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培先
摘要:核心素養引領下,各學科教學工作都確立了新的育人目標,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科素養的實現需要我們擺脫傳統學科教學模式束縛,開拓新的教學思路。本文嘗試分析小學語文學科核心素養的內涵及其實現路徑,旨在構建高效語文課堂。
關鍵詞:小學語文;核心素養;內涵;實現路徑
引言:
“核心素養”的培育是深化課程改革的新指向,小學語文核心素養內涵豐富,包含了知識技能、人文素養、學科思維等多個角度,在組織教學活動的過程中,需要教學者具體思滲透核心素養目標的路徑,發揮語文學科的教育教學優勢。
傳統小學語文課程指導理念和教學模式使得學科核心素養滲透效果不理想,面對這一現實情況,作為教學改革者,我們要深入教學工作中探求全新的教學工作路徑。
1.小學語文學科核心素養內涵
核心素養本質上就是符合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的知識儲備、關鍵能力和品格,具體包含了語言素養、思維素養、審美素養和人文素養等多個方面的內容。培養學生語文核心素養背景下,要求學生在語文學習活動中積累語言知識、獲得語言應用功能經驗,還要發展語文學科思維能力,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念,不斷提升審美能力,具備人文意識,主動了解我國傳統文化,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奠定基礎。
2.小學語文學科核心素養的實現路徑
2.1倡導個性化教學,培養學生語文思維
個性化教學是在生本教育理念、差異化教育理念、個性化教育理念共同引領下形成的教學模式,在個性化閱讀指導中,教師要認識到并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性,在了解學生學習能力、思維水平、興趣特點等要素的基礎上,構建合適的教學指導方案,給學生提供寬松的學習環境,善于激勵和肯定學生的閃光點,為學生發展語文思維提供優質的環境。比如,有的學生具有較強的自我表現意識,還有一些學生性格內斂,在自我表達中更愿意選擇以書面表達的方式進行,我們在指導語文教學教學活動的時候,對于不同性格特點的學生要給他們提供適合他們的自我表達條件。如針對活潑、好動的學生,鼓勵他們參與課本劇的創編和表演過程,性格內斂的學生可以選擇寫讀后感的方式表達閱讀感受[1]。如《守株待兔》的閱讀課教學中,我們可以針對文本內容設計辯論主題——“守株待兔的做法到底正確嗎?在我們生活中這種方法是否適用?”,依據正反方觀點,學生可以自行選擇辯論小組,在辯論賽中學生可以自由發表見解,在辯證思考的過程中發展高階思維,同時體現語文教學過程的創新性。學生在個性化教學模式下,感受到老師給予自己的尊重與理解,更愿意表達自己獨特的感受,同時開放性的教學環境讓學生的創新意識、辯證思維得到發展。
2.2強調讀寫結合,提高語言素養
語文理解與應用素養是學生在語文學習中應該獲得的核心素養,教師要引導學生學習語言知識、領悟語言內涵、積累語言表達技巧和經驗,進而提高自身的應用語言的能力。讀寫結合教學強調閱讀和寫作教學過程的互動,強化了語言理解和應用引導,小學語文教學活動中可以嘗試應用該教學模。如,在閱讀《燕子》一文的時候,文本中對燕子外形特征和飛行特點的描寫部分,對于小學生來說具備仿寫訓練價值,我們可以引用這部分語言素材布置仿寫任務,助力學生的語言素養發展。
2.3強化文本分析,提升審美能力
語文學科教學活動中培養學生的審美素養主要圍繞語言鑒賞、文本分析展開,小學語文教材中不乏極具審美鑒賞價值的文本素材,教師要高效利用這些素材,達成審美教育目標[2]。如《荷花》一文中,作者以生動、細膩的筆觸讓我們仿佛身臨其境,在閱讀課堂上我們可以嘗試利用教學視頻,展示由遠及近、由整體到局部的觀察視角,展示荷花、荷葉的美感,結合情景體味語言:“碧綠碧綠的,似一個個大圓盤?!?“有的花瓣兒全都展開了,露出嫩黃色的小蓮蓬。有的還是花骨朵兒,看起來飽脹得馬上要破裂似的?!保@些描寫運用了大量修辭手法,把荷花的姿態美直觀展現出來,給學生提供了審美情景,激發了學生參與審美過程的興趣,為其審美素養發展提供了客觀環境。
2.4文化多元傳承,升華人文素養
語言和文化之間關聯密切,在語言學科教學活動中,強化文化滲透和理解是非常重要的[3]。了解我國傳統文化利于拓展學生視野,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培養學生的民族自信心,同時在文化滲透中還要引導學生承擔起弘揚和繼承傳統文化的責任感。例如《長城和運河》一文的閱讀指導活動中,我們可以引入紀錄片,介紹歷史遺跡,展示運河風光,給學生了解歷史的機會;《歡樂的潑水節》一課,可以利用短視頻帶領學生認識傣族風情、民俗文化。傳統文化對學生產生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持續的、深入的,作為學科教師一定要善于利用傳統文化素材,營造濃厚的文化氛圍,全面提高小學生的人文素養。
結束語:
面對新課程改革的新環境,學科核心素養成為引領教學改革工作的風向標,在指導學科教學活動的過程中,如何滲透核心素養成為我們當前重要的課題研究內容。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為了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我們需要積極突破傳統教學模式束縛,結合新學情構建教學指導方案,引入多元教學方法,關注學生學習體驗?,F階段,小學語文學科核心素養落實情況并不理想,學科教師對于語文核心素養內涵認識不足,無法在教學中精準落實。筆者嘗試從自身的教學工作經驗出發,對小學語文學科核心素養內涵和實現路徑展開探討,以期改進傳統教學模式的缺陷。
參考文獻
[1]張莎.小學語文學科“核心素養”的內涵及其實現路徑探究[J].才智,2019(17):117.
[2]陳霞.小學語文學科“核心素養”的內涵及其實現路徑[J].科技風,2019(14):16.
[3]張彥輝.小學語文學科“核心素養”的內涵及其實現路徑[J].學周刊,2019(14):50.