多以絕大多數學生學會、聽懂為目標,對于部分學困生的困惑常常是置若罔聞,甚至是忽略不計,從而嚴重打擊了語文學困生的學習熱情,使得他們逐漸喪失了對語文學科學習的自信心。
3.來自學生自身的原因
首先就是學困生中普遍出現的一種學習態度不端正的情況和心態,其次就是這些學困生中常常會出現一些他們缺少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培養的問題。許多學困生的學習方法都只能說是機械呆板,對于基礎語文知識的掌握只是單純地依靠死記硬背,致使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經常陷入無序的狀態,學習效率也普遍較差。最后一點就是性格方面的原因,學困生們往往會因為缺少了自信,他們對自己的評價也非常低。
三、小學中年級語文學困生的轉化策略
1.從家庭層面轉化
針對因學困生的出現產生的各種不同的家庭原因,可以考慮采取一種家校相結合的解決辦法。學校可以選擇自己來組建"家長學校",讓一些在學校里具有豐富實踐經驗的家長和老師定期組織他們開展一些關于學校家庭教育的各種方面專題講座,通過對一些問題和個案進行了深入的分析,豐富學校家長的教育視野和認識眼界,充分發揮家長在家庭教育中的主導性和引領作用。
2.從學校層面轉化
(1)轉變教學方法和評價方式
學校應該積極響應國家的要求,進一步完善學校管理并提高教師的素質培訓。學校應定期對教師的教學情況與學生的學習狀況進行有效監督與考察,合理運用已有資源,開設多媒體教師與計算機課程。鼓勵教師用多種教學方式進行課程教授,可以放一些相關的影視作品或者放一些好聽音樂,以保證孩子們能夠保持良好的心情進入學習狀態。身為一名與時俱進的教師,絕不應該固步自封,應當積極地轉變教學模式,根據各種類型的語文課程而采用與之相應的模式。對于那些缺乏自信心的學困生來說,他們更加迫切地需要能夠得到他人的肯定與鼓勵。所以,學校和老師都應該通過多樣化的評估方式,使他們在這種情況下重新尋找到對語文課程的自信心。如多提供給學困生進行表達的機會,即便是回答得不好、回答不上的問題,評價語言也應當以鼓勵性為主。
(2)實施情感教育,關愛學困生
缺少愛的教育無法被稱之為真實的教育。因此,小學語文老師就必須做到我們要更加多地關心、愛護這些學困生,尊重其想法,對于他們的發展和進步也要給予及時的指導和鼓勵。而且學困生在接受教育時其本身存在著遠遠不如他人的情緒,因為年齡的關系,小學生不太有可能具備自控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這種情況需要成年人的幫助,幫助他們更加清晰地看到自己的價值。這就需要我們的學校和家庭共同聯合起來對兒童進行各種心理層面的定期檢查測試和輔導,讓兒童擁有一個健康的心理狀況去進行學業。給每位學生都創造了輕松的學習情境和環境的條件,再有意地進行了對教學內容的精確把控,這樣能夠讓孩子不因為心理上的缺失而影響學習。
(3)授之以漁,增加實踐活動
老師對于語文中的學困生進行指導時,要更加富有針對性,以期能夠幫助他們找到一種適合自己的學習途徑,唯有這樣才是最佳。所以我們的語文老師和家長可以通過組織一個小班的學困生積極參與一些語言教育實踐活動,使他們能夠切身地體會和認識到語文在課堂上的重要性,從中調動和培養小班學困生學習的積極性,并且能夠從中尋求新的語言學習途徑和方法。
結語:
我們要意識到,由于轉化戰略的實施效果不明顯,且進行轉化所需要花費的時間相對比較長,需要將其在今后的生活和實踐中多加總結、多分析、多進行思考,自覺地將小學中年級語文學困生的轉化工作持續地開展。
參考文獻
[1]房宇宸. 小學中年段語文學困生成因及轉化策略研究[D]. 沈陽師范大學, 2019.
[2]周建蓮. 靜待花開的聲音——小學語文學困生的成因分析及轉化策略[J]. 課外語文, 2019, 000(009):2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