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欣
摘要:大學生公益創業是非常具有意義的,其主要包括市場化、專業化及其精準化等多個不同的特點,同時也是在我國教育“雙創”大環境之中最為新穎的一項就業途徑。鼓動大學生進行公益創業,能夠幫助高校、政府及其社會形成一個完整性是社會體系,所以高校應該將公益創業融入到高校學生的教育體系之內,全方面的增強大學生公益創業的積極性與能力。政府方面更需要對大學生公益創業進行有力的扶持,為高校學生畢業之后的創業道路進行維護。
關鍵詞:大學生;公益創業;就業
在2015年的中國青年報中曾刊登過一個與KAB聯合編寫的《中國青年公益創業調查報告》,這也是我國第一次將公益報告進行刊登。在報紙之中指出當前我國高校的學生是中國公益活動的最大參與者與支持者,有很多自發組織的公益創業組織是領導人年齡均為18~30歲左右、由此能夠看出,大學生已經成為了公益創業的最大承載,首先因為大學生具備較強的社會責任感,對于公益事業的積極性非常之高,其次,高校學生具備了非常強的專業能力及其理論知識。在目前互聯網不斷更新進步的今天,也在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上,引導大學生進行公益創業是最為有效的途徑。
一、大學生公益創業的意義
在雙創的大環境之中,大學生進行公益創業是解決當前大學生就業難趨勢的一大保證。學生從高校畢業之后,自身便具有比較完整的人力資源,類似具有較強的社會責任感、完整的專業實踐知識及其敏銳的觀察能力,這幾點在進行公益創業的過程之中是非常關鍵的。除此之外,大學公益創業還具備著更為有效果的專業化化優勢。
所謂專業化優勢就是說在學生進行公益化創業的過程之中,能夠將以往所學習的理論知識做到學以致用,以此為依托,根據大眾們的真正需求來完善出一套較為專業的方式方法來滿足大眾們胃口,并提供最為專業的服務。該優勢是非常關鍵的,其貫穿了整個大學生公益創業的過程,以公益理念作為出發點,延伸出公益服務、公益組織及其公益團隊的形成評價反饋等等。由此可以看出,公益與專業進行融合是未來大學生公益創業發展道路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二、基于就業導向寫的大學生公益創業功能分析
大學生進行公益創業是能夠幫助大學生解決畢業就失業問題的一大途徑,根據優勢有目的的將人力資源的優勢有效果的開發出來。跟隨著我國大學生數量的不斷上漲,單純的依靠以往傳統的就業方式以及不能夠滿足當代大學生的就業標準了,而公益創業的出現便能夠將公益與大學生所學習的專業進行巧妙的融合,并根據專業及其大眾們的真實需求作為起始點,來達成服務社會的標準,最大程度上的將社會資源進行歸納總結,在資源分享的過程之中來切實解決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所以,大學生公益創業不僅可以幫助學生將自身價值顯現出來還能夠幫助社會完成大眾們的需求。
三、基于就業導向的大學生公益創業培養策略
(一)高校將公益創業教育納入教育體系
高校教育的基礎便是教人育人,但是也同時具備著為社會做出貢獻的能力。大學生進行公益創業的真正意義其實便是囊括在培養育人的環節之中,在高校之中納入公益創業教育能夠解決素質教育單薄、培養體系單一及其教學體系老舊等多個問題。高校教育是公益創業的起始點,也是培養人才的基礎,但是目前我國高校公益教育還不夠普及,內容也有所欠缺。這便讓部分大學生對公益創業不夠了解甚至產生理解偏差,讓其認為公益創業就是單純的做慈善,對此的積極性普遍降低,所以高校需要為其構建出公益創業的時間領域,以高校之中的社團作為承載,組織并引導社團開展豐富多樣的志愿者活動,大幅度的提升未畢業大學生的社會奉獻精神及其自我犧牲精神,其最根本的目的是在于將大學生的課余生活進行豐富,讓學生們在進行活動的過程之中找到自己的人身價值及其在社會之中存在的意義。高校在將公益創業融入教育體系的過程之中,再進行專業理論知識的灌輸,并開展社團活動,能夠全方面的提高大學生們的公益意識,并提升其公益創業的能力。
(二)政府加大扶持公益創業的力度
大學生在進行公益創業時,單單依靠自身的力量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借助團隊的力量才能夠真正實現。所以,構建出公益性社會組織也成為了當前大學生公益創業的重要條件。因為當前的社會團體發展較為懈怠,并且沒有完善出一套針對大學生公益創業的法律法規,所以為了能夠讓大學生積極投身于公益創業,政府便需要制定出一套大學生社會公益組織的入門標準,盡量將不必要且繁多的手續過程減少,并且為大學生公益創業建立出一套法規,讓其在進行創業的過程之中可以享受政府所扶持的條件等等。
結束語:
大學生進行公益創業能夠幫助學生提升志愿者服務精神,并且增強當代大學生的社會能力及其創新能力,全方面的提高我國公益事業的發展。所以高校在進行公益創業教育時需要借助各種不同方式來對其進行正確的引導,不僅僅要將公益創業教育的體系進行完善,還需要政府部門的大力支持,最大程度的將社會中不同類型的資源進行有效的整合,以此為基礎來幫助大學生更加深入的了解公益創業并投身其中。
參考文獻
[1]李卓.大學生公益創業的實踐問題與對策探索——以公益助學為例[J].產業與科技論壇,2021,20(01):117-118.
[2]吳海燕.“互聯網+”視角下,大學生公益創業教育的模式及路徑優化研究[J].財富時代,2020(12):141-142.
[3]羅奕帆.大學生公益創業認知現狀分析與啟示——基于福建省部分高校的問卷調查結果[J].福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0,34(05):109-112.
[4]劉蕾,李靜,陳紳.社會支持體系對大學生公益創業意愿的影響研究——基于創業者網絡關系的視角[J].江蘇高教,2020(09):78-82.
[5]王越.社團公益創業助力大學生社會責任感培養——以武漢紡織大學藍燈志愿團為例[J].青年與社會,2020(23):13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